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首页 >> 大明文魁 >> 大明文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洪荒:成圣从坐稳皇位开始唐逗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穿越之赵云传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三国之龙逆天下带着皇帝到处溜达大周逍遥王爷大清不到三百年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 大明文魁全文阅读 - 大明文魁txt下载 - 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六百四十七章 得陇望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张居正通过左都御史陈炌,向天子奏请让林延潮复官。

这政令此刻未下达,所以林延潮仍是丝毫不知自己已是官复原职之事。

眼下他最关心的就是事功刊发行,这对于他而言才是大事。若是事功刊兴办得好,那么下一步就可以顺势推动报纸,时报的发行。

如此自己这只小蝴蝶,终于看到掀起飓风的希望。

若是不行,那么意味着林延潮文教战略有问题。

活字印刷开启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及当今互联网之世引起的知识大爆炸。都告诉我们再先进的思想,再先进的发明都犹如一个种子,这种子没有合适的土壤来承载,就不能生根发芽。

以林延潮计算,京师郭内郭外人口过百万,在大明是人口仅次于金陵的大城市,放到整个世界,也算是第二大城市。

大城市人口高度集中,无疑有利于思想传播,而且社会分工明确,导致阶级差距放大。在京师里有这么多在朝京官,觐见外官,藩属使节,勋官贵戚,待试举人,坐监监生,游京生员,以及无数商贾。

这意味着能读书识字的人远远超过其他地域。

换了文艺复兴前,那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一欧洲,你办报纸试试看,绝对哭死。

以林延潮估计,京师里能读书识字的人口,可达十几万之众。那么自己的事功刊,定以七日一刊,一刊八百份计,应该在容许范围之内。

只要两百人里有一个人买自己的事功刊,那么就足够了,所以这里有成功的土壤。

不过京城办刊,也有不利的地方,就是天子脚下,舆论相对不是那么自由。故而林延潮为何要在办刊时,扯张居正,申时行,张四维的虎皮,也是为了防止日后有人找碴。

不过林延潮的担忧也是因自己一贯的谨慎。明朝文字狱不似清朝,而且后期更比前期开明,万历朝被后世一直讥讽为开创了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先行,所以思想禁锢一词几乎在明朝不存在。

在众人焦急地等候中,事功刊第一日发行之结果马上要出来了。

不少弟子都是焦急地在学功堂里踱步。

这事功刊是否能一炮而响,关乎着事功学之将来,与他们也是休戚与共。

与弟子们的焦急不安相对,林延潮则是身在学功堂旁的卷棚里,自己给自己沏茶,缓缓品茗,然后平静地等待着结果。

林延潮闭目养了会神后睁开眼睛,桌上茶碗上的雾气悠然蒸腾,他拿着折扇轻轻摇了摇,端起茶碗轻轻呷了一口。

茶香盈满口中,林延潮舒服地往太师椅上一靠,仰望着窗外的天边云卷云舒。

若是没有俗事缠身,这会是一个不错的午后。

这惬意的功夫只过片刻,就听得门外喊道。

“售罄!”

“售罄!”

“不到半日全都售罄了!”

外头赶来的弟子们擦着汗水奔走相告,原本焦急的神色,在大家的脸上一扫而空。

真太好!

弟子们鼓掌叫好。

学功堂里奔出的弟子们,拥抱相庆。

徐火勃,陶望龄,贺子明等人也是迎了出去,从在外赶回的弟子口中得知了销售的状况。

然后三人脸上都带着喜色,一并来到林延潮所在的卷棚门前,正要叩门,林延潮从窗旁见了笑了笑道:“进来吧!”

三人一并进入后,贺子明喜道:“先生除了三百分赠刊,其余七百份报刊不到半日即行售罄。”

陶望龄道:“大明门外的书肆里,有声遥堂,文绘堂,五柳居等掌柜都侯在外面,说要与我们预购下一刊的‘事功刊’。”

林延潮闻言问道:“他们要订几份?”

“声遥堂最多,说是要一百二十份,文绘堂,五柳居则是五十份和三十份。”

林延潮向贺子明问道:“以你之见,要以多少价钱给他们呢?”

贺子明道:“若有书肆代售,也省去我们雇佣刊童辛苦,而且声遥堂乃京城有名的大书肆,渠道很广。我看声遥堂可给两分八厘,文绘堂,五柳居可给三分。”

林延潮点点头道:“善。”

贺子明道:“先生,如按眼前而论,我们之前定得每刊八百份也是太少,以我看一千两百份,至一千五百份也是使得的。我之前问过孙匠人,以他制得雕版,一次印作两千份都不会浸纸走字,再多也不是不行,只是雕版时需用好板。”

徐火勃道:“既是雕版印刷,那么一套板印得次数越多,那么成本就降得越低,八百份净得利三十五两,一千两百份?一千五百份又是多少?”

“我看不过多久,大家都可以当富家翁了。”贺子明笑着道。

几名弟子都是齐笑,室内充满欢快的气氛。

林延潮笑着道:“不用,就定以一千份。”

顿了顿林延潮又道:“你们并告诉众弟子们,若有人文稿得事功刊录之,以百字计酬,下一刊起,每名责编也可得薪资。”

听林延潮这么说,众人都是大喜。

事功刊大卖之后,即成为学功堂一份新营生。这也是事功学,时时贯之学以致用的话。

从此以后,学功堂分作了两处。

从学功堂开辟出了一院落。这院落是学功堂这间大宅子的外进,但却给‘事功刊’一众编辑征作了办公所在。

外进里的两间门市,以及三间厢房,都被征用。

两间门市一间用以售刊,一间用以接待书商。

至于三间厢房,一间为徐火勃,陶望龄二人的主编室,一间则为众编辑的编辑室,作为编辑排版校对之用,另一间则是财会室,由贺子明与两名弟子兼差。

刊房一启用,学功堂的正门被征作了‘事功刊房’正门,而要往学功堂去的弟子们,改走另一侧的单门,至于原先的正门则只为事功刊房出入之用。

至于外进通往学功堂的大门仍在。

事功刊一众编辑白日上课是弟子,放了堂则从事编辑之事。

事功刊房里所有差事都由学功堂的弟子兼事,不从外面聘人,眼下事功刊房已是井井有条,已是初步上了轨道了。

但事功刊是一个开始,林延潮用事功刊来检验是否有在万历朝出报纸的可能。

眼下见来事功刊的成功,意味着报纸的实行也变为可能。

当然这个时代,明朝已是允许民间设立报房。不过这报纸与今日的报纸性质不同。

报纸之意,本就是朝廷邸报。当时的报纸,多是对邸报中重要之事进行摘抄,很少有自己的创作。

如吏部急选一批官员,民间报房就会将这批官员姓名,履历,新任官职写明立即刊发,如此让想攀交情,攀关系的人快一人一步。

还有就是科第之事,读书人中举人了,中进士了,民间报房就会立即登载士子情况等等。这样的报纸不定时不定期,唯有大事发生时才突然出了一期,官员士子们也没有一直订阅的习惯。

而林延潮定的报纸,自然是与今天接轨,采新闻大小之事,记录报上,并且做到两日一版,甚至一日一版的程度。

但下面的问题也就来了。

既是报纸,比事功刊更注重时效性,也就要求更快的速度印刷出版。那么意味着一个字一个字刻录的雕版印刷,已是不适应报纸这样的新事物了。

以明朝而论,民间报房仍是采用手抄或者是雕版印刷,唯有到了崇祯十一年时,才出现了第一份木活字印刷的报纸。雕版印刷固然省钱,但林延潮出报纸为了顾及时效性,却只能用活字印刷,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可是选用哪种的活字印刷,问题已是摆在林延潮眼前。

铜活字当然是上上之选,但模具昂贵,一套十几万两白银搞起,除了国家外,民间财力根本无法支撑,所以不在考虑的范畴之内。

排出了铜活字,那么就只有木活字,铅活字在林延潮的选择范围之内了。

在活字印刷里,这时候木活字的技术已是相对成熟了,可以马上拿来用的,价格也不会比雕版印刷昂贵太多。

但木活字的弊病也是同样明显,如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等。其中最主要,就是木字较铜字,十分容易损坏。稍稍损坏,印出来的字往往笔画损坏、残缺,印出来后就不成样子,几乎看不出字来。

若木字的模具损坏太重,那时候就必须立即重新刻字。

清朝时民间报房竞争颇为激烈,几个报房采用木活字印刷,多是赶工出品,但木活字印刷后的效果简直惨不忍睹。读报的人几乎是在捏着鼻子在看,一面看,一面连蒙带猜的揣测这印坏的字是什么意思,就跟作完形填空没什么两样。

活字印刷里模具在于重复利用,由这一点看出,木活字实在不适应。

至于铅活字,则是将来趋势,在现代激光排照出来前,许多中文报纸仍是采用铅字印刷。

不过问题就是铅字印刷,在大明朝好像没什么人会。

于是难题摆在林延潮眼前,将来的报纸,到底是采用铅活字还是木活字呢?

pS:今天继续求推荐票啊!就差不到五千票了,兄弟们帮一帮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婚姻如麻天字号保镖你家教授也凶巴巴的?穿梭古今:原来古代如此有趣!无敌小村医别叫我精灵之神,我只是科普主播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天道都打不过他,你惹他干嘛女神的贴身高手修真文明指南凌霄落星筠幕后:他人成神,我造神我在异界当反贼穿越兽世:绑定生子系统重生九五:校园女神棒棒哒!开局奖励双修功法,女帝说想躺平魔道新娘我有一个人生模拟器从孤勇者到海底,唱懵全网仙门弃婿
经典收藏锦衣行之吕敏传北朝奸佞窃国小相爷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他改变了法国英雌唐朝小白领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扶一把大秦穿越大唐:打造最强工业园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一厘米温差gl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我主明疆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亮剑之独立大队春秋:从荒野乞活到成为霸主崛起美洲1620医鸣惊仙
最近更新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起飞,从1973年开始大明英宗朱祁镇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山贼之谋定三国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明朝写作素材大全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大唐小医师哈哈大汉那些事儿学名张好古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御赐监察使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 大明文魁txt下载 - 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 大明文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