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薄雾如纱。省委大院里的香樟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露珠从叶片上滑落,悄无声息。
宋江站在书记办公室门前,手里紧握着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荆楚省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初稿。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黎明时分的清新空气全部纳入肺腑,然后轻轻敲响了那扇深色的实木门。
\"进来。\"门内传来王维波沉稳的声音。
推门而入,宋江发现李平江已经坐在了那张熟悉的沙发上。两位领导正在茶几前低声交谈,面前的茶杯冒着袅袅热气。
\"宋部长来得正好,\"王维波招手示意他坐下,眉头微蹙,\"我和省长正在讨论改革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昨晚接到两个老同志的电话,都对改革表示担忧啊。\"
李平江轻轻放下茶杯,接过话头:\"我刚收到几个地市主要负责人的电话,都在委婉地打听改革的具体时间表。看来,下面的同志已经坐不住了。\"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敲击着,透露出内心的焦虑。
宋江将手中的方案初稿轻轻放在茶几上:\"书记,省长,这是改革方案的初稿。这是我连夜赶制出来的大体框架。\"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
王维波戴上老花镜,身体微微前倾,开始认真翻阅。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平江也凑过来一起看,不时用手指着某处,与王维波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宋江静静观察着两位领导的表情变化。王维波的目光在\"先立后破\"的原则处停留良久,微微颔首;李平江则在\"干部安置\"章节皱起了眉头,手指在纸面上轻轻划过。
半小时后,王维波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总体思路不错,'先立后破、先转职能、后动机构'这个原则把握得很好。\"他顿了顿,这个停顿让宋江的心不由自主地提了起来。
\"但是——\"王维波抬起眼帘,目光如炬,\"改革的力度和节奏还需要慎重把握。全省同步推进,万一出现大面积波动,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平江接上话茬,语气凝重:\"是啊,宋部长。昨天我让办公厅做了个初步测算,光是省直部门就有近千名处级以上干部会受到影响。这还不算事业单位和地市一级。稳定压倒一切,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宋江点点头,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如果一刀切,恐怕会适得其反。但是中央给的期限是明年六月底前完成改革,满打满算不到十个月。\"
王维波站起身,在办公室里缓缓踱步,皮鞋踩在地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他停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苏醒的省委大院,\"既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又要确保平稳过渡,这是个两难命题啊。\"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宋江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知道这是提出试点方案的最佳时机。
\"书记,省长,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宋江斟酌着开口,语气谨慎,\"是否可以先选择试点,摸索经验,再全面推开?\"
李平江身体微微前倾,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说具体点。\"
\"我建议选择两个不同类型的单位作为试点:一个是省直部门,一个是地市。\"宋江打开方案中的全省机构设置图,铺在茶几上,\"省直部门方面,我建议从省委组织部开始。\"
此言一出,王维波和李平江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王维波转过身,双手背在身后,目光锐利:\"刀刃向内?\"
\"正是。\"宋江迎着他的目光,语气坚定,\"组织部门是改革的牵头单位,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敢改、不愿改,怎么要求其他部门改?而且,组织部的职能相对清晰,改革难度相对较小。这是个示范,更是个态度。\"
李平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追问道:\"那地市试点呢?\"
\"阳城。\"宋江毫不犹豫,\"阳城是经济大市,机构设置齐全,面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他稍稍停顿,选择着恰当的措辞,\"阳城的干部队伍经过整顿,执行力较强。\"
王维波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当然知道宋江的心思,阳城市是宋江的起跳板,虽然离开阳城,但宋江对阳城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选择阳城作为试点,既能借助宋江在那里的影响力打开缺口,又能给全省各机构树立标杆。这是个精明的政治选择。
\"你想用阳城打个样?\"王维波直截了当地问,目光如炬,仿佛要看透宋江的内心。
宋江坦然面对审视:\"是。阳城成功了,其他地市就无话可说。阳城失败了,我们也能及时调整,不会影响全局。\"
王维波踱回沙发前,却没有立即坐下。他俯身拿起那份方案,翻到阳城相关的内容,仔细端详了片刻。\"你有几分把握?\"他终于抬起头,目光直视宋江。
\"七分。\"宋江坦诚相告,\"改革从来就没有十分把握。剩下的三分,要靠省委的支持,靠同志们的努力,也要靠一点运气。但我相信,只要这两个试点取得成功,全省的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李平江轻轻叩着茶几:\"七分把握已经不低了。不过宋部长,你要想清楚,如果试点失败,你这个组织部长可要承担主要责任。\"
\"我明白。\"宋江的声音沉稳有力,\"改革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既然组织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就有这个心理准备。\"
三位领导陷入了沉思。阳光已经完全洒满房间,墙上的时钟指向九点半。省委大院开始苏醒,远处传来汽车驶过的声音。
王维波突然拍板,手掌在茶几上轻轻一击:\"好!就按这个思路办。组织部和阳城作为试点,立即启动改革。宋部长,你亲自抓试点工作,每周直接向我和省长汇报进展。\"
李平江补充道:\"要注意方式方法。试点单位可以适当放宽政策,给予一定的自主权。成功了,经验推广;失败了,及时调整。\"他转向王维波,\"书记,我建议给试点单位一些特殊政策,比如在干部安置上可以更灵活一些。\"
\"可以。\"王维波点头,\"具体政策由改革专班研究提出,报省委常委会审议。\"他重新戴上眼镜,在方案上批注了几行字,\"宋部长,这份方案还需要细化。特别是干部安置的具体措施,要体现组织关怀,做到'软着陆'。\"
\"是,我马上组织修改。\"宋江收起方案,感觉手中的文件沉甸甸的。
王维波走到宋江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放手去干,省委会全力支持你。记住,改革不是请客吃饭,难免会得罪人。但只要出于公心,组织会为你撑腰。\"
李平江也站起身:\"宋部长,省政府的各个部门都会配合你的工作。需要协调的时候,可以直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