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自独孤明登基以来,可谓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大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富足安康。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南方与北方之间的交通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乃是连接南北之地的道路皆为前朝遗留下来的陈旧官道所致。
这些古道历经岁月沧桑,早已残破不堪。它们不仅路面狭窄崎岖,仅能容纳两辆马车并行通过;更糟糕的是其地基疏松不稳,每逢阴雨连绵之季,便会化作一片泥沼,让人举步维艰。
尽管那时的漕运事业如日中天、蓬勃发展,但其所能抵达之处仅限于内陆区域中的部分地域而已,远远无法充分满足诸如物资转运、政令传播之类事务的实际需要。
如此局面,于整个国度而言,显然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般障碍,尤其给商贸往来与军事征伐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冲击。
在此困局之下,当朝圣上痛下决心,誓要扭转乾坤、革故鼎新。
他不顾顽固派的反对,毅然下达圣旨,表示将倾尽全国之力来修筑一条从京城到江陵的纵向大道——这条大道被命名为京越道。
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条新修的道路打破地域限制,让商品能够更顺畅地流通,同时也能确保朝廷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全国各地,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可以说,这条路承载着皇帝的期望和野心,它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公路,更是大周帝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萧谨言负责图纸和监工,以及银钱的支付和调度工作。
这项浩大工程的总负责人,乃是那位已临近知命之年的工部侍郎——周景明大人。
这位大人并没有走常规的科举之路,但却凭借着对算术、水利以及建筑构造等方面的精通,一路从基层摸爬滚打而来,最终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实干型官员。
也正因如此,圣上才会格外看重他那种务实求真、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而在周景明大人的带领下,这支队伍更是云集了当世最为卓越的精英们:
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位担任副总的总管,同时也是将作监少监一职的李文渊大人。
此公不仅思维严谨细密,而且还极具创造力,尤其擅长各类桥梁及涵洞这类重要建筑物的规划设计与监督建造事宜。
接下来则要提到那位身负重任的督料使者,即来自户部的郎中张允大人。
他所肩负的使命可非同小可啊!无论是太行山上开采出的优质石料,还是远自巴蜀地区运送过来的巨型木材等等这些材料物资,都需要经由他精心策划并统一调配安排才行。
最后还有那位被委以重任的民夫总管,曾经任职于北境边防军队中的昭武校尉赵铁柱将军。
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呢!居然能够运用治理军队时那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管理这数十万名从各地征召而来的民夫,并确保他们按照预定计划分阶段完成各项具体任务且能有效把控整个工程进展速度。
要建造一条宽阔而坚固的大道,其道路基底必须深挖至地下三尺,并将石灰和黏土一层一层地夯实进去;路面宽度需要能够容纳四辆马车并排行驶,为此采用蒸汽加热土壤然后压实的方法来处理路基,最后再铺上规格一致的青色石板作为路面。
此外,沿着这条大道每间隔三十里就要设立一个驿站,这个驿站不仅要有供人休息住宿的旅馆房屋,还要有存放马匹的马厩以及堆放货物的仓库等设施。
遇到河流就架设桥梁跨越过去,碰到山脉则开辟道路穿过它们,尽量保持道路笔直平坦,避免过多的弯道绕行。
然而,尽管这张蓝图描绘得如此美好,但真正付诸实践时却面临着无数的难题。
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沿途土地征收和建筑物拆除所带来的种种麻烦。
当皇帝的诏令颁布之后,沿路经过的各个州县政府立刻行动起来。官员们手拿测量用的绳索和详细记录各地地形地貌及土地权属关系的地图册子,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走向,在地面上打下一根根木桩,以此划定出所谓的官道红线范围。
凡是处于这条红线上方或下方一定区域内的任何东西,不管它是肥沃的农田、硕果累累的果园、祖辈遗留下来的老宅邸,亦或是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铺、庄严肃穆的祠堂庙宇等等,都无一例外地必须给这条即将兴建的国家级大路让路。
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令人唏嘘不已的事情,其中既有让人痛心疾首的悲剧,也有引人深思的喜剧:
一些本地的土豪恶霸得知朝廷要对道路进行重新规划之后,便开始打起了坏主意。
他们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在划定好的红色警戒线范围内匆忙建造起破旧不堪的简易茅草屋来,或者将那些品质低劣的树苗移植到这里,妄图通过这种卑劣手段去骗取巨额的赔偿金。
然而,对于这些人的小算盘,周景明其实早就心知肚明,他果断地下达命令道:从今往后,如果有人胆敢在皇上下诏之后才动工兴建房屋或是移栽树木,那么一概都不会给予任何形式的赔偿!
不仅如此,他们还必须自己负责把这些违章建筑和非法栽种的植物全部清除掉!与此同时,周景明还特意派遣出一批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巡察御史前往各地展开严密监督检查工作。
由于这些官员们办事公正严明,毫不徇私舞弊,所以很快就成功遏制住了这股不正之风。
不过呢,毕竟还是会有一些狡猾至极的富家子弟存在着,比如说那个名叫章宝的家伙就是个典型例子——这家伙并没有像其他大多数人那样傻乎乎地去争抢靠近路边的土地资源。
而是另辟蹊径,选择预先在已经规划好了位置的各个驿站以及渡口岸边精心布下棋子,并大肆收购那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繁荣热闹之商业圈的房地产产项目,然后安安心心地等待它们不断增值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