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道人参加普天大醮,需要做的事情与普通百姓稍有不同。
除了祭拜神明之外,还需要帮助道士抄经文、请神像,做一系列杂事。
其他礼道人只在第一天彻夜不归,从第二天开始便与秦晋同吃同住。
但是除了上午会参与礼拜神明的仪式之外,下午依旧不见踪影。
晚上回到生活区之时,依旧表现出惊悚、疲惫、心有余悸的姿态。
普天大醮第三天夜里,中年男子没有没有回来。
第四天早晨依旧不见踪影。
秦晋和严贤、秦昭三人轮流蹲守,确定了不曾回到生活区。
直到第五天中午,依旧没有见到中年男子。
秦晋找到少妇询问情况,少妇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没见到,那就再也见不到了。以后你见不到的人会越来越多。也会有一天,别人再也见不到你。”
秦晋没有继续多问,而是开始关注其他人的情况。
第五天晚上,秦晋站在门口休息,记录进来的礼道人。
直到深夜,回来的人数总共有46人。
上山的礼道居士总人数,加上秦晋三人是五十二人。
也就是说,这一次上元节普天大醮,直到第五天为止,共有三名礼道人消失。
第六天早晨,秦晋又再次复核了一遍,确认包括自己一家在内,只有四十九人尚在。
在诵经礼神中,又过了一天时间,上元节普天大醮进入尾声。
秦晋和其他礼道人帮助九仙山的道士,将布置在各处的神位和神像收敛起来。
点燃香烛,焚烧最后的经文和祭文。
第七天夜晚,秦晋再一次清点礼道人的人数。
不多不少,依旧是四十九人。
缺少的三人,直到普天大醮结束,百姓浩浩荡荡的下山,也没能再见到。
如果真如少妇所说,那么这些人多半是再也见不到了。
……
马车在黄土道路上颠簸。
走到一半,天空突然阴沉,下起了绵绵细雨。
少妇依旧和秦晋一家人同乘一车。
但是秦晋明显感觉到,少妇的性情似乎比之前更加淡漠了。
严贤试图上前攀谈,对方一句话都没有说,甚至眼皮都没抬一下。
县衙之中,早已备好了酒宴。
礼道人荤素不忌,有什么吃什么。
只是,这一次庆功性质的酒宴,冷清的吓人。
不是因为来的人少,而是因为没有人说话。
几乎所有人都到场了,但是氛围依旧死气沉沉,主持酒宴的县丞似乎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只是和自己同桌的几个县吏频频碰杯。
礼道人们吃饱之后便陆续离场,连招呼都没打一个。
秦晋也随着人流离开,和严贤一起踏上回乡之路。
“夫君可有所得?”
这次回乡,终于不是严贤赶驴车了。
有礼道人的俸禄,以及刘老爷的资助,租一辆马车赶路丝毫没有压力。
“估计要等到真正融入他们的体系之后,才能打探到更多的消息了。”秦晋的脸色不太好看。
九仙山的道士守口如瓶,礼道人精神状态有问题,根本不多说话。
“嗯~”严贤点了点头,笑嘻嘻的将秦昭举起来,“夫君,到时候想办法把这拖油瓶献祭掉,剩下的时间咱们生个新的小可爱。”
小昭顿时瞪大了眼睛,怒气冲冲的看着严贤。
马车行驶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在一条小径前方停了下来。
前面是回村的小路,马车太宽大,开不过去。
秦晋付了车费,带着严贤和小昭下车步行。
走了接近半个时辰的泥泞小路,穿越三个村庄之后,终于回到了村子。
村口,一名农妇正翘首以盼。
看见秦晋一家,立即迎了过来。
“苏大姐,在这等刘二哥呢?”严贤上前,笑着问道。
“严妹子,你们下山的时候,看到我家那口子了吗?”苏大姐紧张的抓着严贤的手问道,“往年这个时候,他应该昨晚就回来了才是!”
“抱歉了啊苏大姐,我们一路上都在马车里,没见到别人。”严贤说道:“苏大姐你也别担心,也许刘二哥在县城采买,耽搁了吧?”
“哦哦,是啊是啊,家里的粮快没了,妞妞长大了一岁,该买点布匹回来做新衣服了。”苏大姐连连点头,口中喃喃。
“那苏大姐,我和夫君就先走了,回见。”
“哦哦,回见,回见。”
秦晋一家越过村口的苏大姐,走进村子里。
他们出来的时候,是从村里大地主刘老爷家走的。
但是却没准备回刘老爷家去,而是去了刚刚盖好的新房。
第二天,刘老爷带着几个家丁上门,又是一阵千恩万谢,还送来了一车精粮和一车宰好的牛羊肉。
送走刘老爷之后,秦晋出门转悠了一圈。
经过村口,又看见了苏大姐。
她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对回村的那条小路翘首以盼。
秦晋摇了摇头,径直离开。
第三天,苏大姐的丈夫依旧没有回家,苏大姐依旧在村口等。
直到第五天,苏大姐才没有继续去村口。
不是因为她丈夫回来了,而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一家人匆匆料理了后事,苏大姐十三岁的大儿子扛起了当家的重任。
平日里善谈的苏大姐沉闷了许多,偶尔在田间看到,也只是埋头干活。
又过了一个多月,悲伤的氛围从这一家人之中消失了。
再次见到,整个一家子都变成了喜气洋洋的样子。
苏大姐托人给自己的大儿子说了一门亲事,对象是隔壁村的姑娘,今年刚满十六。
村里的几十户人,几乎有一半都参加了喜宴。
秦晋一家也在其中。
宴上,苏大姐一家丝毫看不出刚刚丢了主心骨的样子。
苏大姐忙前忙后的张罗着,那个半大的小子,也乖乖的和新娘子站在一起。
这一天时间,宾主尽欢。
大概,这个世界的人,已经习惯了有亲人消失。
办丧事和守孝的习俗是有的,但从来不会为消失在三元节的亲人操办。
很多人认为,在三元节普天大醮里消失的人,是去了仙界修行,这是喜事,怎能丧办?
苏大姐一家,除了大儿子之外,还有一个二儿子和一个小女儿。
这么早为大儿子娶亲,大概也是因为苏大姐害怕自己也突然消失。
到时候,家里没个能拿主意的,这一家人可散了。
媳妇的年岁虽然也不大,但女子比男子更早熟,十六岁已经懂得人情世故了,即便苏大姐真走了,也能把这个家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