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臣

茶渐浓

首页 >> 蜀臣 >> 蜀臣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逍遥初唐锦衣卫:我们老大有点鸡贼我在大明当暴君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大汉兵王娘子不像话:妖孽殿下俏皮妃醉枕江山超级妖孽特种兵
蜀臣 茶渐浓 - 蜀臣全文阅读 - 蜀臣txt下载 - 蜀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71章 第章 守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失高平城后,司马懿的部署乃是点式防御。

整体可划分为两部分。

一者,自然是长安城-北原的防御。

如他留毋丘俭镇守在长安城,分出一杂号将军督两千兵马扼守子午谷出口,其余兵马则是沿着渭水分别驻守在武功县与郿县,成国渠南岸一线(史称阳燧与西围)。【注1】

这样的做法,可以将褒斜谷入关中的两个出口皆监视在眼皮底下,以及将汉军从五丈原渡河入北原的意图遏止,顺势可策应着陈仓城。

只是这样的防线很长。

为了不被汉军集中兵力各个攻破,因而各个据点都屯聚了三五千将士。

亦让司马懿深感兵力的不足。

在扣除这些据点的守备后,他预留的机动兵力仅剩下了两万。

另一,则是山地丘陵居多的阳城一带。

乃是分别甄选了阳城、汧县回城与番须口作为戍守据点,呈现三角相互守望之势。

因为这一带乃是右扶风西北角,是遏制汉军从萧关道与关陇道入关中的必备防御。【注2】

亦是陈仓城的北部屏障。

只要汉军没有将这三个城塞拔掉,便无法被上方顺着汧水而下兵临陈仓城。

而陈仓城位于渭水北岸、汧水的西岸边,如若汉军仅仅走大散关入关中,根本无法将陈仓城彻底围困住。

但这样的布局亦不是没有缺陷。

阳城距离陈仓城约莫四百余(汉)里,距司马懿屯在西围的、以后将军牛金督领的两万机动兵力就更远了!

几乎是孤悬在北。

且驻守阳城三地因为坚壁清野、无法在城外屯田的干系,受限于粮秣的囤积而驻守兵马仅有一万二人。

首当其冲的阳城,乃以宿将王生的本部五千精锐扼守。

回城则是在荆州时便隶属司马懿的部将周当,以四千兵马扼守;番须口乃是以偏将军王颀的本部驻守。

亦是说,他们根本无法相互救援。

这就是司马懿对郑璞仍在河西武威郡按兵不动的忌惮所在。

若是彼疤璞督西凉铁骑沿着汧水河谷南下,进扰汧渭之会,那么成国渠一带的屯田将会被战火波及了。

哪怕天子曹叡已然将六千乌桓突骑转来关中受他节制,亦无法令他安心。

逆蜀骁骑将军赵广部的五千骑现今仍旧在高平城呢!

彼与疤璞的西凉铁骑合兵,不管士气还是兵力都远胜乌桓突骑了。

更莫说疤璞尤善设伏。

在一马平川的关中三辅,若无有骑兵遏制敌方侵扰粮道与赖以支撑持久作战的屯田地,仅仅扼守城池是无法却敌的。

是的,司马懿没有担心胡遵扼守的安定郡东南各县。

那一带的羌胡部落很多,而胡家声望颇隆,不管是逆蜀魏延部还是疤璞督兵前去,未兵临城下就会被羌胡部落察觉、转告给胡遵做好迎战准备了。

彼无有奇袭的可能。

“孝威,你久在安定郡驻军,可有遏制逆蜀骑兵入汧水河谷之策?”

见薛悌沉默不语,司马懿忍不住出声催了句,且还宽慰道,“今我等三人私下计议,孝威若有见解,尽可畅言,不必忌讳其他。”

嗯,自从杜袭以年迈多病求调回雒阳后,薛悌虽然对司马懿的御蜀部署无有异议,但司马懿擢拔牛金、胡遵、周当与邓艾等心腹部将担重任的做法,一直隐隐有所不满。

不管怎么说,出身微末的他乃是被魏武曹操不吝擢拔、信任有

加的僚佐,最看不惯这种区分嫡系与非嫡系的做法。尤其是,现今逆蜀与魏国全线攻守易形的困境,就是拜邓艾贪功擅自出兵与胡遵丢失高平城所赐!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

竟被委以重任!

哼~

从豫州督兵归来关中的薛悌,一路上没少腹诽。

只不过,事已至此,他亦不会与司马懿争执,闹出将帅不和令逆蜀得利之事。

闻问,他略作沉吟,便拱手回道,“都督,当今之计,唯有静观其变耳。可嘱咐督乌桓突骑的两位将军小心戒备汧水河谷,若见敌情切不可与之缠斗,扼守汧水东岸不令逆蜀侵扰屯田与劫掠黎庶即可。再者,彼逆蜀若大军入汧水河谷,岂非正合都督心意?”

的确,在现今部署中阳城三地孤悬在北,既是地势与战略的使然,亦可算是司马懿的故意为之。

作为一名统帅,不能将目光局限在当前。

更要为三五年后作绸缪。

阳城三地,就是为了吸引汉军前来攻坚的!

从逆蜀的角度出发,不管走陈仓道还是褒斜谷,都会被魏国以重兵遏制进入拥有更肥沃土壤的北原。但从萧关道或关陇道进入右扶风,只要将汧水河谷占据了,那么,汧渭之会便是囊中之物了。

两水交会冲击出来的平原,土壤自然肥沃。

而且在先秦时期,汧渭之会就是秦人赖以入主关中的据点~

素来受困于粮秣的逆蜀,安能不垂涎三尺!

故而,司马懿便是基于此,因势利导将扼守陇关道的阳城三地给彻底孤立,看逆蜀在战略诱惑面前能忍多久不攻坚。

因为不管逆蜀是否攻坚,从战略层次而言,对魏国而言皆是有所裨益。

彼若不攻,以积粮三年的储备,阳城三地是不可能陷落的,亦是他将逆蜀遏制在右扶风境内了。而若是强行攻坚,那么逆蜀必然会死伤惨重,魏国便可以迎来反击的机会了。

兵贵胜而不贵久嘛

逆蜀若久攻不下,士气必然萎靡,届时雒阳中军与关中各部一并合力,将之驱逐出关中还是可以做到的。

是的,不管是曹叡还是司马懿,心中都明白久守必失的道理。

任凭逆蜀长久的在关中盘踞,对魏国的威望与人心是多么巨大的打击,他们了然于胸。

毕竟,魏国代汉也没多少年。

失去凉州与陇右便算了,连将逆蜀驱逐出关中都无法做到,那些关东世家豪族可就人心思异了。

不过,司马懿胆敢断定,逆蜀必然会攻城!

缘由还是粮秣不足。

出萧关而来的逆蜀魏延部,约莫七万将士,仅靠安定郡朝那与乌氏二县的屯田,根本无法供养,频频从陇右转运亦会耗损民力,彼岂能长久困而不攻?

焉能不对汧渭之会汲汲而求!

“孝威见微知着,我所思所图,半分都瞒不过。”

听罢的司马懿,拈须颔首,径直承认了薛悌的猜测,且继续发问道,“孝威既然看透我所欲,不知可有指点之言否?”

“孝威必有高见!”

还未等薛悌作声,另一侧的赵俨便率先开了口,“我离雒阳之际,陛下曾私语谓我,声称孝威久在雍凉,命我多求教。”

此话甫一落下,薛悌虽颜色不改,但心中却是骂了声。

彼此都是宦海浮沉多年的老臣,薛悌哪能不知道赵俨为何抢先作言?

什么天子私语谓之?

这分明赵俨知道他与司马懿关系已然不善,故而借了天子的名义,让他莫要带着怨气回绝司马懿之问罢了!

然而,他是因私废公之人么!

“不敢当都督指点之言与天子之赞。”

薛悌起身离席,拱手向雒阳的方向拱手示意后,才语气缓缓而道,“都督部署,已是当今局势之最优耳,我委实无有可置喙之处。不过,我以为逆蜀恐不会先兵犯阳城三地,而是先来攻打安定郡东南。虽坐镇临泾的平西将军久经战事、在郡内威望甚着,然而彼疤璞亦非等闲之辈,都督不可不防啊!”

逆蜀将以疤璞先犯陇东?

闻言,司马懿与赵俨对视了一眼,随后又皆陷入了沉吟中。

倒不是他们先前忽略了安定郡的防御。

而是觉得胡遵内有五千精锐戎卒与约莫两千郡兵镇守城池,外有羌胡部落为援,即使疤璞督西凉铁骑来袭,亦能是固守无忧的——若彼逆蜀魏延部分兵去策应,魏国自然能提前探悉,且提前抽调兵马去增援了!

但如今被薛悌提及,他们亦隐约有些担忧了。

无他,鹯阴城塞与高平城易属之前,雍凉各部谁不是觉得固不可摧!

那是“我魏之大患”疤璞啊~~

不可以常理揣之。

况且,安定郡若皆被逆蜀所占据,魏国关中的防线将迎来不可承受之重。

先秦时期,犬戎攻破周王室的镐京就是沿着陇右泾水河谷南下的。

且周王室的镐京乃是在渭河南岸,而如今的长安城则在渭水的北岸

,连渡河的不利因素都省却了!若是胡遵被疤璞所败,那司马懿就不得不放弃右扶风,将兵力悉数收缩回来扼守长安城了!

然而,司马懿即使心有警惕,却也无法现在就增兵前去驻守。

仅临泾与彭阳等数县,无法供养得起那么多兵马

“孝威此言,深得我心。”

少时,他重重颔首,朗声说道,“正好孝威现今在郑国渠与白沟护粮,不若你移师谷口(郑国渠左端),我再益些兵马与你,以便随时救援陇东可否?”

-------------------------------------------------------------------------------

【注1:三国时期郿县、武功县皆在渭水北岸。】

【注2:回城在关陇道上,于今陕西陇县西北四十里,回中道经北。《续汉书·郡国志》汧县:“有回城,名回中。”】

7017k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美丽的圌山传主宰江山爱潜水的乌贼新书七零找个队长老公,生活甜蜜蜜重生在空间,房子被夺前从公里外的桃花坞开始巫师追逐着真理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北朝帝业洪荒:吾为第三只金乌,稳健不出六零:爸妈死后给我留下巨额遗产手术直播间黑夜进化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网游之巅峰召唤楚天子朕只想做个昏君食王传我叫科莱尼全能奇才
经典收藏大秦反贼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庶民崛起一天一选择,我成就无上帝皇大汉奸臣重生南朝一厘米温差gl天幕放映:在二战前,放二战历史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唐极品傻王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唐朝小白领晚唐:归义天下医鸣惊仙辛亥大英雄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幕府将军本纪大唐山门异类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复国
最近更新纨绔世子觉醒我去明末救义士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俄罗斯风云录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完颜阿骨打传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请摄政王赴死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红楼大国师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仙秦:祖龙觉醒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
蜀臣 茶渐浓 - 蜀臣txt下载 - 蜀臣最新章节 - 蜀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