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南做为国内科幻小说的第一刊物编辑,从业年,对于《三体》价值的认识自然是超越同时代人的。不过,就目前而言,科幻小说还是非常小众的,具体体现在作家的收入上。
正常情况下,如刘慈新这种超一流的作家,稿费也就千字一百来块的样子。这本书,老姚给了大刘千字一百五,三十万字也就四万多块。
至于后续的版权开发,比如影视、游戏、网大、动漫,一概没有。
不像西红柿文学网的头部作品,各项版权卖得飞起,年入千万毛毛雨,没办法,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和你作品的质量无关。
至于重庆社那边的实体书出版,也就给个版税。这年头,实体书其实就是个添头,是个配套。比如某影视公司要买入某位作家的版权拍电影电视,就会给出版社一笔钱,让他们出书,提高一下作品的逼格。这笔稿费落到作家们手里,多的数万,少的几千块也是有的,聊胜于无。
所以,《三体》第一部的刊载和出版并没有给刘慈新的人生产生任何改变,只不过是给他的书架上增添了两本藏书罢了。
大刘从上海采风回到阳泉市娘子关电站后,如果说生活又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工作比起以前更清闲。
节能减排的风声越来越紧,新厂已经奠基,据上头说,大约在二零一五年初就能投产,到时候大伙儿就会分流。年轻力壮的技术骨干会去那边上班,老弱病残,该内退内退,该下岗下岗。
至于娘子关电站这边,已经关停了一个机组,产量逐步缩减。肉眼可见,堆场上的煤炭比以前少了许多,空气好像也好了不少,不像从前,天总是灰蒙蒙的。
又到深秋,太行山区久违的蓝天变成如此深邃,阳光猛烈,照在皮肤上还有点疼。也许再过得几日,天气就会变冷,等雨雪一下来,就会恢复从前那种如同赛博朋克世界的雾霾吧。
刘慈新穿着运动装,在操场上慢慢跑着,汗水从身上渗出,湿漉漉的,脚上那双纽伯仑运动鞋也滑溜溜很不舒服,估计是买到了假货。在之前,纽伯仑这个品牌还鲜为人知,零八年后不知道怎么就红了。他也跟风买了一双,上脚效果非常不好。
风在身边呼呼刮着,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硫磺的味儿。旁边的老式厂房的红砖被太阳晒得发亮,窗户上的铁栅栏锈迹斑斑。
大刘并不知道自己写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他的写作计划中,现在只不过完成了《三体》的第一部,只是个序章。虽然自我感觉写得不错,读者的反响也非常棒。但精彩的还在第二部,甚至第三部。
他已经想好了第二部的书名,对,就是《黑暗森林》。宇宙就好像是一片黑暗深林,所有的智慧生物就好像是小心翼翼端着猎枪的猎人,只要前面有风吹草动,就会下意识地开火。
第三部,则是《死神永生》。
嘿嘿,很多新鲜的点子,都是以前的科幻小说没有写过的。
我真是个天才啊!
这两部书的写作量看起来很大,其实设定和大纲都已经做好,只需要把内容填进去就是了,争取在两年内完成吧。
现在工厂的工作量越来越少,空闲时间也多,正好。
想到这里,刘慈新的脚步慢下来。又看了一眼厂区,眼神里忽然不舍。自己从大学毕业后,就来这里参加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人生最美好的日子都耗费在这里。他靠着上班摸鱼,完成了所有的作品,现在还要在这里完成自己人生中最得意的《三体》,这里就是自己创作灵感的源泉,可惜啊,再过几年就要离开了。
人到中年,胖了不少,刘慈新浑身汗水,感觉实在不舒服,就擦了擦额头回家去,钻进卫生间洗澡。
他和妻子住的是单位宿舍楼,刘家的物质条件不是太好,老式房屋住了一家三口,有点拥挤。还好女儿在学校住校,他们两口子终于有了私人空间。
卫生间的门没有关,妻子开门进来刷茶杯,笑着调侃丈夫:“大刘,一个中年人忽然爱好运动健身,通常有两种情况。”
大刘好奇:“哪两种情况?”
妻子:“一种是有外遇了,想要捯饬自己,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说不定你碰上自己的林云了?”
林云是孙朝阳《球形闪电》的女主角,二十多年前出版的科幻小说,乃是大刘的珍藏。两口子经常在一起读,翻得都卷了边。刘慈新常常感慨,孙三石小说里的林云符合任何一个理工男对于女性的所有美好想象。他这次所写的《三体》中,球形闪电中的科学家丁仪就有客串,算是对三石前辈的一种致敬。
大刘指了指自己中年发福的肚子:“你认为我还能吸引到人吗,人家图你什么呀,图你的奶油肚子,图你的油腻?”
妻子咯咯笑了一气,又道:“中年人健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的同事在体检的时候各项数据爆表或者猝死。大刘,你健身我是非常支持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大刘:“你说错了,我既不是有外遇,也不是身体出了状况。”
妻子奇怪:“那你健身干什么?”问道这里,她面上带着忧色:“大刘,你是不是想到将来厂子搬迁后自己不知道如何安置,哎,车到山前必有路,想这么多也没用。”
大刘摇头:“没有啊,我这人你也知道,从来不想未来的事情,也不在乎。我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有一个理想。”
妻子更好奇:“你还有理想,是当作家吗,对,你以前说过你的理想就是当个作家,现在的你已经是了。”
大刘关掉花洒,用毛巾擦干脑袋,开始穿衣服:“我有生之年最大的梦想是上太空,当宇航员需要非常棒的身体,所以我天天锻炼。”
“上天空?”妻子哈哈大笑:“你这个梦想不切实际。”
刘慈新:“理想还是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写了二十多年科幻小说,写太空,写外星人,写银河,如果能上一次太空就好了。”
妻子:“得了吧,你这把年纪,已经不可能当宇航员了,除非参加商业太空旅行。对了,九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大富翁蒂托就花了几百万还是一千万美圆,上了大毛家的飞船,登上国际空间站。不过,你别想了,你就是个电工,就算写小说赚外快,就算把手指都写秃了,也写不了那么多钱。”
大刘点了支烟,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媳妇儿,你是嫌我赚的钱少了咯?上次上海我可拿了十万块扶持,杂志和出版社那边也给了几万块,不少了。”
妻子调侃:“可距离你太空旅行的费用还差得远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