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润心里咯噔一下,眉心立时拧成一团,憋了一肚子火却着实不敢发。
他倒忘了,他还有这么个把柄在姚嫔手上,更没想到姚嫔竟背着他留了这样一手!
混淆皇室血脉是皇室无法容忍的大罪,与他之前惹恼皇帝的那些错不可同日而语。
万一姚嫔一时想不开,玩一手玉石俱焚,他的皇子身份保不保得住都是两说。
昔日母子转眼便成互相掣肘的局势,安宁润心中更失望也十分厌烦,但清楚后果实在不敢发作。
“母嫔口不择言,看来的确是急坏了。未能让母嫔心安,是儿子的过失,还请母嫔息怒,保重身子。”
缓了缓脸色,安宁润扶着姚嫔坐下,眼珠转了转。
“母嫔,母子荣辱一体,母嫔的事情儿子怎敢不尽力。可那安永清欺人太甚,不惜动用锦衣卫守着大理寺狱,怕是早做好了屈打成招的准备。”
“母嫔,儿子虽同为皇子,但力量毕竟有限。锦衣卫都是怎样的水平,想必母嫔也早有耳闻。”
“儿子的人手已经折进去了三批,奈何实在是技不如人,儿臣便是急破了心肺也于事无补。”
“儿子急母嫔所急,今日实际上也正有个法子,要和母嫔商量。若是母嫔能点头也肯帮忙,儿子出了宫便叫人去安排。”
姚嫔见他态度诚恳,慢慢把提到嗓子眼的心又往回塞了塞。
即便不是亲生,也是一手养大,何况这件事没人知道,安宁润怎么敢违逆她。
“既有法子你不早说!刚见面便说些有的没的,也不知给本宫请安,本宫能不急吗!”
安宁润垂首听训,隐去眸子里浓重的不耐。
“儿子知错。”
这还差不多。
姚嫔心绪稍定,挑眉问他:“但你说的是什么法子,怎么还需要本宫帮忙?”
安宁润扯起嘴角道:“母嫔,锦衣卫都是高手,您若要进大理寺狱让人闭嘴,自得寻一些高手中的高手才能破局。”
“何况用自己的人总有风险,万一有活口落在锦衣卫手中,岂不是给了安永清一个绝妙的机会?”
“到时候便是他审不出什么,也会硬将帽子扣在儿子头上,咱们母子不能同时出事啊。”
“所以儿臣想着,这事……不如多花些银子找外人来做。”
姚嫔稍加思索,狐疑看他。
“雇人还不是一样?落在锦衣卫手里,用用刑也就知道雇主是你了。”
安宁润一笑。
“母嫔有所不知,儿臣手下的人前些时候说了一件事,儿臣才觉得此计可行。”
“城外有一处玉英楼,在江湖上名声大噪,做的正是给人牵线搭桥的买卖。”
“他们只看银子,不问来处和身份,按客人需求发任务给一些江湖人士去接,酬金也是一部分先到他们手中,待那些江湖人士完成了再补上剩余的。”
“接任务的人与发任务的人互不知晓身份,酬金也是通过玉英楼单方面支付和收取,所以双方都十分安全。”
“江湖上高手如云,定有能进去大理寺狱的人。即便不能,他们落在锦衣卫手里,却连发任务的人是谁都不知,如何能招出与他们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的人?”
“至于玉英楼方面,他们只要敢接,必知其中风险,怕是一旦出了事,比咱们更着急灭口的,是他们才对。”
姚嫔听完觉得此事靠谱,急忙推了推他。
“既然你打听清楚了,该早些去安排啊!”
安宁润的笑容勉强,看似还有些不好意思。
“母嫔莫急,儿子若能安排又何必跟母嫔开这个口?”
“母嫔,儿子折损进去的人手都要花银子补上,与朝中大臣来往也免不得要使银子,儿子现在实在……囊中羞涩。”
“而那玉英楼的要价太高,何况是要进大理寺狱行刺这种顶危险的任务,给少了……玉英楼都不肯接啊……”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不比官场和朝廷,任何事、物都讲究明码标价,给够了银子人家才肯卖命。
看样子他像是打听过了具体价钱,支付不起所以只能找姚嫔自掏腰包。
银钱是姚嫔现在最不在乎的,只要能保住她的地位,有姚家和内府那些自己人,过不了多久就能攒回来。
嗔怪翻了他一眼,转身去了东次间,在妆奁中翻翻找找,回来时姚嫔手中握着两卷银票。
“拿着,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叫事吗?出息!出宫之后赶快多让人放出几个任务,若这些不够,母嫔再让贵逸给你送。”
安宁润捏着两卷千两一张的银票,笑容立刻真切了不少。
他现在实在是缺钱,旧日里攒下那些,自养了兵之后仿佛开了闸,撑个个把月便几乎流泻一空。
姚嫔如今唯一的用处只在银钱方面,舍弃之前还是尽可能掏空为好。
“是,儿子一定尽快安排,母嫔等着儿子的好消息吧。”
他行礼之后便急着走,姚嫔心头大松终于想起来他是自己儿子了。
“你等等!距离开宴还有大把时间,你急着去贴皇后那张冷脸做什么?”
见安宁润兴致缺缺应了一声“儿子没有”而后坐在了椅子上,姚嫔脸色方转好了些。
似乎方才的针锋相对从未发生过,姚嫔说了一些他府里的事,又把话题落回了他身上。
“本宫听说近来有个好差事,你在同六皇子争?”
安宁润眉头稍稍皱了皱。
“母嫔,这是前朝事,儿子自有分寸,您却很不该关心这些,若叫父皇知道,定会生气了。”
姚嫔白了他一眼。
“怎么,本宫如今连问你一句都问不得了?本宫还能害你不成?既然与你和六皇子有关,说是家事也可,本宫有什么不能关心的?”
安宁润道了一句“儿子知错”,闷闷“嗯”了一声,算是回答她。
姚嫔憋着一股子气道:“近日你父皇算常来本宫这,本宫在你父皇面前还算说得上话,这件事你需不需要本宫帮你用些力?”
安宁润想回“不必”,可转念又一想,觉得可行。
前朝臣子如何造势是前朝的事,但姚嫔在父皇眼中还是他的生母,他今日进宫皇帝也知道,若从姚嫔口中得知他想为父分忧,才知他的真心和诚意。
有这番孝顺之心,说不定他在父皇心中的形象能更快改善。
“那就劳烦母嫔了,但此事凶险,儿子只想让父皇看看儿子的态度,适度即可,千万不可让父皇真的将这差事交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