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请第一位患者。”
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男性患者被推了上来。
患者约七十岁年纪,面色晄白虚浮,精神萎靡,呼吸略显急促,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医院消毒水味道。
大屏幕上同步显示出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部分西医检查摘要:
【患者李某某,男,71岁】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III级】
【简要病史: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长期家庭氧疗。近期因感染加重入院,经抗感染、平喘、利尿等治疗后,急性症状有所控制,但仍咳嗽痰多、动则气喘、水肿消退不理想。】
一位资深住院医师上前,简要补充了患者目前的主要痛苦:咳嗽,痰多色白质粘,不易咳出;胸闷气喘,稍活动即加重;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按之没指;纳差,腹胀,小便少,怕冷,四肢不温。
台下众人看得分明,这是一位典型的呼吸系统慢性病、累及心脏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正气已虚,邪气留恋,处理起来极为棘手。
“请双方队伍派遣第一位队员上场!”
散装省队这边,程颐与队友低声快速商议后,派出了一位约四十岁年纪、气质沉稳的中年医生,是省中医院呼吸科的副主任医师,姓刘,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治疗肺系疾病。
京都团队这边,庄启文刚要起身,曾云辉却抢先一步:“庄大哥,这一阵,让我先来!”
曾云辉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渴望。
自从杏林大赛以来,曾云辉又见识了不少青年才俊。
回想起当年,他和陈阳刚认识的时候还带着优越感,可现在,他在团队中都好像成了吊车尾,现在曾云辉迫切希望在这种高难度的临证环节中进一步证明自己。
庄启文略一沉吟,看向陈阳,见陈阳微微颔首,庄启文也对曾云辉点了点头道:“好,小心应对,抓住核心。”
曾云辉用力点头,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向台上的患者。
刘医师和曾云辉分别来到患者两侧,几乎是同时开始了诊察。
问诊、望舌、切脉……两人都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曾云辉问得格外仔细,不仅问了痰的颜色、质地、量,还问了口渴与否、喜饮热凉、汗出情况、睡眠质量等细节。
之后曾云辉俯身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象,那是一个舌质淡胖,苔白厚腻,边有齿痕的舌象。接着,他凝神静气,三指搭上患者的手腕,细细体会那手下之脉。
脉象沉细而滑,重按无力。
二十分钟很快过去,两人各自回到己方区域,开始书写诊断方案。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他们的答案。
很快,大屏幕上分别展示出两人的方案。
散装省队刘医师方案:
【诊断:肺胀(阳虚水泛,痰浊阻肺)】
【辨证分析:患者久病肺脾肾俱虚,阳气衰微,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则咳喘,外溢肌肤则水肿。痰浊内阻,肺气壅塞。】
【治则:温阳化饮,泻肺平喘,佐以健脾化痰。】
【方药:真武汤合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附子(先煎)、茯苓、白术、白芍、生姜、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大枣、党参、黄芪……】
刘医师的方案,紧扣“阳虚水泛”,用了温阳利水的真武汤为主,合上化痰降气的三子养亲汤和泻肺平喘的葶苈大枣泻肺汤,思路清晰,方药宏大,体现了攻补兼施的思路,颇符合吴门医派处理此类复杂病证的风格。
评委席上几位吴门老专家微微颔首。
接下来,是曾云辉的方案。
京都团队曾云辉方案:
【诊断:肺胀(肺脾肾气虚,痰瘀水互结)】
【辨证分析:患者久病,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水湿停聚为标。然细察之,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津液凝聚为痰,血行涩滞成瘀。痰、瘀、水三者互结,壅塞肺络,痹阻气道,是为病机关键。单纯温阳利水,恐难以化解胶结之邪。】
【治则:益气活血,化痰利水,通络平喘。】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苓桂术甘汤、射干麻黄汤加减。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射干、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生姜……】
曾云辉的方案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片低呼!
补阳还五汤?这不是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的方子吗?
他竟然用这样的方子来治疗肺胀?
就连评委席上的专家们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陆源民更是身体微微前倾,仔细看着屏幕上的方药组成。
吴永平皱眉,低声道:“补阳还五汤治肺胀?这……思路未免太过跳脱。”
陈阳嘴角却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看来曾云辉这一年进步也很大,虽然排名没有前进多少,那是因为天才很多,又有李浩飞、文蔓露开了挂,曾云辉自己的水平提升还是很大的。
曾云辉开始阐述自己的思路,声音清亮,虽然带着一丝紧张,但逻辑清晰。
“患者虽有阳虚之象,如怕冷、四肢不温,但其舌质淡胖而非淡嫩,苔白厚腻,脉象沉细却带滑象,此乃痰浊壅盛、内有郁结之征。气虚无力运血,加之水湿阻滞,必然伴有血行不畅,瘀血内停。痰、水、瘀三者相互搏结,缠绵难去,是导致病情迁延、常规温阳利水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顿了顿,曾云辉继续道:“故我以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则血行,配合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大量活血化瘀通络之品,旨在破除深伏之瘀结,打通水道气机之阻塞。再合苓桂术甘汤温化痰饮,射干麻黄汤宣肺平喘。如此,益气以治本,活血、化痰、利水以治标,标本兼顾,重点在于‘通’字,给邪以出路!”
曾云辉的论述,完全跳出了单纯“阳虚水泛”的框架,引入了“痰瘀互结”这一关键病机,并且选择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补阳还五汤”作为主方,胆大至极,却也理据十足!
场内陷入了激烈的讨论。
“活血化瘀治肺胀?闻所未闻!”
“但他说的有道理啊,这类病人确实存在血瘀问题。”
“补阳还五汤……能用吗?会不会太激进?”
“这位曾医生年纪轻轻,这思路……太可怕了!”
程颐看着曾云辉,眼神复杂。他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的曾医生的思维之活跃、见解之独到,远超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