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

淡墨青衫

首页 >> 调教大明 >> 调教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逍遥初唐大唐皇长孙逍遥小贵婿醉枕江山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皇上隆恩浩荡神武天帝星河霸主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调教大明 淡墨青衫 - 调教大明全文阅读 - 调教大明txt下载 - 调教大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从内阁出来之后,惟功去了崇文门店,在出了皇城门之后,他上了一辆葱绿色的马车,在车上换了一身便服。

跟着他的只是王国峰等护卫,英国公府的长随和家丁他除了来兴儿仍然一个不带。

不是自己使出来的人,他信不过,有不如无。

京城的道路高低不平,主要是中间路况很差,被大量的车马压的中间凸起,两边低洼,一旦有雨,就会形成很尴尬的局面。

两边传来一阵阵恶臭,居民的生活垃圾甚至是粪桶就在一个个路口处倾倒,这完全是后世难以想象的情形。

达官贵人们为什么要聚集在几个特殊的坊,主要也是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极大。

好在秋风起了,一阵阵凉爽的清风将恶臭驱除开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沙尘,好在惟功坐在车上,不会被风沙侵袭。

马车在人群中艰难前行,到了崇文门店的门首停下时,饶是惟功筋骨强健,也是有很不舒服的感觉。

怪不得宋人还不喜欢乘轿,到明清时,达官贵人和稍有身份的人,要么坐轿子,要么干脆骑马,愿意坐牛车和马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缺乏减震,速度又慢,不是长途赶路需要考虑雨雪天气的话,坐车实在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船或马,是长途旅行的首选,然后才是车。

当然,有条件的话,肯定还是坐轿子为第一。

宋人士大夫所谓的不愿驭使人为牛马的话,到了明清时,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到了门店处,熙熙攘攘的人群把门店给挤的满满当当的,虽然顺字行的门店都是五开间三进七间的大店,但人实在是太多了。

有一半多的人是寄货托货,还有四成左右是来存取银子,大厅隔成两间,货和钱分开核算。

在存银取银处,雇佣了二十几个青年朝奉,最大的不过三十来岁,只有一个五十左右的是管事级别,负责最后的核对工作。

朝奉们刚来时,很轻视那些十来岁的小孩子,有几个门店都陆续出现朝奉中饱私囊做假帐的行为,后来被一起突击核查出来,后来朝奉们才明白,这些少年不仅能骑马射箭,舞刀弄枪,还人人都识字,而且都会算术,九章算术这种入门级的几乎人人都掌握了,而且还有一些似乎掌握了更高深的记帐核对法,他们想弄鬼,纯粹是自己找死。

碰过几次钉子之后,现在这些帐花子都十分老实……当然,惟功从来不差饿兵,每个朝奉的俸禄都不低,远远高于他们原本所在的地方,当然指望这些人有忠诚度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店铺都是从少年时带起,带到青年成人后才掌握了基本的技艺,是师傅领进门给自己帮忙,甚至是传家养老用的,银子一多就挖过来,品性肯定不是那种可托以心腹的,现在叫他们做事,同时在店后传授经验,十年之后,就能带出自己的一批人来了。

顺字行钱庄的生意是爆炸般的发展起来了,有赖于前几年在商业上的经营和打出了招牌,加上依托于顺字行发货存货一条龙的服务,选择存钱在顺字行的商人越来越多,眼前的情形就是明证,就在惟功眼前,最少有超过一万两的白银被存入了柜中。

八家门店,现在能调动的白银已经超过百万,今年国库的存银可能达到二百万,也就是说,惟功的这商行存银,已经是拥有过亿人口的大明帝国的库存银的一半!

钱庄存银,赚钱的法门很多,放高利贷绝对是最来钱的选择,然后是承担炉房功能,熔银铸银,从中获取利润,或是动用存款做大股本的买卖,也是来钱的法门之一。

其实最来钱的,肯定是用这些银子发行货币,用信用和本银当本钱,发行银币赚取钱息,这是最保险最为赚钱的方法之一,但很遗憾,大明的朝廷既没有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也不注重匠人的待遇,很难成批量打造合格的银币,更不可能有任命牛顿为皇家铸币厂主管的这种任命出来,在惟功自己掌握真正的权力之前,这等事还是想想就算了。

“东主。”

“东主来了,小人给东主请安。”

惟功一路进来,伙计们都是抱拳,朝奉们是站起身来,躬身行礼。

有这么一位有身份的少年东主,朝奉们有些拘谨,但也有相当的自豪。

开始时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顺字行的这些商业上的运作,是不是真的就是惟功主导。他们都曾以为是背后还有别人,但时间久了之后,所有人才渐渐明白过来,商行的主导者真的是眼前这个高大的异乎常人的少年。

“不必多礼,大家继续手上的事情,不必理我。”

惟功在这里也很和气,没有在军营中那种杀伐之气,在商则言商,他的角色转换很成功,使得伙计和朝奉们对他都很亲近,没有太多的压抑感觉。

甚至在不远处来顺字行办事的商人们,其中有不少认识惟功的,此时也是忍不住向惟功招呼起来。

在初始创业时,惟功也没少亲力亲为,他和这些商人中不少人也很熟,干脆抱拳团团一揖。

以他现在的身份,算是格外多礼了,引的很多商人赶紧长揖还礼,然后大堂之中,一片叫好的声音。

当时京城的商行已经有了后来前店后厂的雏形,也就是说,招牌幌子上是鞋店,前头的店面果然是卖鞋的,从柜台里头进去,则是不小的院子,里头有雇佣的工人,每天进行鞋子的加工。

帽子,衣衫,很多需要手工制成的产成品,后来都是这样生产出来。

比起苏州动辄用工千人数百人的工厂来说,京城这里一般的店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但惟功的顺字行却是与众格外不同,因为要存货,兼有脚行和塌铺两者的功能,现在还加上钱庄,每个店都有自己的银库,所以在气派的门房里头,更是有另外一番天地。

从门店进入,往里行数十步,竟是豁然开朗,眼前一片敞亮。

有近二十亩地方圆的房舍都被顺字行暗中买了下来,最外围的围墙和房舍不变,但里头已经是另有一番天地。

院子之中,有武库库房,还没被挑到舍人营的部下们就在这里练武,惟功会隔一阵子,亲自到每个店里去考核。门店的掌柜已经换了一批人,同样也很得力,值得信任。

武库南,则是银库,全部用砖石加固过,窗子也封死了,只留下一扇铁门,防盗和防火兼备,再往南,是伙计们的住处。

西边,是存着货物的库房,绵延十余亩地方,房舍近二百间,可想而知,这一个门店可以寄存多少货物。

“胡应嘉,”和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这些伙计们,惟功就不需要任何的客气了,他向新任的掌柜询问道:“老赵在不在,前日听说有眉目了,到底如何?”

“在呢。”

胡应嘉答应着,指着大院一侧,那里有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中等个头,身形较瘦,正趴在一大堆物事之中,两手不停的在组装着什么。

惟功没有说什么,大步前行,隔着十来步,就是叫道:“老赵,老赵!”

被他叫“老赵”的回过头来,却是一个二十来岁不到三十岁的青年人,胡须也是留的不长,眉宇之间,满是精明干练的色彩。

“都说叫你们莫这般叫法,生生被你们叫老了!”

“嘿嘿,谁叫你比咱们都大这么多呢。”

“老赵”带着南音,人也很和气,虽是抱怨,但也没太多的情绪,此人也是一个际遇奇特的奇人,可以说是极具传奇色彩。

此人名叫赵士桢,浙江人,但因其祖在朝为官,所以自小也是在京居住成长,后来为太学生,四处游学,在士林中也颇有几分名气。他写的一笔好字,书法号称是“骨腾肉飞,声施当世”,虽然不是什么老儒大家,但在书法上的造诣已经可以够资格卖字吃饭了。后来写的一把诗扇被一个太监买去,这个太监又将扇子带入宫中,叫万历看到了。

皇帝自己已经不能练字,但对书法的爱好倒是在骨子里的,一见赵士桢的字就爱若至宝,隔了没几天就将布衣身份的赵士桢召入宫中,一番对谈之后,赵士桢的奏对也算称旨,于是万历征得张居正的同意后,授给赵士桢鸿胪寺主簿一职,以白衣入仕,赵士桢这番际遇可叫人啧啧称奇了。

但就这么一个书香门第出身,又任文职,书法超绝的文官,居然更大的爱好就是鼓捣器物,做手工活计。

如果在天启年间,估计赵士桢将会和天启帝成为至交好友,但在万历那边他的这点小爱好就不吃香了,不管做什么,都得偷偷摸摸的来,否则叫言官御史知道了,弹劾一本,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有辱官体这一条是难免要落在头上了。

除非是奏明朝廷,以正经名义研究某种武器,这个倒是可以,只是赵士桢现在也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喜欢天马行空的想到什么做什么。

张惟功也不知道这厮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鲁密铳的大规模的仿制者,迅雷铳的发明者,国朝和宋应星齐名的大家,明末奇人之一,他只知道,这厮不用真心浪费,这一番鬼才,不可白白叫此人虚掷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明帝仙武大帝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从公里外的桃花坞开始万界最强军团系统重生之征战三国顾少蚀骨宠,霸总夫人是毒医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食王传九阳绝神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网游重生之邪骑传说萌妻大神:溥少,强势宠美丽的圌山传基因大时代五零灾荒年有个鸡肋空间真香啊!综影视:从做皇后开始作天作地明镜暗不治网游之青城剑仙修真之覆宇翻云
经典收藏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挥鞭断流百越王大清疆臣。抗战游击队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重生南朝甲申天变他改变了法国大明:我为天下师春秋:从荒野乞活到成为霸主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英雌庶民崛起重生三国闹革命开局替刘邦赴鸿门宴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大唐极品傻王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抗战之血怒军团
最近更新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俄罗斯风云录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堪破三千世相太子无敌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十七世纪富二代哈哈哈,大明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
调教大明 淡墨青衫 - 调教大明txt下载 - 调教大明最新章节 - 调教大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