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灵山,自无当圣母告辞离去,往日梵音浩荡、祥和无边的气氛,却仿佛凝结了一层看不见的冰霜。
九品金莲之上,如来佛祖宏大的法相依旧庄严,
只是那低垂的眼眸深处,再无平日洞彻三界的绝对平静,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挥之不去的阴霾与凝重。
奎牛大闹灵山,辱及自身,更牵扯出上古恩怨,此事绝非偶然。
如来清晰地感受到,这西行取经之路上的劫难越来越复杂,
道门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为了分润功德那么简单。
“近来,我佛门威望接连受损,气运亦有动荡之象。”
如来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恢弘,却少了几分圆融自在,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郁,
“金兜山青牛阻路,背后是兜率宫;此番火焰山奎牛生事,牵扯出碧游宫。道门如此频频设难,其意恐不在小。”
如来并未明言,但殿中诸佛菩萨皆非愚钝之辈,自然明白佛祖所指。
西行气运关乎佛门未来兴衰,如今接二连三被道门核心人物或其坐骑、童子介入,
不仅拖延了取经进程,更在一次次冲突中折损了佛门的威严,动摇了部分信徒的信心,
使得原本汇聚而来的气运长河,泛起了不祥的涟漪。
而如来自身,作为佛门领袖,在此次事件中被迫隐忍,
威信无疑受到了冲击,可谓损失惨重。
如来目光扫过殿下众圣,最终落在安排西行劫难的几位佛陀菩萨身上,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催促:
“此前议定、着尔等安排下的诸般劫难,布置得如何了?”
观音菩萨率先出列,合掌禀奏:
“回禀我佛,诸多劫难早已着手布置。我等早已遣下坐骑、童子,或点化妖魔,或借用地利,如今皆已成了气候,布下天罗地网,只待取经人一行到来,便可依计行事,磨砺其心志,圆满其功德。”
其余几位负责设难的佛陀菩萨,也纷纷附和,言明各自负责的劫难均已就绪。
如来闻言,微微颔首,眼中精光一闪,语气斩钉截铁:
“既如此,便加快进度!传我法旨,令各方护法神只、暗中随行的迦蓝,务必引导取经人一行,尽快前行,莫要在非必要之处过多耽搁。尔等亦需暗中多加关注,协调各方,务必确保后续劫难顺畅进行,不得再出大的纰漏,以免……再生出如奎牛这般难以掌控的祸端。”
“谨遵我佛法旨!”
殿内诸佛、菩萨、罗汉齐声应诺,
声浪虽依旧宏大,却隐隐透出一股山雨欲来的紧迫感。
如来不再多言,重新闭上双目,指尖微不可察地掐动着,推演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数。
法会散去,灵山诸佛菩萨各归本位,暗中遵照如来法旨,加快推动西行劫难。
却说那大日光明佛手中,有一株先天灵根,名曰扶桑树。
曾受其佛法点化,结出一枚灵果。
此果得日月精华,竟自行化形,成一童子,号扶桑童子,平日在大日光明佛座前听用,颇受喜爱。
然此童子在灵山日久,见佛门近来屡屡受挫,
又听闻下界为妖可享逍遥,更可借阻挠取经分润气运,
不由得凡心躁动,贪念渐起。
这一日,扶桑童子趁大日光明佛入定之机,竟偷偷盗取了佛祖两件重宝——大日浮屠与黄皮葫芦。
这大日浮屠乃大日光明佛采集太阳精金、融汇无量光明佛法炼制,专擅镇压困敌;
黄皮葫芦看似寻常,内蕴乾坤,能收人纳物,厉害非常。
扶桑童子得了宝物,心中狂喜,自忖有此二宝在手,何惧那孙悟空?
当即溜出灵山,径往西牛贺洲寻了一处险峻山岭,施法力凭空起了一座庙宇,牌匾高悬,上书“小雷音寺”四个鎏金大字!
其则摇身一变,化作如来佛祖模样,端坐殿中莲台,
又点化些山精树怪充作罗汉、菩萨、金刚、比丘,专等唐僧师徒到来。
却说唐僧师徒离了火焰山,一路餐风宿水,行了数月,正值残冬。
这一日,忽见远祥光霭霭,彩雾纷纷,隐隐有钟磬之声传来。
仔细看去,竟是一处楼台殿阁,宝相庄严。
三藏肉眼凡胎也看的分明,大喜道:
“悟空,你看那里是何去处?怎有如此祥和之气,莫非是到了灵山脚下?”
孙悟空凝神细观,只见那处:
楼宝座,上刹名方。青松带雨遮高阁,翠竹留云护讲堂。霞光缥缈似龙宫,彩色飘飖如沙界。朱栏玉户,画栋雕梁,端的是一处佛门圣地。
然而悟空火眼金睛却看出些端倪,忙道:
“师父且慢,这地方虽似雷音,却路道差池。观此景象,禅光瑞霭中隐有凶气,恐怕不是善地。”
唐僧却见那处祥光万道,瑞气千条,又有钟磬佛号,心中早已认定是佛地,闻言不悦道:
“悟空,既有雷音之景,岂可错过?纵非灵山,亦是佛寺,我等理当参拜,岂可以疑心断了善缘?”
猪八戒也在一旁撺掇:
就是就是,师父说得对!说不定是哪个菩萨的道场,正好去化些斋饭,老猪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沙僧道:“不必多疑,此条路必然经过此处,是不是一见便知。”
孙悟空拗不过师父,只得应下。
到得山门前,只见那朱漆金钉的山门之上,高悬着一面巨大的匾额,
以纯金打造,在日光下烁烁放光,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
上面龙飞凤舞提着三个斗大的金字——
“雷音寺”!
这三个字气势磅礴,让人望之便心生敬畏。
唐僧在马上看得真切,顿时慌得魂飞天外,
“哎呀”一声从白马上滚落下来,跌在尘埃里,也顾不得疼痛,指着孙悟空便骂:
“你这泼猢狲!害杀我也!雷音寺就在眼前,你还敢哄我说不是灵山?险些误了我拜佛求经的大事!你…你真是罪过啊!”
孙悟空却不慌不忙,上前搀扶,咧嘴笑道:
“师父,您老人家莫急,也莫要骂俺老孙。您再定睛,仔细瞧瞧,那匾额上到底是几个字?莫要被金光晃了眼。”
唐僧将信将疑,在孙悟空的搀扶下爬起来,也顾不得拍打僧袍上的尘土,
使劲揉了揉眼睛,再次抬头,凝神向那匾额望去。
这一次,
看得分外仔细。 那“雷音寺”三个大字实在太过于醒目,笔力千钧,占据了全部的视线和心神。
唐三藏眯着眼,顺着匾额的纹路,从左到右,一个字一个字地审视……
“雷”…… 嗯,没错,是雷字。
“音”…… 也对,是音字。
“寺”…… 是寺字。
分明就是“雷音寺”三个字嘛!
唐僧心中笃定,又要回头责怪悟空。
“师父,看‘雷’字前面,匾额最左边那起始之处。”
孙悟空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几分戏谑。
唐僧依言,目光从那三个张扬的大金字上移开,努力聚焦在“雷”字前方那片区域。
只见在匾额最左侧的边缘,靠近边框地方,
因光线和角度问题,原本就有些阴影,
此刻细看,才勉强发现,那里竟还用几乎与底色融为一体的暗金色,
以极其纤细、几乎微不可察的笔触,写着一个小小的字——
“小”!
这个“小”字,不仅字体尺寸比后面三个大字小了数倍不止,
其颜色也刻意选用了与金色匾额底色极为接近的暗金,
若不仔细观瞧,极易被忽略,完全被后面那三个气势恢宏的“雷音寺”给淹没和“吞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