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范南星于工部大放异彩的同时,范府另外两位沉浸在艺术世界的孩子,也即将迎来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范紫菀的音乐会,选址在京城最具风雅的“流云水榭”。
请柬由柳清漪亲自把关,只发了不到五十份,对象却涵盖了皇室成员、当朝文宗、音律大家以及真正懂行的风雅之士。
这刻意的“稀缺”,反而吊足了京城上流社会的胃口,一帖难求。
水榭临湖,夜色如水,烛火与纱灯营造出朦胧梦幻的氛围。
范紫菀一身月白裙衫,静坐琴台之上,面对满座矜贵的宾客,她眼中只有她的琴。
音乐会开场,是一曲古意盎然的《高山流水》,指法精湛,意境空灵,令懂行之人为之颔首。
但紧接着,曲风陡然一变,她素手轻拂,一曲《边塞风》磅礴而出,金戈铁马,大漠孤烟,琴音竟勾勒出壮阔的边疆画卷,让几位曾游历过塞外的老将军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脊背。
这还没完。当众人还沉浸在边塞的苍凉时,琴音再转,变得轻快而富有异域风情。
那是她根据范茯苓带回的西域胡乐改编的《驼铃曲》,节奏明快,旋律新奇,带着浓浓的西域风味,令人耳目一新。
随后,她又演奏了一首取材市井、描绘坊间热闹生活的《闹元宵》,活泼生动,俚俗却别有趣味。
最后,所有情绪收束于一曲她自创的《清漪》,琴音澄澈悠远,仿佛月下清泉,涤荡人心,又似蕴含着无尽的温柔与智慧,分明是在向她的母亲柳清漪致敬。
一曲终了,满场寂然。
片刻后,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经久不息。
一位以挑剔着称的老乐正激动得胡须颤抖:“此女之才,非止于技,已臻于道。
雅俗共赏,古今融合,信手拈来,皆成乐章!
奇才!真乃奇才也!”
范紫菀的音乐会,以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开阔的曲风,一夜之间征服了整个京城的艺术圈,“琴仙”之名不胫而走。
几乎在同一时间,范南烛的个人画展,也在范朝颜绣庄的侧厅悄然开幕。
与音乐会的盛大不同,画展更为私密,观者多是柳清漪筛选过的真正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
展出的画作不多,仅二十余幅,却幅幅惊人。
有气势恢宏的《万里江山图》,有精细入微的《草虫花卉册》,有意境空蒙的《烟雨江南》。
更有几幅笔触大胆、用色强烈、充满了奇诡想象力的作品,描绘的是光怪陆离的梦境或是孩童眼中扭曲而有趣的世界。
观者无不驻足良久,尤其是那几幅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此子笔力老辣,构图精奇,更难得是这份灵气与想象力,观其画,如窥赤子之心,却又暗含哲思!”一位书画鉴赏家叹道。
“你看这幅《星墟》,色彩碰撞如此大胆,构图完全打破常规,仿佛非此世间之物,却偏偏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感……这真是一个五岁孩童所画?”
更有一位富商,看中了那幅《丰收场院》。
画面描绘的是范杜若田庄收获的场景,金色的稻谷,忙碌而喜悦的农人,奔跑的鸡犬,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
富商当场出价千金求购,被柳清漪婉言谢绝,言明此乃非卖品,只作展示交流。
范南烛安静地躲在帘幕后,听着人们对他的画的评价,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小脸上却泛着兴奋的红光。
他的艺术世界,终于被更多人看见并理解了。
范紫菀的琴音与范南烛的画作,如同两道绚丽的彩虹,交织在京城的上空,向世人宣告,艺术,同样是“因材施教”下,能够攀登的辉煌巅峰。
---
北境的战事,并未因范京墨的加入而立刻扭转。
戎族骑兵来去如风,骁勇善战,初期双方互有胜负,战事陷入胶着。
范京墨被编入先锋营,从小卒做起,他并未因身份特殊而要求优待,与普通兵士同吃同住,磨砺筋骨。
他牢记母亲的教诲,不逞匹夫之勇。
每次出战,他都仔细观察戎族的战术习惯、马匹特点、武器装备。
他发现戎族骑兵擅长骑射,冲锋时依仗个人勇武,但协同作战稍差,且极度依赖后勤抢掠。
一次小规模遭遇战,我方一支运粮队被戎族小队盯上,情况危急。
带队校尉欲要正面迎击,范京墨却主动请缨,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率领一队身手敏捷的士卒,绕到戎族侧翼,并不直接冲阵,而是用强弓集中射击其马匹。
戎族骑兵猝不及防,战马受惊倒地,阵型瞬间大乱。
运粮队护卫趁机反击,与范京墨小队前后夹击,竟将这支凶悍的戎族小队全歼,成功保住了粮草。
此战虽小,却让范京墨在先锋营中初步建立了威信。
随后,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戎族主力倾巢而出,试图一举击溃大庆边军。
主帅正面布阵迎敌,战况异常惨烈。
范京墨所在的先锋营被赋予迂回骚扰敌军侧后的任务。
在迂回途中,范京墨凭借过人的观察力,发现了一处被戎族忽略的、可以通往其大军后方的险峻小路。
他当机立断,说服带队将领,亲率一支百人死士,携带火油与号角,沿小路隐秘穿插。
当他们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戎族大军后方,点燃其粮草囤积点时,整个戎族阵营瞬间大乱。
前方久攻不下的戎族主力听到后方骚动,看到冲天火光,军心崩溃。
正面大军趁势掩杀,与范京墨的奇兵里应外合,大败戎族主力,斩首数千,俘获无算,戎族残部仓皇北逃,北境危局就此解除!
捷报传回京城,举国欢腾。
战报中,主帅特意浓墨重彩地褒奖了范京墨“洞察敌情,勇毅果决,奇兵制胜,居功至伟”。
皇帝览奏,大喜过望,在金銮殿上朗声笑道:“范家又一麒麟儿!十一岁少年,临阵献策,奇袭破敌,扬我国威!传朕旨意,擢升范京墨为昭武校尉,厚赏其功!”
“少年将军”范京墨的名字,随着这场大捷,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大庆。
他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仅凭一腔热血的将门之后,而是真正凭借智慧与勇气,在尸山血海中搏杀出的、令人信服的军中新星。
范府之内,接到捷报和封赏旨意的柳清漪,悬了数月的心终于落下,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
她的墨儿,真的长大了,他用战功与荣耀,证明了自己选择的道路,也证明了她的放手,是何其正确的决定。
范府的星辰,在沙场之上,同样绽放出了最耀眼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