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同作战上,这种模式更是弊端尽显:1943 年新几内亚战役中,陆军航空兵需要支援地面部队,却因与海军航空兵缺乏协调,无法使用海军的岸基机场,只能从数百公里外的机场起飞,导致飞机燃油不足,作战效率大幅下降。
战争后期,面对美军的 “跳岛战术”,陆军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各自防御,无法形成统一的防空体系,美军得以轻松突破日军海岛防线。
就在大家慢慢歪楼开始围绕 “空军是否应该独立” 的问题各抒己见、讨论逐渐陷入僵持的时候,一直默不作声的林毅站起身来,主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林毅明确表示,必须将空军划归为与陆军、海军同等地位的独立军种,这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基于空军的重要性做出的必然选择。毕竟林毅可是知道后来空军的巨大作用,而且也知道各国都会成立独立的空军,既然已经有答案了那为什么不照做呢?
林毅给众人从战略层面展开了深入分析,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已经不再是单一军种的对抗,而是海、陆、空多军种协同的联合作战,而制空权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没有制空权,海防建设将如同虚设 —— 敌方的战斗机、轰炸机可以轻易突破我国沿海的防空防线,对沿海的军事基地、港口码头、海军舰艇造成毁灭性打击。
到那时,海军舰艇即便性能再先进,也只能在敌方的空中打击下被动防御,根本无法有效出海执行巡逻、护航等任务,海防体系将彻底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同样,没有制空权,陆军在地面作战时也会面临巨大的困境。陆军部队的集结、机动会全程处于敌方空中力量的严密监视之下,一旦暴露行踪,就可能遭到敌方战机的打击。
部队的补给线也随时可能被敌方空中力量切断,导致弹药、粮食、药品等物资无法送达前线,前线士兵很可能陷入 “弹尽粮绝” 的绝境。
此外,士兵在开阔的地面上作战时,缺乏有效的空中掩护,很容易成为敌方空中火力的打击目标,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会严重打击陆军的作战士气,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作战任务的失败。
林毅继续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空军的作战能力和任务范围还在持续拓展。未来的空军,不仅能够执行传统的空中格斗、空中拦截等任务,还能够承担战略威慑。就现在的远程轰炸机就已经能对敌方形成强大的战略威慑力了。
相较于伞兵部队归属问题的激烈讨论,直升机部队的归属问题解决起来就要简单得多。经过短暂的讨论和沟通,很快就确定了清晰的分配原则:空军和陆军将根据各自的任务需求、作战特点,配备相应数量和类型的直升机,确保直升机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效能。 从陆军的需求来看,直升机在地面作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作战时,地面部队机动困难,这时候就可以动用运输直升机,搭载步兵部队实施快速机降。
让部队能够迅速迂回到敌方侧翼或后方,对敌方形成包围之势,发起突然袭击,打敌方一个措手不及。
当地面部队遭遇敌方碉堡、暗堡等坚固火力点阻击,推进受阻时,武装直升机可以迅速升空,利用机载的机关炮和火箭弹对敌方火力点实施精准打击,为地面部队扫清前进障碍。
此外,在战场伤员救援方面,直升机也有着独特的优势,相较于地面救护车,直升机速度更快,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抵达伤员所在地,将受伤士兵转运到后方医院接受治疗,大大提高了伤员的存活率,尤其是对于那些伤势严重、需要紧急手术的士兵来说,直升机救援甚至可以说是 “救命稻草”。
而对于空军来说,直升机同样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空军机场的安全防卫方面,直升机可以搭载特战队员,在机场周边执行 24 小时巡逻警戒任务,及时发现并驱逐试图渗透破坏的敌方特种部队或间谍人员,确保机场跑道、油库、弹药库等关键设施的安全。
当空军的战斗机、运输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需要迫降在野外,或者飞行员因战机被击落而跳伞逃生时,直升机可以快速响应,搭载搜救人员和医疗设备前往事发地点,执行搜救任务,最大限度地保障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
要知道,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培养成本极高,保护飞行员就是保护空军的战斗力。
同时,直升机还能配合空军的其他机型执行物资运输任务,比如为偏远地区的基地、哨所运送粮食、药品、燃油等物资,或者在机场内部调配人员、零部件,提升空军基地的整体运转效率。
在讨论完直升机的分配原则后,林毅还说了关于直升机类型的问题,说完后让参会的陆军和空军代表都眼前一亮。
林毅考虑到当前陆军和空军装备的运输直升机主要承担运输任务,自卫和攻击能力较弱,将来会组织技术人员对部分运输直升机进行改装。
在机身两侧加装机枪吊舱和火箭弹发射巢。这样一来,运输直升机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仅能够依靠机枪进行自卫,防范敌方轻武器的射击,还能在必要时发射火箭弹,对地面目标实施火力打击,兼顾运输和火力支援双重功能。
林毅进一步承诺,等直升机驾驶员数量足够的时候还会提供一批专业的武装直升机。这些专业武装直升机将配备装甲防护和机载武器,具备对地打击能力和生存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陆军地面作战的需求。
林毅的这番话,让陆军和空军代表对直升机作战能力充满了期待,也让直升机归属问题的讨论彻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