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何香耷头垂脑,神情低迷,暗暗攥紧了手,眼中的忧愁都快要溢出来了,
她一边忧心自己的男人和夫家的哥哥们若是真的被强硬征走一个,那可怎么办啊?担忧自己以后的日子,
另一边更是忧心家里的哥哥和大侄子,她爹已经是个五十出头的老者了,幸运并不在征召年龄的范围内,
但是他二哥、三哥、四哥还有大哥家的大牛今年已经满十六岁了,家里四个青年汉子全都在征召的范围内,全都是一家子骨肉血亲,哪一个都割舍不下啊?这可如何是好?
想到何香就想流泪,当初他们一家在山里,再苦再难的日子都过来了,
他们家才刚从山里出来,日子也才刚好过了一点儿,她三哥前阵子已经订下了一个姑娘,原本没过多久就要成亲了,哪能想到遇上这一茬事儿,也不知道会怎样?
何香心里害怕得不行,脑子也乱糟糟,眼睛酸胀得厉害。
林大嫂娘家和林二嫂娘家之前已经遭难了,剩下的人丁不旺,恰好没有超过一人在范围之内,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倒是林兰华的舅家,大舅舅家人丁兴旺,有四个儿子,虽然之前就被抓走了两个,但还有两个表兄年纪符合,且最大的外侄也年满十五岁了。
想到那些人,深吸一口气,林兰华缓缓吐气出来,无可奈何,十分头疼,不知道会怎么样?
无奈先扶着哭得伤心的老娘回了房间,她哭多了也消耗精力,林母本来就受了打击,眼下更是心下发软,像是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一样,
见老娘可怜,林兰华也是不忍心,低声劝慰了好一会儿,才走出了房间,同林大嫂他们一块儿等待林父回来。
五年前的那场征兵,征召年纪比现在狭窄些,是二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男子,当时林长胜刚好十九岁,算是逃过一劫,林父年纪也大,超过四十五岁了,家里只有大哥林长君和二哥林长山年纪符合,林父林母这么舍得,宁肯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又卖了一块儿地,才将两个哥哥安然的留在了家中,度过了这些年。
不过家里也因此遭到重创,底都被掏空了,日子一度穷困潦倒,全家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可惜祸不单行,之后一连两年的年景都不好,日子过得更是困苦,糠咽菜都没得吃,只能以野菜充饥,就连林长胜到了年纪,也因为家里没钱错过了娶媳妇,打着光棍。
这些林大嫂她们都还历历在目,没想到还没过几年安稳日子,朝廷又是三天两头的征兵,还能剩有多少青壮年,前年那些官兵到处见人就抓,方圆几个村子就已经没了很多青壮年汉子了,
现在又来征兵不说,这征兵的年纪,比之前还宽泛,连十五六岁的小娃娃都不放过,真是不给他们这些平民百姓留活路啊!
心中忐忑,林大嫂瑟瑟的提议说道:
“要不,咱们在偷偷跑回峡谷里躲着吧!”
峡谷里住处还是现成的,田地也都好好的,完全足够他们在里头安然的生活,在深山中,无人侵扰,逍遥自在。
“大嫂别太过忧心了,等爹回来,看爹如何说吧?”
林兰华微微摇了摇头,不赞同现在躲进山里,这次和上次的境况不大一样,眼下他们这附近的几个州县全都平定安稳,
战火也不在南边,邓将军若真有问鼎之心,将来肯定会挥军北上,他眼下掌握南方绝大部分的州县,比起北方割据一方的任何一位诸侯的地盘都要大,若是有足够的兵力,在加上粮草的充足,他还真有可能统一天下。
他们若是此时逃进山中,万一以后南边和临水县一直太平下去,他们怕是只能成为逃户或者隐户了,一辈子身居山中,只能偷摸出山进行买卖,他们倒是无妨,可后代子孙总要估计,
或者还可以隐姓埋名,假做难民逃到别的地方,
但是若南边一直安稳,他们难道要在没有任何文书、过所的困境中,跑到北面去做难民吗?在重新等朝廷将他们安置到无亲无故的村子里去?
还是在观望观望,在做决定,林兰华也害怕这边虽然安稳,但是若是朝廷横征暴敛,各种苛捐杂税,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真要那样的话,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现在就已经开始征兵役了,后头的各种徭役赋税...不知道会不会加重啊?
很快,林老爹就垂头丧气的从院外回来了,眉目悲戚,
林兰华下意识站起来,低声问道:
“爹,怎么样了?”
看到女儿过来,林父也没有丝毫意外,叹口气走到院中坐下,有气无力的道:
“我找村长打听了,可以花钱免役,还是十五两银子,哎~......”
坐在椅子上,捏紧拳头捶了两下腿,林父心中十分不好受,好不容易攒下一点儿家底,还以为家中的日子会好过些,这一下子,又全都要拿出去,
三个儿子都在征召的年龄范围之内,那就需要四十五两银子,才能保住儿子们,
“当初就不该又合并成一户,真是...哎~...”
说着林父重重的捶了两下腿,咬牙切齿的后悔。
四十五两银子啊,一家人省吃俭用,差不多可以用二十年了,多少人终其一生,手里都有不了这四十五两。
可惜五年前花了二十两买儿子的命,现在还要花四十五两,老天爷真是不叫人活了,朝廷真是把他们这些穷苦百姓,往死路上逼啊!
不是林父自吹,他们家的积蓄在村子里怕是数一数二的了,都这般艰难,其他的人家,更是严重,怕是只能割舍家中的男人去九死一生走一回了。
像黄大虎和他儿子黄双双,就父子两人身无长物的逃难到桃花沟,才刚经历一年的挣扎求存,安稳种了一年的粮食,总算缓过来些,现下又要面临生离死别了,
要么就只能卖地,凑钱买命了,可哪有那么容易啊?
说来也是可笑,十五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条命,这贵吗?对于贫困百姓来说,贵,真贵啊!
若只是一条命的十五两不贵,但在这讲究人丁兴旺,家族繁荣的时代,家家户户人都不少,一旦家中有多人符合年龄要求,至少就是三十两银子,甚至更多,
多少人家攒一辈子,也不一定攒得下这三十两银子,更别说符合人数更多的人家,更是一大笔银子,有时候真的只能眼睁睁、明白白的送家中的一个男子去送死。
林父是真后悔啊,当初听闻山下安稳,高兴过头,不顾女儿的劝说,又重新将一家人合成一户,没想到留下大患了,
白白浪费了家中这许多银钱,他这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老农民,呕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