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谢映雪的名字,在京都的贵女圈中曾如珠玉般璀璨。
她是内务府总管大臣谢长青的嫡长女,而这“总管大臣”四字,绝非世人眼中伺候内廷的等闲角色。
那是正二品的朝廷要职,掌着宫廷内务的调度与核查,从采办到用度,从宫人到苑囿,无不出其掌心。
谢长青其人,不仅权倾内廷,更生得一副俊朗风骨。
剑眉入鬓,丹凤眼狭长,鼻梁高挺如琢玉,身姿挺拔如青松,便是三十有余,仍引得京中贵女夫人频频侧目。
可他偏是个洁身自好的,府中只有一妻一妾,再无旁的姬侍,后院清净得不像个高官府邸。
正妻苏氏出自书香门第,性情却并不温婉;侧室宋姨娘性情柔顺,不多言语。
苏氏为谢长青诞下两女,长女谢映雪,次女谢扶光。
宋姨娘则育有一子,名唤谢昭,年长谢映雪几日,是她的庶兄。
作为谢家嫡长女,谢映雪自落地起便被谢长青捧在掌心里疼。
上好的云锦料子总要先送到她的“映雪院”,江南新贡的龙井是她案头常客,便是国子监的大儒,也要卖谢长青几分薄面,亲自来府中为她启蒙。
在谢家,她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便是父亲议事时,她也能捧着点心随意出入书房,而谢长青从不会斥责半句。
可这份独宠,却成了母亲苏氏眼中的刺。
苏氏总觉得,女儿太过受宠,抢了自己作为主母的风头。
她对谢映雪始终淡淡的,极少嘘寒问暖,便是冬日里见女儿穿得单薄,也只是皱眉吩咐丫鬟添衣,从不会亲手为她披上斗篷。
这份冷淡,在小女儿谢扶光出生后愈发明显——她会把最甜的蜜饯塞进谢扶光嘴里,会耐着性子听谢扶光讲些孩童稚语,会在谢扶光撒娇时笑着点她的鼻尖,那些温柔,谢映雪从未拥有过。
幼时的谢映雪不懂这份差别对待,只当是自己不够乖巧。
为了博取母亲的关注,她将矛头对准了宋姨娘与谢昭——那个在她看来“分走”父亲部分精力的姨娘,和那个比她先出生的庶兄。
她会在父亲面前说谢昭的不是,说他读书不用功,说他偷偷跑去市井玩闹,看着父亲皱眉训斥谢昭,便觉得母亲或许会因此多看自己一眼。
可她渐渐发现,自己再如何“冲锋陷阵”,也抵不过谢扶光一句轻飘飘的撒娇。
暮色四合时,谢映雪看着母亲为谢扶光梳辫子时温柔的侧脸,突然就懂了——有些偏爱,是天生的,与努力无关。
父亲谢长青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某个雪夜,他摸着谢映雪的头,看着窗外的月亮叹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谢映雪似懂非懂,却从那日起,慢慢放下了对母亲的执念。
心境变了,眼中的世界也随之不同。她再看宋姨娘,才发现这个总低着头的女人,并非传说中那般阴狠。
寒夜里,宋姨娘会就着一盏油灯为谢昭缝棉衣,针脚细密。
饭桌上,她会把碗里的肉偷偷夹给谢昭,自己只吃素菜。
谢昭读书到深夜,她总会端来一碗热粥,轻声劝他早些歇息。
那份小心翼翼护着儿子的模样,像极了谢映雪在梦里描摹过无数次的、母亲该有的样子。
而谢昭,也绝非她想象中那般卑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