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开拔!”张铮一声令下。
四万余并州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洛阳。
此时的洛阳城内早已乱作一团。火光冲天,哭喊声、叫骂声、厮杀声交织一片,混乱不堪。
原来,董卓撤退时为免洛阳落入联军之手,竟下令士卒一面强驱百姓随行,一面四处纵火,意图焚毁整座都城。
高虎见张铮主力迟迟未至,局面又即将失控,无奈之下,只得命令早已暗中投靠的两万禁军提前起事。
这些禁军一边奋力扑救大火,一边与残留的董卓军交战,竭力保护洛阳城和尚未撤走的百姓。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急行军,张铮大军终于抵达洛阳北门。
望着烈焰升腾的洛阳城,张铮沉声道:“此老贼当真狠毒!子龙、张合!”
“末将在!”赵云、张合应声出列。
“你二人各率两营人马,分别从西门、南门入城!”
“诺!”
张铮转向卢植与皇甫嵩:“两位老哥,烦请率两营人马,由东门入城。我从北门进入。记住,入城后首要之务是迅速控制局面,全力扑救火势,安抚百姓,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张铮的命令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点燃了将领们的行动。
赵云、张合、卢植、皇甫嵩各自领命,带着精悍的士卒,如同四道锐利的箭头,分射向洛阳的三门。
张铮亲率主力,从北门涌入。眼前的景象,比远观更为触目惊心。昔日繁华的街巷,如今已成一片火海炼狱。焦黑的断壁残垣间,浓烟滚滚,遮蔽了天日。
未被董卓军驱走的百姓,惊恐地蜷缩在角落,或抱着亲人的尸体恸哭,或茫然地望着吞噬家园的烈焰。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焦糊味、血腥味和绝望的气息。
“快!分头行动!”张铮的声音穿透嘈杂,
“邱泽带领七营全力扑救府库周边大火!那是国之命脉!
王浩带领八营肃清残敌,维持秩序!组织百姓向安全地带转移,遇到趁火打劫、为非作歹者,无论是溃兵还是地痞,格杀勿论!”
“诺!”麾下将领轰然应诺,迅速带领各自部属,像精密的齿轮般嵌入这混乱的巨兽体内,奋力扭转着局面。
西门:
赵云一马当先,银枪所向,试图负隅顽抗的西凉溃兵纷纷倒地。他的目标明确——冲向火势最猛、喊杀声最烈的区域,那里正是董卓断后部队,正与高虎的禁军及自发抵抗的百姓激烈厮杀!
“降者不杀!”赵云清啸一声,如同虎入羊群,瞬间搅乱了那些西凉兵的阵脚。
一枪挑飞其身边数名敌兵,解了那些禁军燃眉之急。一名禁军将领浑身浴血,来到赵云面前,精神大振:“你们是并州军吧,”
赵云点了点头,禁军将领说道;“太好了快去西大仓,他们人想烧光粮仓!”
赵云眼神一凝,留下一部人马协助禁军清剿残敌,自己则率领精锐,风驰电掣般扑向浓烟滚滚的粮仓方向。
南门:
张合沉稳如山,指挥若定。他面对的并非大股敌军,而是散布在街巷深处、如同毒蛇般不断袭扰放火的董卓军死士,以及趁乱劫掠的地痞流氓。巷战异常残酷。
“三人一组,背靠背推进!弓箭手压制高处!盾兵掩护!”张合的战术素养极高,命令清晰有效。他亲自带领一队悍卒,如同一柄重锤,逐街逐巷地扫荡清除。
遇到被火焰围困的民居,便组织人手破拆救人。南门的混乱在他的铁腕下,正一点点被遏制,秩序在血与火中艰难重建。
东门:
卢植与皇甫嵩两位老将,心中燃烧着对董卓的刻骨仇恨,更怀揣着对洛阳、对大汉的无限痛惜。
他们入城后,并未急于投入最激烈的战斗,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安民之上。
“将士们!首要救火!保护宗庙、太学!”卢植苍老却洪亮的声音在混乱中格外清晰。他深知文化象征的重要性。
“分出一半人手,组织百姓灭火自救!另一半,清剿残敌!”皇甫嵩则更关注民生。两位老臣的威望极高,他们的出现和安抚,如同定海神针,让惶恐无助的百姓看到了希望,许多人自发地加入到灭火和维持秩序的行列中。
北门
张铮亲自坐镇的区域,战斗最为激烈。府库重地,囤积着大量物资,是董卓军重点焚烧的目标,也有不少精锐死士在此断后,企图彻底毁掉一切。
“挡住!给我挡住这些叛军!”一名董卓军曲长嘶吼着,指挥着残兵依托燃烧的房屋顽抗。
“不知死活!”张铮眼神冰冷,手中长槊化作一道乌光,瞬间洞穿那曲长的胸膛!他身后的近卫营皆是百战精锐,结成严密的战阵,如同碾压的磨盘,将敢于抵抗的敌人尽数碾碎。
同时,扑救府库大火的士兵们,冒着灼人的热浪和随时倒塌的危险,奋力传递着水桶,泼洒着沙土,与烈焰殊死搏斗。
张铮站在一处稍高的废墟上,目光扫视着如同地狱般的洛阳城。四门方向传来的喊杀声、号令声、百姓的哭喊与获救的庆幸声交织在一起。
他能感觉到,这座被蹂躏的城市,正在他麾下将士和百姓的努力下,艰难地从深渊中向上攀爬。
然而,他的目光最终投向了洛阳城的最中心——那象征着至高皇权,此刻却被浓烟笼罩的皇宫方向。
“皇宫……”张铮低声自语,眼神变得无比深邃。救火、安民、肃清残敌是当务之急,但皇宫,才是这场洛阳之乱最终的核心所在。他必须尽快掌控那里!
“来人!”张铮厉声道,“传令给子龙、儁乂(张合)、两位老哥,加快肃清各自区域残敌!集中力量扑灭威胁皇宫及主要官署的大了火!待局面稍定,兵发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