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首页 >> 唐朝好地主 >>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争霸,从召唤四大美人开始她不是和亲公主吗?怎么成女帝了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 唐朝好地主全文阅读 - 唐朝好地主txt下载 -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63章 李鬼遇上李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五月有落梅风,江南为信风。”

灞上号商船上,皮肤黝黑的老船长站在艉楼甲板上,面对着茫茫大海碧波说道。落梅风,就是梅雨季节之后出现的东南季风。汉代之时,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季风航行。

“不过在以前,大家对季风的利息还比较被动。以前我们扬帆出海,乘着夏天的东南季风下南洋。到了那边之后,把货卖掉,却不能返回。我们还得等到冬天的西北季风返航,一等就是五个月。”

程咬金嚼着一根牛肉干,看着海上的海鸥心不在焉。

他以前是个地主,对于航海这些并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今的航海技术有多么大的飞跃。

“以前海贸没有如今这么兴旺,最大的一个原因不是船只,造船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航海技术。那时没有罗盘指南针,也没有六分仪定位,在海上航行,全凭运气,说是赌命也不为过。”

一条航线,一张海图,就是最珍贵的宝物,绝对是一个海商家族世代珍传的宝物。而且这样的图,只有船长掌握。哪怕是舵手等人,全程航行,可也掌握不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辨认方向,更不知道定位,连身处在哪都不知道。

只有船长才能掌握航线和定位,这都是他们几十年时间一点一点跟着老船长学下来的。一名合格的船长,必须十分熟悉海面和海中的自然物,比如鸟类、鱼类、水流、浮木、海草、水色甚至是云层、风势等等。

有些船长总是在船上装上一笼乌鸦,当船长觉得将靠近陆地的时候,他就会放飞笼中的鸟儿。如果乌鸦在船的周围漫无目的飞,就说明离陆地还远。而如果乌鸦朝某个方向飞去,那他就会开船随乌鸦飞去的方向,这必然是驶向陆地的方向。

以前的船长,哪怕是经验极丰富的船长,他们的一生也只跑一条固定的航线。因为他们的那些经验,脑子里的航线海图,其实都是前人总结下来的,是固定的路线图,而不是寻找的方法。

整个航线图,由无数的固定目标做为参照,如果偏离一个参照物,那他可能就会迷失在海上。让他们去跑一条陌生的航线,根本不可能。

“以前我跑南洋,每次总是得小心翼翼的保持与岸边较近的距离航行,通过能看到的陆地特征,来判断修正航行。甚至我们只在白天航行,晚上就停泊在港内或抛锚在海面。我们宁愿绕着海岸迂回航行,也不敢直舵向南。”

“我的老师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出海到望不见陆地的洋面上去。因为沿岸航行碰到暗礁和浅滩的危险虽高,但也比迷失和沉没在大海里可怕。”

程咬金问,“就不能掌握方向,看星星什么的,你们现在不就是通过星星来判断方向吗?”

“以前没这本事。”

老船长很直接的说道。

那时大家出海航行,都沿海岸航行,一怕迷失方向,二怕远洋中的风暴,三是怕海盗。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第一个原因。

而现在,李超发明了罗盘和六分仪,于是大家能在海上准确的找到方向,知道自己的位置,哪怕有远洋风暴和海盗的威胁,可船长们却敢于穿洋航行了。

“就比如我们去百济新罗,从登州向东直航,顺风之时只要三天就到。但在以前,却没有几个敢这样穿洋。都是通过乌湖群岛先到辽南,然后沿着辽东海岸一直到三韩半岛,再继续沿海一直到新罗。整整绕了一个巨大的弯,三天的航程,却可能要航行两三月。”

只有老船长这样长年跑海上的人,才真正的能了解到,李超发明的罗盘和六分仪的伟大之处。在海上航行,尤其是远航,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船只的方向。

以前的人都是靠白天观察太阳的高度,夜间观察北极星的方向来判断所处的位置。但这种方式,误差依然极大。而在茫茫大海上,一点点误差,有时都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尤其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无法看到太阳和北极星。于是后来有了简易的罗盘,在一块磁石上摩擦一个铁针,使其产生磁性,并将其固定在一根稻草上,悬浮在一碗水里,这样有了磁性的铁针就会自动指向北方。

李超发明的罗盘,其实是改进型。航海磁罗盘能连续测量出所有的水平方向,精确度在三度以内。

一开始李超的航海罗盘推出的时候,许多船长由于不明白原理,觉得这东西十分神秘,也并不是太相信。不过后来发现罗盘非常稳定可靠,于是迅速的又流行了起来。

复矩、牵星板,都是利用北极星高度来定位。不过这些仪器的误差还较大,李超拿出了六分仪,用它测量某一时刻太阳和其它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的得知海船所处的经伟度。

六分仪具有扇状外形,组成的部份包括一架小望远镜,一个半透明半返射的固定平面镜,一个与指标相连的活动反射镜。

使用时,观测者手持六分仪,转动指标镜,使在视场里同时出现的天体与海平线重合。

这种仪器好处是可以在摆动起伏的船上观测,缺点是阴雨天不能使用。

不过就算如此,高精度的六分仪,也迅速的成了远航船上必备的装备。

有了航海磁罗盘和六分仪后,再不用担心迷失方向,不用担心不知道身处何地了。哪怕遇阴雨天不能航行,可也只是暂时的。可以暂时下锚等侯,或者航行到有好天气时再修正航向。

“我们如今敢深入大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般帆技术也大大提高。我们如今可以八面来风,除了当头方向,船可以向其它七个方向航行。因此现在就算没有季风可乘,我们也能航行,逆风侧风都行,只要有风,我们就能航行,区别就是速度而已。”

在李超的推动下,如今大唐的航海技术突飞猛进,造船技术也一样飞跃。

中线舵让船只转向更加方便快速,水密舱大大提升了船只的安全性。而软帆、拼接龙骨、拼接桅杆等技术,又让船只可以造的更大,让船能够八面来风。罗盘、六分仪,让船只不再迷失方向。

可以说,李超让航海技术提升了千年水平,让大唐的海船从近海航行,变成能够直接深入大洋。虽然现在还没有唐船进行跨洋航行,但在这些新技术下,早晚会有冒险船长驶向海洋深处,去探索那些更多的未知之地。

这其中中线舵是不弱于罗盘的重要技术,中线舵搭配新式风帆,才能灵活的改变方向以使船处于有利的帆角受风。

没有高效的垂直中线舵,那么船只就没有远航能力。只能单纯的借季风航行,如以前老船长他们夏季起风下南洋,然后得等到冬季风起,时隔大半年才能再借风返航。

而现在,有了新式帆和中线舵,海船可以八面来风,顺风逆风侧风都能远航。

这几年,李超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派出人员船员测量大唐沿海各处的水文地理等情况,绘制出了不少张航海图。

这些在李超眼里极为粗糙的东西,却是那些船长们梦寐以求的珍宝。

“这海上有海贼吗?”老程对航海技术这些不太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海贼。

“有,沿海各地都有,不过我们的船只没有人敢来抢。”

海贼跟内地的水贼山贼一样,什么时候都不缺。尤其是刚经历隋末战乱之后,中原平定并不久,海贼不少,不过没什么成势力的。

李超他们的船都是大盖世,一般的海贼都不过是小帆船,哪敢来抢。再者说了,光是船上悬挂的各家家徽,就能保证无人敢来了。

“他们不敢来抢我们,我们去抢他们啊。知道这附近哪里有海贼吗,咱们先去拿他们练练手。”老程没事找事的道。“咱们这船上都是些少年,不见见血,这些人到了高句丽,也是不顶用的。”

见老程如此坚持,船长望向李超。

“卢国公说的也是有些道理,不如找几窝海贼练练手先。”

从登州到辽东半岛,最近的路线还是直航过去,因为这中间有许多群岛,因此不用担心迷失方向。不过也正因为这里岛屿众多,也使得这里有许多海贼活动。

其实这些海贼也不全是靠抢劫为生,也有些是隋乱时逃离中原的流民百姓,以及一些造反失败逃出来的反军,当然,还有一些是一些地方豪强暗里的走私船队。

整个乌湖群岛的大大小小的岛屿上,遍布着许许多多的队伍,各式各样。

“距离这里北边数十里,有一座蛇岛,上面多产蛇,近年有一支海贼盘踞岛上,自称为红毒蛇海贼团。大约有十多条船,边家眷一起有大约千人左右。”船长跑这条航线已经一年多,对这边的海贼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一千多人的海贼团,实力不弱。但如果抛去家眷老弱,其实真正的海贼也就顶多二三百人。

“就他们了。”老程直接决定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有那么多前女友,我真的是被迫的归期未可期冰河末世:我有一座超级农场穿书70:再凶的人被亲亲也会温柔!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错绑仇家系统,要不直接崩了吧无武江湖九叶圣莲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乡村神医小子女神不仅长得漂亮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开局当替身,真千金在豪门杀疯了绝品高手混花都老祖别苟了,宇宙要没了鬼夫遗志超级上门医婿追光剑影江湖录痞野甜诱仙门弃婿
经典收藏世子无双挥鞭断流百越王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大唐重生兵王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他改变了法国复国大秦反贼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英雌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重生三国闹革命谍战从特工开始魅影谍踪三国:开局向曹操剧透赤壁之战幕府将军本纪
最近更新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情牵盛世恋歌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重生逆袭:智谋登峰穿越大明朱雄英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水源王水浒英雄传说我不叫谢石头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梁山成霸业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 唐朝好地主txt下载 -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 唐朝好地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