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视角

笔名视角

首页 >> 琳琅视角 >> 琳琅视角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陆总只想独宠我春花奶奶第五人格:炮灰佣兵成了万人迷绣春光穿越后,霸道王爷哄她旅行生崽崽八零娇妻妩媚,高冷学神食髓知味全网嘲后我在娱乐圈考编爆红了开局作为实验体的万界之旅阴阳师祁鬼非常炸裂,天生锦鲤体质
琳琅视角 笔名视角 - 琳琅视角全文阅读 - 琳琅视角txt下载 - 琳琅视角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42章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2032年1月20日,白天平均气温6摄氏度。一大早一凡便像往常一样,迎着东方破晓而出的红日打了一通拳法。现在一凡的拳法已不算单纯的李氏古拳法了,经改良融合了太极和扶苏门的部分拳法精髓,变相成了一套新拳法,一凡称之为“中原乔家拳”,以厚重的中原文化为根基,融合现代理念。

上午九点便是万众瞩目的清华母校演讲了。今天陪同一凡前去的为郭子、小妹夫妇二人,老田,二妹,艾璠,柯柯等。月儿和表姐在家照顾孕妇紫霞还有几个孩子。

一凡身穿中山装,脚穿金猴皮鞋(创建于1951年,山东威海品牌。金猴皮鞋作为国内军用皮鞋生产商之一,品质优秀,正装皮鞋包括牛津鞋和德比鞋,采用头层牛皮制作,内里为猪皮,鞋底采用耐磨橡胶)。寸头发型的他更显得干净利落,简约而帅气。

郭子驾车载着众人到清大附近时时间刚刚过八点。远远地大家便看到了清大的清华大学的主校门(东南门)。东南门也称为东门。东南门位于校园的东南边,是学校的主要入口,行人、机动车可以全天通行。门外的校牌于2000年建成,并与去年4月修复一新,其形似一枚立于草坪之上的“校徽”,两面分别刻有清华大学校名和校训字样,风格朴素大方,与周围景观环境高度协调。

清华大学的主校门经历了多次变迁。最早的校门建于1911年,位于校园南部,被称为“二校门”。二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二校门不仅是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清华大学的象征。

除了主校门,清华大学还有其他几个校门:

西门:行人可全天通行,机动车有证车辆可在特定时间段通行。

南门:行人、机动车可全天通行。

东三门:2018年新建,行人、机动车(有证车辆)可在特定时间段通行。

东北门:行人、机动车(有证车辆)可全天通行。

北门:行人可全天通行。

西北门:行人、机动车(有证车辆)可全天通行。

西南门:行人、机动车(有证车辆)可全天通行。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名片,是其办学的永恒追求。一所学校应有自己的校训,是有自己特色的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人文精神的集中代表,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内核体现。校训虽言简意赅,其意却质朴深邃,往往会伴随并影响学子们的一生。

校训(这不仅大学有,许多中小学也有)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特色、治学风格、文化传统的高度概括。中国近代自开始创办大学以来,产生了许多校训,大学的校训有一个演进的历程。

中国大学之有校训,始自清末。中国大学开始重视校训建设,是在民国时期。有人说最早确立校训的学校之一是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1909年颁布了“勤,俭,敬,信”四字校训。在中华民国时期,大学的建设逐步走向规范,不少大学都有了自己的校训,且各有风格、各具特色。其中,如1914年,北洋大学由校长赵开麟提出“实事求是”为校训。1915年,纪念复旦大学建校十周年时马相伯校长选定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924年,孙中山为中山大学题写了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可是在1939年5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发出代电:“各级学校校训,经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总裁建议规定为‘礼、义、廉、耻’四字,兹颁发遵照悬挂。”之后,各高校校训出现一统。但仍有学校坚持自己的校训,如西南联合大学的“刚毅坚卓”。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学,很多高校将原有的校训看作是旧意识、旧观念,已不再适合于新的时代,老校训有的被偃旗息鼓,有的被批判而停用。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多高校都没有制定新的校训,但也不提校训,只讲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等,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致50、60年代的学生不知有校训。改革开放以后,大学教育逐渐走上轨道,开始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不少高校出现了校训。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以高校自主办学的改革,许多高校重新明确了校训,或者是恢复原有校训、或是提出了新的校训。基本上各个学校都有了校训,且百花齐放、各美其美。

校训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一,精炼的校训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可以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治学精神,以及信仰追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反映出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以及凝结着学校的风格特色、精神文化和传统。其二,校训的变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学校的历史。如果对我国各个大学的校训加以比较研究,应是很有趣味的事;世界上各国大学的校训更是多姿多彩,对其校训加以研究,也是一个“比较文化”。

例如,一个学校的校训演进变化可以反映学校发展的历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陈宝泉提出“诚实、勤勉、勇敢、亲爱”的校训。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范源廉1924年为毕业同学题词“以身作则”被学校师生奉为校训。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被迫西迁,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合组为西北联合大学,确定了“公,诚,勤,朴”的校训。1949年以后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没有再用校训,直至1996年学校选定了启功先生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新的校训。

更为典型的是交通大学。1921 年,中华民国交通部所属的三所学校:南洋公学(即后来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即后来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前身)、铁路管理传习所 (即后来的北京交通管理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合并为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在初创时期的1909年正式颁布过“勤,俭,敬,信”四字校训,之后变成“精勤,敦笃,果毅,忠恕”八字,到1937年又演变为“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十六字校训了。(也有人认为是先有十六字校训,然后精炼为八字校训。)后来,各地的交通大学校训又有变化,如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提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新校训。1992年,西安交通大学以“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为校训;在2005年,学校决定恢复起用了1937年的校训,复将“爱国爱校”等十六个字作为交大的校风。而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曾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现为“知行”。

虽然许多学校的校训是各具千秋,但是有些学校的校训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没有继承性外,还有不少学校的校训比较雷同缺乏个性特色。有的学校校训出自《论语》、《礼记?中庸》等,如:复旦大学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有的学校的校训与自身特色有关,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中国海洋大学是“海纳百川,至人至德”,以及国家会计学院是“不作假账”。有的学校的校训和校风、学风混为一谈,如:有的大学是“严谨,勤奋,求是,创新”、“团结,求是,严谨,创新”,而抗大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是校风,不能算是校训。然而,有的学校至今没有校训,如:北京大学的校训始终没有明确,据说校训是“爱国、进步、科学、民主”,曾经是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以及是京师大学堂首任总监督张亨嘉提出的“为国求学,努力自爱”。没有公认一致的校训,这是北大的一个遗憾。有北大的朋友戏称:没有校训就是最好的校训,或许也反映出北大的一个特点。

清华应该感到庆幸,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自建校初期确定为校训后始终如一,百年来没有变化。清华的校训是独具特色的,可以说是最好的。清华校训内涵博大精深,是清华的精神,很多人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成为中国着名高等学府。百余年来,从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到国立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从探索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大学,历经世纪风云变幻、办学之路起伏,清华师生始终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自励、自勉、自觉、自立。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思想。《周易》表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并引申出人生哲理;尤其研究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认为天顺日月、地生万物、人有意识,追求“天人合一”,及至后世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周易》分为《易经》、《易传》两部分,在《易传?象传》中,诠释卦辞“乾”时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诠释卦辞“坤”时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关于乾(天)与坤(地),在《易传?彖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认为乾(天)之所以伟大,在于万物赖之而始;坤(地)之所以至上,在于万物赖之以生。乾与坤的关系是“统天”与“顺承天”,是阳与阴、刚健与柔顺的关系,并且是以刚健为主,柔顺相辅,阳阴互补,“刚柔,相济”。乾与坤二者,须保持高度的和谐均衡,故《易传?彖传》说:“保合太和,乃利贞”,即天地乾坤间万物始于异而终于和,遂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1)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指天的运行,或天运行之规律。“健”即刚健不屈,运行不止。其意为:天时四季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推进,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天体运行是不受人世间的兴衰治乱的影响,按自身的规律永恒不止地行进。因此,将刚健有力视为“天”的高尚品格。《易传?乾文言》盛赞这种品格:“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然“推天道以明人事”,“天”具有刚健的高尚品格,因此企盼“天人合一”。人要像苍天运行那样,刚健不已,百折而不回。“自强不息”,应当自信自尊,自立自强,见义勇为,一往无前;不因险境所挡,不因艰难而阻,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并且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坚忍强毅,奋力拼搏;持之以恒,永不止步,努力进取,永无止境。

(2)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柔顺,含有包容、宽恕之意。柔顺是“地”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地”幅员广阔,其体深厚,无所不包容,它生长万物,滋养万物,而万物并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因此,期望人在效法“天”的刚健的同时,还要效法“地”的柔顺,培养出博大胸怀、包容宽厚的高尚品格。《易传?坤文言》赞美坤的品格:“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人要像大地怀柔那样,万物滋养,生生不已。既要心胸广阔、包容他人,豪迈豁达、济世大爱;又要和谐为美、宽厚为德,志存高远、虚怀若谷;更要和而不同,互依共存。因此,人的素质和境界要有风骨与志气、有风度与雅量、有风韵与气概,具有这种天下为公、宽厚为怀、大爱无疆的品德,就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者密切相关,相融相长。“自强不息”令我们树“大志”、有责任心,“厚德载物”让我们有“大气”,含包容心;“自强不息”是要去“求真”,“厚德载物”是要去“求善”,只有求真、求善了方能达到“求美”。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何时、何境,都要“自强不息”,能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不断进取,敢担当、有作为。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亦不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无论为人、为事,都要“厚德载物”,有博大胸怀,尊重人、包容人,善以待人、宽以待人,善于汲取众人之智慧、凝聚众人之力量。人生道路曲折而漫长,需要有准备去直面人生中的暗淡、挫折与失败 。尤其是不怕失败,并且学会失败、战胜失败;不仅自己正确对待失败,而且允许别人失败,虽败犹荣,迎难而上。因此,如果一个人没有志向、恒心定力,没有雅量、高风亮节,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所蕴含着的永久的精神力量、博大的道德力量和强烈的感召力量,启迪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清华学子以做清华人为自豪,正是基于能够做到,把个人意识和民族尊严连在一起,把个人意愿和时代责任连在一起,把个人奋斗和集体努力连在一起,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命运连在一起。

清华校训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中华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之精髓,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锤炼而成为民族的共同性格、优秀素质和理想境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前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沿着5000年的历史长河跌宕起伏,曾几多波澜,又曾几经曲折,更曾几度辉煌,却始终激流勇进气贯长虹。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觉醒了,尤其是近100多年以来,中华民族曾经到了面临存亡最危险的时刻,然而终能临危不惧,艰苦奋斗,战胜重重灾难,不断奋勇前进。今日的中国已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正在复兴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国家、民族之所以有今日,自有其深厚的文化原因,其中有一种同休戚、共命运,以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与艰难和邪恶敢于浴血抗争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昌盛、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精神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精华之所在,是中华民族之魂。

我国近代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梁启超到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任教之前,就曾数次来清华演讲,1914年来清华小住着书立说。是年11月5日,梁启超应邀在学校同方部礼堂以《君子》为题进行了演讲,他的演讲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梁启超以“君子”为主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即做人要像大风坦坦荡荡做“君子”,勿像小草唯唯诺诺做“小人”。他勉励清华学子“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养成国民之人格”,树立远大抱负,要做“真君子”。他说:“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又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世,犹舟之航於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然后得以膺重任,……。”

他认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因而对清华学子寄予了厚望:“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梁启超的演讲并不长,但引经据典,慷慨激昂,使听者深思并为之动容。

梁启超这番激励清华学子要做“真君子”的话,与清华创建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清华创建源于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办学,被叫做“赔款学校”,因此清华从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民族耻辱的印记。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清华师生都为祖国的命运而苦苦求索,在寻找自己的精神支柱。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在《清华学堂章程》总则中就提出:“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1912年更名清华学校后按毕业年度定名各年级,仿效美国校园文化各级均制定了级旗、级箴和级歌。如1914 级的级箴为 class motto:Esse non Videri.(拉丁文),中译文:“内胜其表”。因此在1914年梁启超作《君子》为题的讲演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起清华学子的广泛认同与共鸣,随之后来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那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时候开始作为清华校训的呢?根据史料,1916年12月28日《清华周刊》报道,清华学校制成学生兵操训练营军旗,“兵操军旗式现已绘定。旗系紫色,中间置白色圆圈,内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圈下绘枪两支,亦系白色。光彩夺目,颇壮观瞻。”这可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的第一次公开。1917年6月《清华年刊》刊登了这面军旗,这个内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的圆圈图案,后来成为了清华的校徽。1917年,此校徽被镌刻在大礼堂主席台的正上方之中。由此可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得到学校的认可,成为了清华的校训。后来此含有校训的校徽被印在1918年4月25日的《清华周刊》总138期封面上。

1923年4月28日《清华周刊》建校12周年纪念专号《清华生活》上,发表了梁治华(实秋)的文章《清华的环境》。其中对大礼堂的内景介绍时写道:“在台幕上边的墙上,雕着一个圆形的图像,里面写着几个隶书大字,这便是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也许是清华校训第一次明文表示。在1926年11月25日,中间含有校训的清华学校的校徽,由校评议会议决正式确定。

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校徽依然沿用以前的图标(图3),这也间接表明校训仍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之后,清华一直以此为校训,再也没有新的校训。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为避战火南迁,在云南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12月2日,西南联合大学第95次常务委员会决议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后又有校歌、校徽等。但三校仍各自设立办事处,保留自己的原有校训等,1946年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三校迁回原址复校。清华复员后,一直沿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国民的岳父遮天记神只:斯菲亚也想成为亡灵之神收录一群天香,我不无敌谁无敌?高武:我们爆气,你爆衣?我全家都带着金手指穿越了打造凤凰传奇,怎么敢觉得我不行铠甲:我从爆龙开始进化铠甲穿成超稀有雌性,被大佬们追着宠带着空间闯七零贪欢吟游刺杀录从以家人之名开始:小妹李尖尖绑定国运:职业饲养员,守护夏国天生就会跑读心听到神女心声后,全家杀疯了全家人偷听她心声,都癫了九皇缠宠,萌妃十三岁不抢钱,我怎么修仙?全球灾变:我的世外桃园基地
经典收藏傲世宠妃:魔妃太妖孽从九门到盗笔:他为破局而来苟系统让我改造五毒俱全的亲戚们原神仙途碧海虫修祖魔我的极品美女老师努力败家后老公成了首富丁敏君星铁模拟:我的剧本让全玩家破防我是林弋家生子她不认命直播算命:你朋友她是恋爱脑沉言惜年危险!玄学大佬出没,万鬼臣服总裁追妻路漫漫二叔的专宠溺爱小娇妻尼姑山下穿越龙族,我在卡塞尔学院当卧底云上棋局穿成佐助,每天为哥哥伤透脑筋
最近更新快穿踢飞原女主,双标怪在线宠妻鬼灭:开局弃婴的我,成了影柱!伪善女的末世快穿军婚五年捂不热,不爱?那就离不花钱就会变痴呆【系统】奥特:奈克瑟斯的次元之旅我是东北的出马仙海虎:龙之归途女王陛下平行世界反复横跳从龙族开始的女主之路喂!让你拯救他,没让你占有他我的游戏连古代回乡躺平,被糙汉抱回家宠穿越五九年:开局就代嫁给妹夫柠檬味的旧时光历史视频:和老祖宗一起吐槽诗魂落魄迷踪修仙无耻之徒穿越妻荣夫贵:绝嗣世子养崽精灵:你说啥?我姓佐佐木!
琳琅视角 笔名视角 - 琳琅视角txt下载 - 琳琅视角最新章节 - 琳琅视角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