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24年,太子李建成在没有朝廷命令的情况下派尔朱焕、桥公山往庆州都督杨文干处运送了一批铠甲。
但是半路上,两人害怕了,直接向朝廷举报杨文干想要谋反。
李渊盛怒之下,甚至说要把李建成废了,让李世民来当太子,但是最后还是对李建成轻拿轻放。
当然杨文干最后畏罪谋反,还是被李世民等人给扫平了。
双方的斗争是越来越激烈。
这一年,七月,突厥犯边,李渊有些害怕,群臣也都建议迁都避锋芒。
但李世民觉得突厥没什么大不了的,直接跟他们干仗就行了。
李渊同意了李世民的请求,但是李建成和后宫的妃嫔都在李渊耳边吹风,说李世民是想要借机掌握兵权,搞得李渊很慌。
最终,还是李世民带兵北上,一方面展示军威,一方面利用颉利、突利二人的矛盾以及突厥内部发生了疫情和粮草问题,进行分化拉拢,使得突利率先撤军,最后促使整个突厥都撤兵了。
接着,又有李建成给了李世民一匹烈马,想要找借口摔伤摔死李世民,结果李世民成功的驯服了烈马,并且说了一句“死生有命”。
结果李建成就在李渊面前污蔑李世民说他说自己有天命。
这又把李渊给气炸了,但当时边境不是很安稳,还需要李世民,李渊最终也没做什么。
接着又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毒死李世民,没成功。
然后又想要在昆明池暗杀李世民,但幸好率更丞王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世民,又没成功。
面对着双方如此的针锋相对,斗争越来越激烈。
长孙氏一直没有放弃弥合李世民以及两兄弟之间的矛盾,但是这根本没有办法。
最终,长孙氏也认识到了,这已经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根本没有,于是坚定的站在了李世民这边。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三。
太白金星出现在天空,傅奕向李渊密奏说这是预示秦王将拥有天下。
李渊叫李世民来,把密奏给李世民看了,李世民见状,就说这是李建成在害他,就把李建成和后妃私通的事情告诉了李渊。
李渊大怒,准备第二天召李建成前来问话。
随后,李世民回去,就聚集了麾下的文武大臣并八百勇士,连夜到玄武门埋伏。
一向只是在私下和李世民商议事情的长孙氏也是罕见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边,鼓励这些将士们,让将士们的信心大增。
第二天,玄武门之变爆发,李建成,李元吉被诛杀,李渊被软禁。
三天后,李渊下诏册封李世民为太子。
八月八日,李渊正式禅位给李世民,十三天之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
...
这时候,天幕上的画面变了,变成了现代影视剧的画面。
“八百就八百,八百人,先下手为强!”
“你,就是太平天子!”
...
“这谁啊?哦,这又是那什么电视剧,在扮演李世民那逆贼。李建成也太没用了,被八百人就干翻了,废物一个。”
隋炀帝杨广道。
...
“又是八百!”魏武帝曹操笑呵呵道。
...
“哈哈,八百是个吉利的数字!”
明成祖朱棣看到曹操的发言后,愣了一秒,然后会心一笑。
...
“八百啊,的确是个很好的数字!”
汉武帝刘彻看了一眼霍去病,笑道。
...
“曹贼,你...”
东吴大帝孙权瞬间脸色就黑成了锅底。
...
曹操见此,指着天幕,看着群臣,大笑道:“这家伙在生气什么,朕不就说了个八百吗?哈哈哈。”
群臣见状,也都跟着轰然大笑了起来。
紧接着,就是各大时空,出现了很多大笑的画面。
...
不过在唐高祖时空,朝堂上,却是没人能够笑得出来。
...
【虽然说长孙氏当上了皇后,成为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但她依旧还是和以前一样,手不释卷,酷爱读书,常常以历史故事劝谏李世民。
比如有一次,李世民的爱马死了,他生气的想要杀了养马人。
长孙皇后听说这件事之后,就说以前我和你一起读书,看到过一个齐景公的马儿死了的故事,你忘了吗?
李世民恍然大悟,然后放过了养马人。
...
在李世民因为事情恼怒大臣,而处置过当的时候,长孙皇后也能够尽力的劝谏,而李世民往往也非常的听得进去劝。
比如大唐第一喷子魏征,经常直言劝谏搞得李世民下不来台,这让李世民的心里时常不爽。
有一次,李世民在下朝之后回到寝宫,还在愤怒的咒骂说:“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将那个乡巴佬给杀了。”
长孙皇后就问是谁惹了你,李世民说是魏征羞辱他。
长孙皇后闻言,默不作声的退走,换上了隆重的朝服,然后郑重的给李世民朝拜。
李世民不解,就问她在干什么。
长孙皇后就说:“我听说只有君主开明,大臣才会正直,如今有魏征这样的正直之臣,正是因为陛下开明,所以怎么能够不祝贺呢?”
李世民听后,十分的高兴,也就不生气了。
可以说,流传千年的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明臣贤的佳话,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只不过,稍微有点瑕疵的就是,魏征死后,李世民把他的墓碑给推了。
这事的起因,是因为李世民发现魏征曾经将他自己的劝谏奏疏交给史官褚遂良,
再加上魏征曾多次举荐杜正伦、侯君集等人,而这两人都是李承乾谋反案里的核心或者重要人物。
因此让李世民觉得魏征这是表面正直,暗中结党的沽名钓誉之徒。
不过,后来,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受挫。
当然,这个受挫可不是失败,只不过是本来目标是直接打死高句丽,最后结果只是把高句丽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了一顿,没有打死。
要是换做别人,那肯定可能已经很高兴了,毕竟这是赢了,而且战果还颇丰。
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那就显得不太满意了。
就像现在的某些黑心老板,本来计划今年要赚十个亿的,结果只赚了八个亿,心里面那个难受啊,感觉自己今年血亏了两个亿。
扯远了,所以李世民回来之后,又想起了魏征的好,又把魏征的墓碑给竖起来了。】
...
“这举的什么例子啊?这不是瞎举例吗?怎么能把朕和那些什么黑心老板相比呢?实在没例子可举就不要举!”
李世民哼了一声,不过表情上倒是没有太多的生气的样子。
...
“啥老板?赚了就是赚了,只不过没赚预料的那么多,这怎么能叫亏了呢?这确实是黑心啊!”
蜀汉后主刘禅呵呵笑道。
...
唐太宗时空,魏征感觉自己尴尬的都想要抠脚指头了。
...
隋炀帝时空,杨广看得那叫一个脸色铁青。
...
【还有,李世民将穿越者必娶的长乐公主李丽质许配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群臣察觉到李世民的想法,就纷纷进言说将李丽质的嫁妆增加永嘉公主的一倍,李世民就答应了。
但魏征又站出来反对,说永嘉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是李丽质的长辈,这样搞违背了礼制。
长孙皇后听说就,直接就先派人给魏征送去了赏赐,还传话说:听说你很正直,现在算是知道了,希望你一直这样,不要改变。
接着,她又拿历史典故,劝谏李世民忠言逆耳。】
...
“穿越者必娶是什么?”蜀汉后主刘禅忍不住问道。
...
“你这小子,是真的笨,这就是说,那些后世的穿越者回到那李世民的时期,必定要娶了那长乐公主。
只是不知道这长乐公主有什么好的啊?是很漂亮还是很厉害啊?我看这长孙皇后才是厉害的人啊!要娶就娶长孙皇后...这样的人啊!”
汉高祖刘邦哈哈大笑道。
...
“你个汉高祖,观音婢只能是朕的,你有吕后就足够了,别整天的叨叨叨乱讲!”
唐太宗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
...
“你这个李世民,朕称赞你皇后,你怎么还骂人呢?要不咱俩换一下,朕把吕雉送给你。”
汉高祖刘邦急道。
...
“混账!”汉惠帝时空,吕雉气得怒骂了一句。
...
“哈哈,他用不着吕后,他和他儿子都有武则天!哈哈哈!”隋炀帝杨广大笑道。
...
“你*&%#...”
顿时,李世民,李治等皇帝就对着天幕上的隋炀帝各种辱骂了起来。
...
“这次博主也没有偏离主题,没扯远啊,怎么他们全都扯远了?”
明太祖朱元璋忍住笑意说道。
...
【还有房玄龄,因为一次过错,被李世民赶回了家。
长孙皇后得知后,就说,房玄龄跟着你很久了,为你出过很多奇谋策划,要不是什么大错的话,希望你不要放弃这样一位大臣。
李世民听后,觉得很正确,又启用了房玄龄。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李世民曾说:皇后在很多政务上都能启发他,对他的帮助很大。
...
在对待外戚的事情上,长孙皇后也是很克制。
李世民因为特别喜欢长孙皇后,对长孙家的人,那也是极尽恩宠。
比如舅舅高士廉,在贞观21年时,高士廉去世,李世民自己也在生病,但他不顾群臣劝阻,非要亲自是吊丧。
还有长孙安世,是长孙炽的儿子,曾经是王世充的下属。
他有个儿子长孙祥,只因为是皇后的侄子,李世民就让他做官入仕,最终做到刑部尚书,但最后和长孙无忌一起完了。
还有长孙敞,是皇后的叔父,因为贪污受贿被免职,但李世民依旧时不时的赏赐给他财物,最后还让他做了宗正卿。
还有长孙安业,又或者叫长孙无宪,也就是曾经将长孙皇后一家人赶出家门的这个人。
在李世民当上皇帝的贞观元年,他参与了李孝常、刘德裕、元弘善等人的策划谋反案,失败后,其他人都被杀了。
长孙安业本来也该被斩,但长孙皇后没有记恨以前的事情,给他求了情,最终长孙安业被流放。
根据史料记载,他最后又重返了朝堂,并且官至兵部尚书,封薛国公,应该是后面痛改前非立了什么功劳吧。
对着长孙家这样的越发显贵,长孙皇后却是越发的不安,所谓亢龙有悔,如果一味的不知足,那早晚会遭到灾祸。
特别是当李世民想要将功劳不足的长孙无忌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时,长孙皇后就站出来坚决的反对。
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为朝廷的核心人物,其中因为李世民当过尚书令,所以不设尚书令,由尚书左右仆射代替尚书令的职责,是唐初的实权宰相之一。
但任凭长孙皇后多次劝谏,李世民就是不听,就是想要给长孙无忌高官。
于是,长孙皇后见劝不动李世民,就又去劝自己的哥哥。
长孙无忌虽然不想听,但是没办法拒绝,最后还是向李世民辞去了宰相之位。
李世民见此,就只好答应了,但转头又给长孙无忌加了个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
最终,长孙皇后也是只能无奈笑笑,不再说了,这结果也算是各退一步了。
不过,这长孙无忌后来显然是又忘记了妹妹的嘱咐。
在唐高宗时期,借助自己辅政大臣的头衔,大权在握,过度肆意的打击政敌,将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搞得一死一流放,又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
最终被李治厌弃,联合李积等人给他彻底干翻,落了个被逼自缢的结果,长孙家族也由此衰落。】
...
“你说,这有些人为什么就不听劝呢?为什么就不满足呢?知足一点,大家都能够情谊长存,非要这样搞到不可收拾。”
明太祖朱元璋看了群臣一眼,像是在问他们,又像是自言自语。
群臣哪敢搭话,一个个都低着头,尤其是蓝玉。
...
唐太宗时空,虽然这件事早就知道了,但长孙皇后还是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而在前朝的长孙无忌同样是身体一颤,自从天幕出现,他知道李治未来将他干掉之后,那对李承乾是越来越好了。
当然,其实在这个时间段,他对李承乾原本也是非常好的。
...
“正所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当皇帝,难啊!”
赵匡胤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