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青海在流浪的过程中,偶然一次听说,峨眉山正在招和尚呢,他眼睛一下就亮了。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正好没钱吃饭了,那就干脆去峨眉山走一趟,假以时日自己神功大成,再回来报仇,武侠小说里不都是这么写的吗!
钟青海马上动身去了峨眉山,由于他年龄小,长的也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所以很顺利的通过了面试,然后有了一个宏光的法号。
此时钟青海的身份是峨眉山洗象池考察僧,还属于试用期,那当然要遵守规矩,他也不敢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接下来的日子里,钟青海一边每天诵读经文,一边偷偷打听,想知道这里哪位大师的武功最高,结果三个月之后,他终于打听明白了,这地方没有一个会武功的人。
钟青海非常郁闷,马上就厌倦了寺庙里的生活,有空的时候就偷偷跑出去吃点肉喝点酒,后来被人发现了一次,还给了他一个严厉的处分。
不过钟青海暂时还没想到好的去处,只能继续在寺庙里迷迷糊糊的混日子,转眼就混到了1986年的春天。
这天钟青海正在寺庙里干活,突然听到下边不远处传来吵杂的声音,原来是下面发生了一起抢劫案。
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混得相当惨,身无分文之后便来到了峨眉山,但他没资格当和尚,所以一怒之下便想到了抢劫。
这小子弄了一把刀在山上寻找目标,他觉得抢女人应该比较保险,所以很快就盯上了两名澳大利亚的女游客,外国人肯定很有钱!
小伙跟着两名女游客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然后突然冲过去,掏出小刀一比划:“别动,赶紧把钱拿出来!”
那两名女游客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但也明白是怎么回事,让这小伙没想到的是,这两个女的非但没害怕,反而直接反抗了。
其中一个女人抡起背包,一下就将那小子的刀打在了地上,然后两人一起冲上去,把那小子一顿狠揍,打的老惨了。
那小子好不容易挣脱束缚,起身撒腿就跑,但那两个女的还是不肯善罢甘休,跟着就追了上去,而且还一边追一边喊人。
钟青海听到喊叫声之后,马上就加入了追人的队伍,七八个人浩浩荡荡的一直追到了山下,那小伙实在是跑不动了,只能钻进了一个农户家里藏了起来。
钟青海非常勇猛,带头冲进去抓人,并且第一个上前把那小子给按住了,为此当地公安局还给他发了五十块钱奖金。
这件事让钟青海非常高兴,不仅有了钱,还有了荣誉,最关键的一点是自己敢出手揍人了。
在这之前钟青海从来没有打过架,他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动手,所以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打架厉不厉害,这次终于找到机会体验了一把,感觉确实挺爽的。
有了这次的体验,钟青海仿佛找到了人生方向,他决定离开这个没营养的地方,先回家看一看,说不定那两个小孩已经找到了呢。
结果钟青海刚一到家,就被他爹臭骂了一顿:“你到底死哪去了?成天不学好,在外面瞎混,你单位的人都来好几趟了,让你赶紧还钱呢!”
外仔细一问,那两个孩子依旧没找到,钟青海不敢在家多待,因为他没钱还债,所以当天就又跑了出去。
不过这次跑出来,钟青海是有目标的,那就是继续拜师练武,而且不能像上次那样瞎找地方,必须要摸准情况再行动。
钟青海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当年绝对是大名鼎鼎,名号享誉全国,也可以说是近代武术界中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海灯法师,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当年被国内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尤其是着名的二指禅神功,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身上的头衔儿一大堆,功夫被传的神乎其神。
虽然海灯法师的事迹,后来有人揭穿说是造假,不过作者觉得这里应该是有很多夸大的成分,但完全造假不太可能。
由于海灯法师的名气太大了,而且就住在四川省江油县,所以钟青海想拜他为师,只要能拜在大师门下,那肯定错不了。
不过钟青海也很清楚,这么牛逼的人物,是不会随便收徒的,所以他又想起了小说里的情节,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子直接在他门外跪上三天三夜,必定能感动大师。
打定主意之后,钟青海买了几本关于海灯法师的杂志,仔细研究了一下大师的生平事迹,熟记于心之后,马上就去了江油县。
钟兴海打听到了海灯法师的住所,上门就直接跪下了:“师傅,你要是不收我,我这辈子都不起来了!”
海灯法师当年已经84岁了,他赶紧迷迷糊糊的问道:“孩子,你这是怎么了?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
钟青海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诉:“大师啊,我好惨啊,先是做生意欠了一屁股债,然后邻居的小孩丢了,他们非说是我拐跑的,连我的父母都不认我了。”
老海灯并没有太当回事:“人生起起落落都是很正常的,你现在还年轻,以后可以慢慢来。”
海灯法师安慰了一会,又问了钟青海一个问题:“你这次来找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钟青海如实回答:“我要学武功,学天下最厉害的武功。”
大师很不理解:“那你学武又是为了什么呢?”
钟青海是这样回答的:“那些耻笑我的人,欺负我的人,我要挨着个揍他们,然后再当一个大侠,专门揍那些欺负人的人。”
钟青海之所以这么说,是仔细考虑过的,因为海灯法师小的时候,老爹被当地的一个恶霸给打死了,所以他立志要习武报仇,最终有没有报仇不清楚,但这肯定是他心里的一个痛点。
钟青海认为自己和大师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才对症下药,想要博取海灯法师的同情,没想到结果却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