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首页 >> 热疗养生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我在沂蒙山区打游击碧海虫修苟系统让我改造五毒俱全的亲戚们人在原神写日记,女孩子全员偷看老宅通古代:萌娃找到爹努力败家后老公成了首富尼姑山下恶毒女配的悠然生活作女渣男:独木也成林足球:摆烂怎么了?我射门必进
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 热疗养生全文阅读 - 热疗养生txt下载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0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承泣,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谿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面神经肌支,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歪斜,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等。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轻轻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2分钟,以防出血。

解剖:承泣穴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配伍:承泣配风池、睛明,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承泣配足三里、合谷、攒竹、风池,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

四白穴是人身体一个重要的穴位,属足阳明胃经。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操作方法为直刺或斜刺0.3~0.5寸。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配伍: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瞤动。

巨髎,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面动、静及眶下动、静脉的分支。主治口眼Z斜,眼睑瞤动,鼻塞,鼻衄,齿痛,以及三叉神经痛等。斜刺或平刺0.3-0.5寸。艾条灸3-5分钟。

解剖: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功效:清热熄风,明目退翳。

配伍:配合谷穴治齿痛;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

地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会维、胃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手足阳明之会。在面部,口角外侧,上肢瞳孔。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齿痛,颊肿,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配伍:配足三里;耳后痛,配翳风;舌麻、味觉消失者,配廉泉;闭眼困难者,配丝竹空;人中沟歪斜者,配水沟。

大迎穴 dà ying xuè(取穴方法),人体大迎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寻找此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主要治疗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主治疾病〗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颊车穴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别名〗 髓孔穴。

〖穴义〗 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 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功能作用〗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颊车,穴位名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出足阳明胃经。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直刺0.5寸,或横刺透向地仓穴。

解剖: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配伍: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

下关穴,人体穴位之一,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主治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

解剖: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功能:清热疏风、通利关窍

配伍:(1)合谷、下关,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口失欠、下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

(2)大迎、颊车、下关、地仓、巨髎、风池,功能疏风通络牵正,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甲乙经》:口噼配颧髎、龈交、下关。

(3)下关、听宫、太冲、中渚,功能疏风清热降火,聪耳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甲乙经》:耳鸣耳聋配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关。

头维穴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颞支。主治头目病症。操作方法为平刺0.5~1寸。

解剖: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颞支。

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本输》,别名天五会,五会。在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主治咽喉肿痛、咯血、喘息、瘰疬、瘿气,以及高血压等病症,直刺或斜刺0.3~0.5寸,避开颈动脉。

解剖:人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动脉三角。皮肤由颈丛的颈横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颈丛的皮神经以外,还有颈前浅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支配的颈阔肌。针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在喉结水平,穿皮肤、皮下组织深进颈动脉三角。该三角内,有颈深筋膜形成的颈动脉鞘,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二者之间后方的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襻位于颈动脉鞘的表面或鞘内。

配伍: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

水突穴,属足阳明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操作方法为直刺0.3~0.5寸或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颈固有筋膜深层及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浅层布有颈横神经。深层有甲状腺。

配伍:配气舍、天突主治咽喉肿痛、气喘。

气舍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别名脐中。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主治咽喉肿痛,颈项强急,咳嗽,气喘,瘿瘤,瘰疬等,直刺0.3~0.5寸。

解剖: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浅层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颈横神经的分支和面神经颈支。深层有联络两侧颈前静脉的颈前静脉弓和头臂静脉。

配伍:气舍配扶突、人迎、合谷,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瘿瘤。

缺盆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胸部满闷,喉痹,瘰疬,瘿瘤等病症,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类经图翼》:“孕妇禁针。”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 ;上方有颈横动脉 ;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锁骨与斜方肌之间→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下肌之间→臂丛。浅层布有锁骨上中间神经,深层有颈横动、静脉,臂丛的锁骨上部等重要结构。

配伍:配肺俞穴治咳嗽。

气户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血,呃逆等,斜刺0.3~0.5寸。

解剖: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浅层布有锁骨上中间神经。深层有腋动脉和它的分支胸肩峰动脉。

配伍:配肺俞穴治喘咳。

配云门、天府、神门,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

配华盖,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胁肋疼痛。

库房,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胸前神经分支,胸肩峰动、静脉及胸侧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咳吐脓血等。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功效:理气宽胸,清热化痰。

配伍:配屋翳穴治胸肋胀痛。

屋翳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操作方法为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散化胸部之热,为胸部提供阳热之气。

解剖: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浅层布有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质。深层有胸肩峰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胸内、外侧神经的分支。

配伍:配天宗穴治乳痈。

膺窗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操作方法为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

解剖: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皮肤→浅筋膜→胸大肌→肋间肌。浅层布有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3肋间神经和第3肋间后动、静脉。

配伍:配屋翳治乳痈。

乳根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第5肋间神经分支及肋间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少乳,乳痈,及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

解剖:位于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配伍:配少泽穴、膻中穴治乳痈;

配少泽穴、足三里穴治乳少。

不容,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另说“去任脉三寸”(《针灸甲乙经》);在上管两旁各一寸(《太平圣惠方》)。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纳呆,噫酸,以及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胆绞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6、7、8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6、7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配伍:配中脘、公孙治胃炎、胃溃疡。

承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纳呆,吞酸,肠鸣,泄泻等。直刺0.8—1寸。

功能作用: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功效:消食导滞。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梁门穴是中医中的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关门穴Guānmén(St22) 〖取穴方法〗关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水分穴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别名〗关明穴。

〖穴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固化脾土。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太乙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两寸,前正中线旁开两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等神志疾患。操作方法为直刺0.8~1.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功效:消食导滞。

配伍:配中脘穴治胃病。

滑肉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癫狂等。直刺0.8—1.2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

解剖: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功效: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天枢,经穴名。出自《灵枢·骨度》。别名长溪、长谷、补元。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配伍:1、配巨虚穴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配足三里穴治小儿腹泻。

3、配上巨虚穴、阑尾穴治急性阑尾炎。

4、配大肠俞穴、足三里穴治肠炎。

5、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治月经不调,痛经。

6、配气海穴、水分穴治绕脐腹痛。

7、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等治黄疸。

外陵穴,属足阳明胃经,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主治腹痛,疝气,痛经。操作方法为直刺 1~1.5寸。

功能作用:沉降胃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配伍:配子宫、三阴交穴治痛经。

大巨穴为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大巨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每份为一寸(即“同身寸”)。从肚脐往下两寸(即石门穴)再向左右两寸(约三横指宽)处,即为大巨穴。别名腋门穴、腋门穴。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皮肤由第10、11、12肋间神经的前皮质分布。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可分为前层和后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前叶形成,后层由腹内斜肌后叶和腹横肌腱组成。在脐下4.5厘米处,后层的鞘转移至前层,以加强鞘的前壁,而该处以下的腹直肌鞘后层缺少,由于腱膜的中断,下缘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半环线。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后面,仅为增厚的腹横筋膜(腹内筋膜的一部分)。穴位下相对应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

配伍: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水道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的地部经水。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归来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

解剖: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气冲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直刺0.5~1寸。

功能作用:润宗筋、理下元、散厥气。

解剖:浅层:布有腹壁浅动、静脉,第12胸神经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及前皮支。

深层:下外侧在腹股沟管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配伍:气冲配曲泉、太冲,有温经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髀关,出自《灵枢·经脉》。属于足阳明胃经。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浅层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升支,股神经的肌支。主治下肢痿痹,腰膝冷痛等腰及下肢病症。直刺1—2寸。

功能作用: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解剖: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浅层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升支,股神经的肌支。

功效:舒筋活络,强壮腰膝。

配伍:1.配环跳、风市、足三里、承扶,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下肢麻痹。

2.配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疼痛。

伏兔穴Fu tu(St32)属足阳明胃经。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髌骨上缘上6寸。伏兔别名外丘、外勾,位于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处,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主治:腰腿痛,下肢麻木,瘫痪,脚气,荨麻疹

功能作用: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穴位解剖:穴位下穿过皮肤为浅筋膜、深筋膜,以及股直肌,进入股间肌内。支配该皮区的神经包括股前皮神经以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肌内分布有股神经的肌支以及股深动脉,静脉发出的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

处方配伍:下肢麻痹、瘫痪:伏兔配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三阴交。腿痛:伏兔配髀关、风市、阳陵泉、膝眼、足三里、地机、丰隆、悬钟。腿足痛:伏兔配解溪、太溪、申脉等穴。脚气:伏兔配风市、足三里、绝骨、犊鼻、 上巨虚、商丘等。

阴市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痛,腿膝麻痹,酸痛,伸屈不利,下肢肿胀,瘫痪不遂,脚气;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局部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富有脂肪组织。大腿的阔筋膜坚韧致密,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髂嵴前缘的纵行纤维特别发达,增厚呈带状,称髂胫束。其上1\/3分为两层,夹有阔筋膜张肌,向下止于胫骨外侧髁。所以行针时,髂胫束有抵抗感。

功效:温下焦,散寒除湿;通经络,强腰膝,利关节。

主治病症: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痛,腿膝麻痹,酸痛,伸屈不利,下肢肿胀,瘫痪不遂,脚气;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主治症状: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怯寒症。

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犊鼻,经穴名。出自《素问·气穴论》。别名外膝眼。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穴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病症。向后内斜刺0.5-1寸。

功能作用:祛湿散寒,通利关节,活络止痛。

解剖: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配伍:1、配阴陵泉穴、阳灵泉穴、委中穴、曲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治膝关节痛。

2、配髀关穴、阳陵泉穴治膝不仁。

3、配梁丘穴、膝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膝及膝下痛。

4、配曲池穴、合谷穴、环跳穴、膝关穴、商丘穴、风市穴、肩内穴治历节风病。

5、配大椎穴、大杼穴、身柱穴、肩髎穴、曲池穴、尺泽穴、外关穴、阳池穴、合谷穴、环跳穴、梁丘穴、阳陵泉穴、昆仑穴、太溪穴治风痹。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束支。主治胃肠病症,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症。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解剖: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束支。

功效: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配伍: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上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故名。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内经》:“合治内腑”,故本穴适用于调肠和胃,因而可以治疗胃肠病证。

穴位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1.近治作用

下肢痿痹、膝痛。

2.远治作用

肠胃病症:泄泻、痢疾、肠鸣、便秘等。

条口,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配伍:1、配解溪穴、丘墟穴、太白穴治膝股肿胻酸转筋。

2、配厉兑穴、三阴交穴治筋寒不得卧。

3、配三里穴、承山穴、承筋穴治足下热,不能久立。

4、配列缺穴、丰隆穴治湿痹。

5、配承山穴治肩关节周围炎。

下,相对于上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下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下方,故名。本穴与上巨虚、下巨虚、条口同在一条缝隙之中,上巨虚在缝隙上端,下巨虚在缝隙下端,条口位于正中,三穴主治相似。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之下合穴,适用于小肠诸疾;根据其近治作用,可用于治疗下肢痿痹,根据其远治作用,可用于治疗乳痈等疾患。

穴位解剖: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丰隆,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布有腓浅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升降胃浊。

解剖: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功效: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

配伍:配风池穴治眩晕;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

解溪,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别名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直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分流胃经经水。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胫腓韧带联合。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小腿深筋膜致密,在踝关节前方形成小腿十字韧带。该韧带由附着于跟骨外侧前部的外侧束, 和附着在内踝及足内侧缘的内侧上下支组成。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达胫、腓骨之间的胫腓韧带联合。

功效: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

配伍

1、配条口、丘墟、太白,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股肿痛,脚转筋。

2、配血海、商丘,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腹胀。

3、配商丘、丘墟、昆仑、太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踝部痛。

冲阳,出《灵枢·本输》。别名会原、会骨、趺阳。属足阳明胃经。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并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主治头痛,牙痛,口眼歪斜,胃脘痛,足背肿痛,足缓不收等。直刺0.3-0.5寸,避开血管。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解剖: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配伍:1. 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2. 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陷谷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在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主治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足背肿痛,肠鸣,腹痛。操作方法为直刺或斜刺0.3~0.5寸。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间隙。皮薄,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布有皮神经及足背静脉网。足背深筋膜薄,但很坚韧,其形成的足背韧带的表面有足背(动脉)网, 由跗外侧动脉、弓形动脉的分支和腓动脉的穿支等吻合而成。此网并借跖背动脉的穿支与足底动脉吻合。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在趾长伸肌腱第二、三趾骨的肌腱之间,穿经趾短伸肌至第二跖骨间隙内的骨间肌。以上诸肌均由腓深神经支配。

功效: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

内庭,经穴名。出自《灵枢·本书》。别名内廷。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功效:清降胃火、通涤腑气。

配伍:1. 牙痛、扁桃体炎:内庭、合谷。

2. 口歪:内庭、地仓、颊车。

3. 热证:内庭、太冲、曲池、大椎。

4. 筋痛不可屈伸:内庭、环跳。

5. 厥逆:内庭、章门。

6. 小腹胀:内庭、临泣。

7. 睛痛:内庭、上心。

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出自于《灵枢·本输》,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齿痛、口噎、咽喉肿痛、鼻衄、癫狂、热病、足背肿痛等病症,浅刺0.1~0.2寸。

功能作用: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

解剖:由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和胃,通经活络。

配伍: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闲云野鹤天王出狱我,潘凤,三国第一混子穿成极品老太太,我带着全家当首富重回八零,怒甩渣夫二嫁糙汉厂长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振兴东汉重生三国闹革命流氓老师我一个皇子麾下亿点点大军怎么了首长红人:权力巅峰从御医开始足球:神级中场,哈兰德惊呆了超级女婿海贼王之史上最强海贼团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复国野欲深陷散文杂文集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游戏王:阴间卡组大师,降临GX
经典收藏柯南:自带光环的愉悦犯先生佘国纪事掌权人他终于得偿所愿了尼姑山下真实末日世界穿越古代,特工王妃一顺百顺救命!穿书变寡妇,养育反派儿女全宗反派听我心声后,集体发疯了穿成炮灰团宠,一心逆袭龙傲天前路人穿成佐助,每天为哥哥伤透脑筋救命!和学姐谈恋爱真的太可怕了工科人的古代生存指南叮!楚少,请签收你家萌娃重生八零:小肥妻大逆袭一睁眼,回到渣男前夫被绑架前娇艳花魁,惹的丞相心乱超神学院:穿越,开局十二翼天主从九门到盗笔:他为破局而来抗日之我在沂蒙山区打游击
最近更新爹爹开门,我帮你把外室接回来了狐嫁仙,续阴命星铁:创世女神见闻录朱门继室秦时明月之煌良一梦快穿:宿主天天想罢工!空间:这个杀手有点甜凰身凤命三十岁的逆袭人生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战锤40K:我的女友是人类帝皇一个弹夹三万发,你管这叫汉阳造肥妻一身反骨:逃荒路上被团宠了吹灭山河灯女扮男装后成功被偏执大佬饲养了消灭向日葵穿越古代要脱贫,全网给我寄快递穿越民国女神抗战刷完视频后,发现老祖宗统一了四合院:开局戳穿聋老太身份
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 热疗养生txt下载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 - 热疗养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