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高要做出了一个打破所有宫廷惯例的决定:赏赐年仅八岁的高群一座独立的府邸。这一举动,意义远非一座宅院那么简单。它等同于赋予了高群开府的权力——一个可以不受宫廷规矩束缚,自由招募门客、从事研究的独立天地。这份殊荣,连已居太子之位的公子高麟都未曾获得,其他公子更是只能居住于宫廷的集体环境中。
高要更进一步,亲自叮嘱工部,对高群的研究需求,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务必尽力满足。这道命令,无疑是在帝国的官方体系中,为高群的“科研活动”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这一切,在高要看来,或许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天才儿子的理解与支持,是对帝国未来科技火种的呵护。但在精于揣摩上意的朝臣们看来,这无疑释放了一个极其强烈的政治信号。
臣子们开始重新评估这位年幼公子的分量。他们意识到,高要选择继承人的标准,可能绝非简单的“长幼有序”或“文韬武略”,他更看重的是那种能与自己一同推动时代向前、不断“开创”的潜力。
高群,无疑是最具此相的一位。他虽不习权术,但他的兴趣所在,恰恰是高要权力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于是,一部分与工部、将作监关系密切的技术官僚,以及那些深信技术即国力的务实派官员,开始悄然将目光投向公子高群的府邸。他们相信,谁掌握了未来的技术方向,谁就可能掌握未来的天下。高群的存在,使得这场继承人之争,跳出了传统的框架,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维度。
四位公子,四种不同的资质与背景,映射出朝堂上四大潜在的利益集团。
支持高麟者,多为礼官、史官及一部分坚守周礼古制的老派贵族,他们是“正统”与“稳定”的维护者,但其力量在高效务实的高要时代,已逐渐被边缘化。
拥护高哲者,则是以军功集团和新晋的鹰派将领为核心,他们渴望通过不断的扩张与战争,获取更多的功勋与封赏,代表着帝国的锐气与锋芒,但也潜藏着将国家拖入穷兵黩武境地的风险。
看好高宁者,是那些注重行政效率、关心民生福祉的文官体系中的实干派,他们期望一个能听取意见、理性决策的君主,以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与平稳发展。
关注高群者,则是新兴的技术官僚与具有战略眼光的商人群体,他们押注于未来的技术革命,相信生产力的根本性提升才是国力的终极保障。
高要自己也绝对是想不到的,自己突然不在还会出现这种局面,甚至无意地制造这种相互制衡的局面,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每一位公子及其背后的势力都看到希望,从而相互牵制,避免任何一方过早坐大,威胁到自己的绝对权威。
对于高群的特殊栽培,既是出于真心的欣赏,也未尝不是一枚打破平衡的重要棋子。这枚棋子的落下,迫使所有竞争者及其背后的支持者,都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它明确地告诉所有人:最终的答案,并不写在过去的礼法里,也不完全由当下的军功决定,而是藏在未来——那个由智慧与创新所定义的未来之中。
暮色四合,咸阳城在初临的夜色中显得格外肃穆。第四集团军司令高牛的府邸门前,灯笼高挂,亲兵肃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府邸之内,高牛——那个曾被高要赐名、视若手足的二牛——正襟危坐在正厅主位之上,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坚硬的紫檀木扶手。
骊山那边有兵仙韩信坐镇,暂时无需他过多操心。二牛心里很清楚,自己此刻所处的位置,是何等的微妙与敏感。高要陛下离奇未归,生死未卜,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和一群心思各异的继承者,
而他,高牛,手握咸阳周边整整七万精锐大军的指挥权!这七万虎贲,如同一柄悬于咸阳上空的利剑,其锋刃所向,足以决定这场储位之争的最终走向。无论是素有贤名、背后有吕氏外戚支持的大公子高麟,还是其他几位各有拥趸的公子,没有任何一方势力,能够忽视他高牛以及他麾下这数万大军的意志。
可以说,他倒向谁,谁就将在这盘棋局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甚至能直接锁定胜局。这份沉甸甸的权力,此刻却让二牛感到如坐针毡。
“大公子到——!”门外传来亲兵洪亮的通传声。
二牛深吸一口气,收敛心神,起身整理了一下并不凌乱的甲胄与袍服,大步走向门口迎接。该来的,终究是来了。
只见高麟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步履从容地踏入府门。他今日未着公子华服,反而是一身简洁的劲装,更衬得身姿挺拔,眉宇间虽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但举止沉稳,礼数周全。
“高麟拜见叔父。”高麟率先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二牛连忙侧身避让,双手虚扶:“大公子折煞末将了,快快请进。不知大公子深夜前来,有何要事?”他刻意保持着恭敬而疏远的距离,言辞间也严守臣子本分。
两人分主客落座,侍从奉上香茗后便屏退左右,偌大的正厅只剩下他们二人,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高麟并未立刻切入正题,而是环顾了一下这间布置简朴、更似武将书房而非公侯府邸正堂的厅室,语气诚恳地开口:“叔父不必过于拘礼。父王昔日就常对我与几位弟弟言道,满朝文武之中,唯有叔父您,是与他一路从微末中并肩厮杀出来的,是真正的生死之交,是他最为信任、可托付后背的肱骨之臣。如今父王远行未归,高麟心中忐忑,思来想去,满朝上下,唯有来向叔父请教,方能稍安。”
这一声叔父,这一番看似推心置腹的话语,让二牛心中五味杂陈。他高牛本是无名无姓的战争孤儿,只因当年高要一句跟着我,有肉吃,便死心塌地追随左右,从亲兵做起,一路浴血拼杀,靠着悍勇与对高要绝对的忠诚,才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