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相视一笑。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先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激动,毕竟眼下机会是找到了,可重头戏在于,如何把这个机会运用于实际,真正把应天府那边的水给搅浑起来。
否则一切看起来再好也都是空谈。
想到这里,朱棣目光一凛,看向道衍和尚,只是他说话间却不由带了些许迟疑:“看道衍师父之意,心中已经有成算了?应天府那边……上一次被朱允熥那小兔崽子误打误撞破了局……”
他可没忘记之前道衍和尚花费大力气布置的暗桩,已经死了。
现在北平府这边更是被自家老爹给盯得死死的。
可不似上次那般简单了。
道衍和尚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好似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挑眉道:“此事燕王殿下何须多虑?自来北平之后,殿下便信任贫僧,更让贫僧全权司掌情报之事,贫僧当然也不敢怠慢。”
“贫僧既一早吧看好燕王殿下才是这个天命之人……许多事情便断然不可能只做一手准备,应天府那边的暗桩,也不会因为折损了一个两个的,便全无行动之力了。”
“之前只是经过傅友德一事,淮西勋贵那边有些无从下手,这才只能选择按兵不动罢了。如今小皇帝那边竟然给了咱们这么大一个漏洞,那就一切都好办!”
说完,道衍和尚一双深沉的眸子里迸出精光,也显露出他藏在佛像之下的锐利锋芒——此次把握极大,混乱必起,至少他现在是想不到,小皇帝背后那人还可能有机会化解这一次的混乱!
看到道衍和尚这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朱棣脸上忧虑之色尽去,露出喜色。
他神色一亮,道:“道衍师父果真是未雨绸缪良多,手段不尽!有道衍师父这话,本王便也放心了。”
在他看来,道衍和尚固然比不得朱允熥背后那人的神机妙算,可他说话是从来不会来虚的。
道衍和尚双眼微眯道:“只可惜现在整个燕王府上下都被私宅里那位盯得太死,而且私宅里那位现在一心只向着小皇帝,此事一定要防住私宅里那位才可行,否则他会对咱们出手,这……就得多耗费一些时日和功夫了。”
他本以为朱棣又会对此有些失望和急切。
却没想到,这一次,朱棣却只是轻嗤一笑道:“这无妨,正如道衍师父常说的,好菜不怕等,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怎样并不重要,本王这么久都等过来了,还急着一天两天嘛?”
不得不说。
从朱允熥登基以来到现在,朱棣的耐性也算是磨出来了。
况且现在峰回路转。
相比于之前要等一个不确定多少年的时间,不确定什么时候才会有的时机,现在不过多耗费些许时日和朱元璋的人玩儿玩儿捉迷藏,自然好接受多了。
道衍和尚释然一笑,道:“王爷当真乃成大事之人。”
说完,他便立刻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转而目光一定,认真且严肃地看向朱棣,沉声道:“便请王爷放心,只要贫僧能瞒过私宅里那位的眼睛把命令送到应天府去,此事必成!”
对于他自己带出来的兵,道衍和尚还是很有自信的。
看到一向谨慎的道衍和尚居然都把话说得这么满,朱棣心中自然一阵大喜:“那本王只等应天府传来的好消息!”
道衍和尚没有说话。
只是和朱棣交换了一个眼神,而后担忧立掌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贫僧便且告退了。”
朱棣心中高兴,从书案后抽身而起,走到书案面前,道衍和尚的身旁,伸手朝着门口的方向虚引了一下,更是亲自相送:“道衍师父请~”
……
道衍和尚和朱棣这边通了气儿后,又径直回到了自己平日所在的偏院之中。
不过谨慎期间,他并未急着主动唤来任何人。
因为他知道。
现下里,整个燕王府几乎都在朱元璋的凝视之下,尤其是自己和朱棣——但凡自己有任何稍稍打眼的动作,都有极大可能会惊动朱元璋这个一心想着孙儿的洪武皇帝。
就像今日他去见了朱棣。
约莫他前脚踏出偏院,后脚消息就传到黄府里头去了。
所以……纵然道衍和尚手握王牌,心里也急,可最稳妥的方式还得是徐徐图之……
他只先耐住了性子,回到了自己原先所在的凉亭之下,撩起玄色衣袍坐下,神色无比平静地拾起自己之前无意之间掉落在其上的棋子,又把棋盘上那一片已经了无生气的死棋一一提了出来丢回棋盒之中。
貌似无比悠闲自在的样子。
继续一手一手地往棋盘上落子,落子之声显得格外干脆利落。
第二日。
他依旧只是打坐、念经、下棋、喝茶、用膳……
如此深居简出直到第五日,膳房一个送糕点的小丫头踏入这偏院之中,和往常一样将托盘放在了他面前的桌子上:“请道衍师父一品。”
道衍和尚看了一眼对方。
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信手拿起一块花糕尝了一口,似是有些不悦地蹙了蹙眉,又将其放了回去,淡淡地道:“淡而无味,你们自己拿下去分分吃了吧。”
说罢,便也不再理会什么,只自顾自地盯着棋盘思索起来。
小丫头面上却露出喜色,一副赚大发了的样子,恭敬朝道衍和尚福了福身:“多谢道衍师父赏赐。”而后才又端着糕点退出了偏院之外,和自己几个要好的小姐妹热热闹闹地分吃了糕点。
待旁人散去。
小丫头这才斜眼看了一眼自己的掌心,面上露出一抹笑意,其中赫然是一张被折叠得很小的薄纸条。
……
黄府。
“一、二、三、四、五……“朱元璋绕着自己院子里的红薯地慢慢踱步而行,一脸认真地数着土里那些新长出来的叶子,相比于几天之前,土里的芽儿开始慢慢长成了苗,也茁壮了许多。
数完之后,他便笑嘿嘿地道:“今日又多了十几片叶子了,长得真好,哈哈哈……”
他朗声笑了一阵儿。
似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一般,转头看向一旁的陆威,有些不太放心地问道:“这两日那搅屎棍和尚还是那样么?他当真一直没有任何动作?”
对于这个自己重点盯防的对象,陆威当然对其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这立刻应声道:“回陛下的话,并没有。”
“燕王殿下这位主录僧……日日深居简出,该吃吃该喝喝,打坐念经,喝茶吃斋……连门儿都没踏出去过一步。”
朱元璋不由得微微蹙起眉头,深吸了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不解地神色:“没道理啊……这死秃驴五日前单独去见了老四,两个人必定是说了些什么。这死秃驴没有动作,才不合理。”
“难不成他真能有闲心逸致找老四纯聊天的?”
“死秃驴六根不净,满脑子想的都是「屠龙」,咱不信他真能这么安安分分的!”
朱元璋一边舍不得挪开眼地仔细观察自己种出来的红薯苗,一边有些出神地吐槽呢喃道。
陆威道:“陛下放心,微臣的人一直都盯得紧呢!一旦这个道衍和尚有什么动作,必然顷刻便会报与陛下知晓。”
朱元璋轻叹了一口气:“也只能先盯着了。”
说完还忍不住吐槽了朱允熥一句:“这臭小子啊,说漏什么不好,偏偏把这种事儿给说漏嘴了!咱也只能尽量替他把握着了。”
“……”
然而这一次朱元璋却没有料到,一条来自道衍和尚的指令已经被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送出了北平府。
快马如梭。
一路直奔应天府的方向南下而去。
……
此时再说应天府这边。
这段时间以来,整个应天府少有地进入了一段平静祥和的时期:当今这位开乾皇帝好似突然转了性儿一般,已经许久没有再闹出什么不得了的幺蛾子了。
平日里最大的热闹,也就是报纸发售的日子看看乐子吃吃瓜。
街头巷尾谈论的。
是报纸上的小说剧情后续会是何等走向,郭靖这傻小子能不能和白富美蓉儿修成正果……
至于朱允熥沉迷炼丹,隔三差五便要出宫去炼丹司转悠转悠的事情……朝廷百官和应天府百姓表示:基操勿六。
甚至基本已经到了无人在意的地步了。
而在这平静的日子下。
朱允熥不仅自己的枪法熟练度、准头一日日都在提升,也一步步地看着自己费心经营了许久的神机营走上正轨:
眼见着火绳枪、燧发枪的产量逐步扩大提升,制作标准精良,储量也一日比一日愈发丰富。
眼见着神机营众人从对「枪」的概念叹为观止,到一个个可以提枪就干,不说百发百中,也能十中八九,能够完全掌控的射程、距离……同样稳重求进。
与此同时,炼丹司的化学部、徐妙锦那边,数理化基础教材也都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进行编纂。
至于京师直隶以外,广东、四川两省表面看似平静,实际上暗流已经开始涌动起来。
这一日。
朱允熥正按部就班地在乾清宫批阅奏疏,却见乾清宫的朱漆门被缓缓推开,马三宝手持拂尘走了进来……
此时朱允熥刚刚批阅完手头上这份奏疏。
收起来往旁边放的同时,下意识抬头瞥了一眼正朝自己这边走来的马三宝,却见对方的脸色似有些凝沉,当下动作微微一滞,直接问道:“何事?”
马三宝一向稳重,跟在朱允熥身边耳濡目染,同样养成了少喜怒形于色的习惯,这显然有些不那么寻常。
马三宝站定在龙书案面前。
目光闪烁了一下,而后才拱手道:“回陛下的话,是……袁大人从广东布政使司回来了……”
这段时间以来。
卓敬、袁泰二人皆在朝中称病,旁人并不知晓其中内情,可马三宝是什么都知道的:这两位大人得了陛下的密令前往四川、广东两省打前哨暗访摸底……他们回来,便意味着……京中要不平静了!或者可以说……整个大明都要不平静了!
马三宝虽是个阉人,可他并不与旁的太监一样无知愚昧。
彻底清丈田地,赋税改制……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在大明掀起轩然大波,谁也无法预料此事最终到底会如何,尤其此事还一定会牵扯到陛下一直以来便倚仗的淮西武勋——可当整个大明皇朝都不平静了,自家主子,大明皇朝的皇帝……如何可能独善其身?
马三宝固然是相信朱允熥的。
可他看的永远不会有朱允熥那么高,那么远,在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自然还是难免替朱允熥忐忑。
正所谓这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听到袁泰回来的消息,朱允熥反而是目光一亮,俊秀好看的脸上露出一抹喜色:“袁泰总算回来了么?好!太好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等。
等的就是袁泰和卓敬这两个人从底下回来!
毕竟得等他们先把事儿掀开个由头,朱允熥本来就嫌时间少,自然巴不得他们越早回来越好。
“快宣!”朱允熥立刻放下了自己手里的朱批御笔,迫不及待地对马三宝道 ,而后更是有些着急地询问去了四川的卓敬的情况:“既然袁泰都已经回来了,卓敬那边可有消息?”
看到自家主子这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马三宝都有些无奈了,不过他还是立刻认真地道:“陛下且莫急,卓大人那边也提前来过消息,估摸算着,也不是今日便是明日了。”
朱允熥目光一凛,点了点头:“好,你还是先去宣袁泰进来见朕吧。”就算心急,事情还得一件一件去做。
“是,陛下。”马三宝立刻应声道,而后退出乾清宫。
不多时。
便见袁泰缓缓走了进来。
他只穿了一身便装,看起来有些狼狈,身形瘦了些,面容也憔悴了些,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看起来便是长途跋涉刚回了应天府便立刻进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