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神都洛阳,吐蕃使团的队伍被拦住,重返大唐的巴克利感受到异样,掀开帘子,冲着外面看过来。
他并没有第一瞬间就询问为什么停下,目光四处扫视一番,最后发现了使团前面的拦路虎。
那是一支人数并不多的队伍,大谁何的大统领黄胜彦眯着眼睛,手下大谁何精兵强将各自手持武器,气势汹汹的看着使团队伍。
“陛下有旨意,令本大统领过来给诸位吐蕃使臣送点消息过来。”
“再往前走三十里,就到了洛阳城外,鸿胪寺卿带着鸿胪寺官员在等待诸位。”
“因为吐蕃间者卡莱逃跑一事,朝中大臣对诸位的意见非常大,希望诸位使臣能对接下来的形势了解一二,可不要一头撞在枪口上。”
巴克利暗暗吃了一惊。
一路以来,他还不知道卡莱已经逃跑了。
经过短暂的惊慌失措之后,他立马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宁和。
“这位将军,只怕卡莱逃跑一事,是假吧?”
他注视黄胜彦,坚定的认为卡莱逃跑是绝无可能的。
要知道,卡莱是被关在刑部大牢里面,大唐的刑部大牢想进去很容易,想出来可比登天还难。
区区卡莱想从里面逃出来,这不是开玩笑么!
他和那个蠢货共事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不知道卡莱究竟是什么水平的货色。
逃跑?
太抬举他了!
“二十五天前,刑部大牢遭到进攻。”
“入侵之人一路潜入刑部大牢,营救卡莱时被刑部官员发现,这才一路杀出。”
“这件事情已经引起轩然大波,朝中文武大臣无不是愤怒至极,更有宰辅大人认为,这就是你派人做的。”
“皇帝陛下宽宏大量,以强硬手段压下此事,令文武百官不得随意议论,但依旧有文武大臣心怀不忿。”
黄胜彦手拿马鞭,表情虽然和之前无异,但语气之中充满了不舒服的感觉。
“可曾抓住凶手?”巴克利问道。
“不曾,若是抓住了其中一个,此刻一定能让他招供出来。”
“原来如此,多谢将军提醒,外臣定然铭记在心,还没有请教将军大名。”
“大谁何大统领,黄胜彦!”黄胜彦拱手。
“原来是黄大统领当面,外臣早已经听闻大统领的名声,直到今日才得以相见。”
“不必如此客气,你我能相见全靠陛下希望两国之间可以和平……”黄胜彦顿了顿,“还有一事,卡莱逃跑之时,我们调查过,他大抵是往吐蕃跑了。”
“什么?”巴克利惊掉了下巴,“跑回我们吐蕃去了?”
“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我们派出去抓捕的队伍都没能到他们,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黄胜彦说完,仰头看天。
“我不能耽误你们的时间了,话已经带到,希望使者说话之前能思之再思,千万不要触怒朝中大臣,以免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误会。”
送走了黄胜彦,巴克利带队往前走。
一路来到了洛阳城外,早早的看见了李明远等人,他立马下了马车,思忖了一番后,来到城门下,冲着李明远欠身拱手行礼。
李明远做足礼仪,把巴克利一行人带进了洛阳。
走在后面的鸿胪寺一众官员也是面无表情,根本就没打算和这些外来的使臣说话。
明明身处光天白日之下,巴克利依旧感受到压抑,他左右看了一看,并没有发现当初待他不薄的鸿胪寺丞武延诚。
一想到昔日鸿胪寺最后一次相见的场面,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把武延诚坑的不轻,不出意外的话,对方应该还在家里蹲着才是。
思绪回到现在,巴克利缓缓靠近李明远,低声道:
“李寺卿,不知武寺丞现在如何?”
李明远回头看了一眼巴克利,淡淡的说:
“武寺丞啊,他如今在家中闭门思过。因你之事,陛下降罪于武寺丞,后被其父关在家中。”
“不过,武寺丞如今已经出来了,正在鸿胪寺中等待你们的到来。”
进入鸿胪寺宾馆,巴克利总算是见到了心心念念的鸿胪寺丞武延诚。
眼看昔日因他而获罪的武延诚安安静静的坐着,他顿时松了一口气,冲着武延诚恭恭敬敬的行礼。
“寺丞。”
“巴克利先生。”
武延诚站起来,冲着巴克利欠身拱手。
“多日不见,寺丞消瘦了。”
“大人一路奔波,受累。”
众人各自坐了下来,自有侍者上前给他们端茶。
一路以来,一直憋着没把事情说出来的巴克利,总算是有了心情跟众人讲话。
不过,在谈这件事情之前,他必须先和武延诚对一对眼神。
这次只要还能获得武延诚的帮助,那他在大唐遇见危险的可能性会非常的低,甚至可以做到遇不到任何危险。
巴克利:给你送财宝。
武延诚:领会。
两人对了一下眼神,巴克利立马信心百倍,转向了好整以暇的李明远。
“李大人,此次事关两国盟好,我已带来赞普亲笔签名的盟书,只等大唐皇帝陛下签订盟约,两国盟好便就此开始。”
“还请李大人看在两国百姓的份上,在大唐皇帝陛下面前为我等说说好话,促成两国盟好,百姓便可以永不再受战乱之苦。”
李明远呷了口茶,装模作样的思索片刻,才说:
若是放在你上次离开大唐之前,我或许还能为贵国说上几句好话。”
“怎奈何,贵国间者逃跑一事触怒满朝文武,如今朝中诸多大臣都认为这是你们吐蕃挑衅大唐。”
“若是处理不当,莫说是盟约作废,就是发生些其他的事情,也未尝没有可能。”
巴克利默默转向武延诚,用祈求的眼神看了一眼。
“且慢。”武延诚立马开口,“李寺卿,那间者逃跑一事虽然不是小事,但在两国盟好面前,还是要放在后面解决。”
“下官认为,两国百姓安居乐业总好过为一人而导致天下生灵涂炭。”
“是以,下官觉得完全可以先签订盟约,而后由吐蕃交出那个间者,我大唐杀之以儆效尤。”
李明远轻捋胡须,无奈道:“只恐朝中大臣不愿意接受此事。”
武延诚抱拳:“陛下自可一力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