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没有了所谓的丞相,可是当时张居正的所作所为,跟当初的丞相没什么区别,甚至因为皇帝年幼,他的权力比丞相还要大的多!}
{朱元璋用胡惟庸的命奠定了大明臣弱主强的主基调,张居正此举,无疑是在挑战大明的祖宗条款!}
{厉害了张太岳!}
{万历皇帝一边尊敬张居正,一边又害怕恐惧张居正,一旦张居正死了,给朱翊钧一个借口,他就能把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受到张居正压制的仇一次性全部报了!}
{张居正真的是把所有人都给得罪完了,要是这群人知道,是张居正挽救了大明,也不知道会不会愧疚自己对于张家的清算。}
{不一定,毕竟他们守护的是自己的利益,在他们看来理所应当的才是。}
{张居正儿子们都这么厉害?}
{说不定就是张居正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呢!张居正是首辅,要是真的想要提一下自己儿子的成绩,也很容易吧?}
{有这个可能,但是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
{为什么?}
{很简单,看名次就能看到的出来。}
{古人都是最看重长子,这三个儿子中,张居正长子的科举成绩反而是最差的,要是真的能够左右科举成绩,为什么不将最好的成绩给自己的长子呢?}
{张居正家的老三可是状元,要是能够运作出一个状元,那把自己的长子弄成状元不就行了?}
{还有年份,三子是万历五年,长子和次子考上进士反而是万历八年,很明显,张居正这是很清楚自己儿子们的才学,所以才会先让三子去考试,长子和次子稍缓!}
{这样说,也很有道理啊!}
{再说了,张居正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会死的这么早,死了之后家族还被清算了,凭借着他的威名和权势,就算是儿子们吊车尾考上了,他也能给安排个好工作,根本没必要去做科举舞弊这种惹祸上身的事情!}
明朝万历年间。
张居正见天幕终于说到了最后,不由自主的将身体更向天幕靠近了一些。
即便是他已经知晓了自己的家族最后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但是他也想知道具体的细节。
张居正的眼角余光随意的扫过殿中的君臣,只见每一个接触到张居正目光的人的眼神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躲闪。
他们都是反对过张居正新政的人,即便是支持张居正新政的官员们,看着自己受到损害的利益,也会时不时在心中犯嘀咕。
现在看过了张居正改革对于大明的作用,他们才明白到底为什么张居正这种与宦官较好又心狠手辣的人,会成为大明的第一首辅。
单单这长远的眼光,就不是他们能够拥有的,他们看到的是更多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是整个大明王朝的长远利益。
羞愧啊!枉读多年圣贤书!
等到大臣们看到天幕上竟然在怀疑他们这些官员们不忠心于朝廷的时候,很多朝臣的脸都涨红了。
被气的!
一个年轻的大臣悲愤的指着天幕怒喝出声:“胡言乱语,胡说八道!我等对大明具是忠心耿耿,怎么会有后人所说的卑躬屈膝!”
“天幕不公啊!臣一生都忠君爱国,从来不曾做过半点危害大明的事情,如今,就因为没有支持新政,难道就是天幕中所说的奸臣吗?还请上天睁开眼睛,还我等清白啊!”
一个老大臣们受不了自己被这般污蔑,一口气没喘上来,瞬间晕了过去。
“竖子!一群竖子!他们知道什么!臣等都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等都是大明的臣子,我等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大明!”
请苍天,辨忠奸啊!
就连皇位上的万历小皇帝,都有点坐立难安,他确实是觉得老师有那么一点点越俎代庖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现在朝政掌握在老师的手中是最好的。
朱翊钧紧张的咽了一口唾沫:老师绝对不可能谋反!绝对不可能,作为老师的学生,他是这样的信任着老师!
应该是的吧?未来的他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张居正挺拔如松的站立在原地,撩起眼皮看着眼前这堪称是群魔乱舞的景象,耳边是保守派的人为自己的辩驳。
“行了,真的天幕上说的也不是你们,说的是大明末期的事情,现在我们就在实行新政,天幕也说了新政有奇效,你们既然一个个都自诩忠臣,那就积极的配合本官实行新政好了!”
张居正开口,明明音调并不高,话语也是不急不徐,但是落在朝臣们的耳中,却彷佛是恶魔的低语。
“既然天幕也说了,大明还有更多的隐田没有被查出来,那么我们不如就先从清查隐田入手吧?”
问句愣是让张居正说成了陈述一般的肯定句,听见此言,大臣们恨不能集体晕倒。
让他们多嘴,让他们多愁善感,让他们看重名誉!
这下好了,让张居正这个混蛋抓到把柄了!
这可都是他们手中的财产啊!要是真的被张居正一一查出来,他们家岂不是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新政本来就是损害他们的利益,现在,还要让他们再次向这群卑贱的平民让利!!
可天幕上的意思也很明显,新政是拯救大明的重要方法, 谁阻拦新政,谁就是跟大明过不去!
既然他们都说自己是忠臣,那么肯定是要支持新政的!
朝臣们只能眼含热泪,手捂胸口,艰难的答应了张居正的要求。
回去之后还要再藏一次才行,这次可要藏的更加隐秘一些,不能让家族这么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啊!
他们是忠心于大明的,但是他们也是要吃饭的,就藏一点点!!!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忠心!!!
战国时期,秦国。
商鞅和秦孝公也在看天幕,他们的变法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天幕上说变法者都没什么好下场,秦国的两位变法者互相看看。
天幕上说了这么多的改革,就是不说他们秦国的这次改革,实在是让人郁闷,不过现在看到了这么多后世的改革,他们也算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