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琏、璟瑟自云烟雾霭中踏步而出,慢慢越过一众舞姬并乐伎。
他二人本就生得唇红齿白、玉雪可爱,长辈们时常笑说他们,“乃是观音菩萨座下修行的童子童女”,而兄妹俩为了应景,今日又特意作了一身精致的仙童打扮,看上去就更是神清骨秀、仙气飘飘了。
永琏手捧着一个紧闭的四方玉盒,璟瑟则怀抱着一株盛开的青莲,两人并肩同行,口中还悠悠吟诵起来,“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此乃《诗经》中的《小雅·天保》篇,原是臣子祝祷君王的一首名诗。
兄妹俩一上场,身后的那些乐伎们便也识趣地降低了乐音,转而随着阿哥格格一道儿吟唱起来。
两个小主子说一句,她们便跟着重复一句,声势之浩大,在场诸人光是听着,都觉气势磅礴,着实振奋人心,忍不住要击掌相和。
永琏和璟瑟一边吟诗,一边缓步向前走,直到行至皇玛法近前,兄妹俩这才站定不动。
永琏此时终于将手中玉盒打开,其余人好奇地探头一望,愕然发现这里头竟是满满一盒紫灵芝!
紫灵芝象征着“健康长寿、吉祥如意”,是一等一的吉草,又素有祥瑞之说,这盒中的灵芝虽然每株都不甚大,但长度、大小相近,数量又这样多,也实在称得上珍贵了。
两个孩子屈身行礼,又将手中的灵芝、青莲朝着皇帝高高举起,做出一副仙童献礼的姿态。
随后便不约而同地扬起了声音,言辞恳切地诵读起了诗篇的最后一段,“祝愿吾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当今本就是个崇佛信道之人,自来偏爱那些天降祥瑞的戏码,上了年纪后,也一贯喜欢那些吉利喜庆的说辞,永琏和璟瑟此举简直是搔到了他的痒处。
皇帝一听,当场便拍案大笑,连声叫好:“‘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朕初读此诗时还颇有几分艳羡,可如今看来,朕也有一对金童玉女在侧,又何必羡仙神!”
于是高高兴兴地收下了两个孩子的礼物,并特地让人在自己左右设了两个小座,命永琏、璟瑟就以这副童子模样重新入席。
其他人见状,更是捧场地高声夸赞起来。
……
永琏和璟瑟本就得宠,自那日之后,更是风光无两。
回宫后,皇帝虽没有像在圆明园那样,一直把永琏养在身边——他到底是顾念着孩子需要和父母相处,若是长久不见,从前就算有再深的情分,也难免要消磨殆尽了。
可永琏消,他未来的兄弟们却涨,此消彼长之下,反而于永琏将来不利。
但他也在养心殿给永琏辟了几间屋子,每月仍有小一半的时间会叫永琏跟着他居住,时不时再过问一下永琏的学习进度,考校一二。
有时候,甚至还会趁着四下无人,拿几封不怎么重要的折子,指点永琏如何批奏。
等永琏进上书房念书了,皇帝便接连为他点了数位有名望的师傅,命他们轮流为永琏讲学——朱轼、徐元梦、张廷玉、鄂尔泰……每个都是当朝重臣,帝王心腹,他们加在一块儿,堪称上书房最强教学阵容。
更重要的是,永琏的各项待遇已然从普通的亲王嫡长子悄然提升到了亲王世子的规格,虽无明旨加封,但这些东西都是一打眼就能看个分明的。
至少朝臣们不过是在养心殿偶遇永琏几回,心里就都有了数。
很显然,老爷子已经把自己的心意放到明面上了——永琏阿哥便是他钦定的宝亲王世子,未来的承业人。
有他老人家的态度摆在这儿,莫说臣子们日后会在必要时有所偏向,就是宝亲王将来另有什么打算,想要改辕易辙,也少不得要多顾虑几分了。
而璟瑟年纪虽小,可皇帝业已下旨,御封她为和硕和敬格格。
这虽是亲王之女应有的爵位待遇,但绝大多数宗室女都是在出嫁前夕才能获封的,璟瑟小小年纪得封本就是一大殊荣。
更别说,她还能提前许多年就拿到堂姐妹们出嫁后才能有的俸禄——也算是老爷子提前帮心爱的小孙女填充小金库了。
再者,老爷子作为皇玛法尚且能做到这一步,等宝亲王登基了,他还好意思让自家闺女明明是个公主,身上却只能挂着个和硕格格的名号吗?
但凡要点脸,知道不好意思,那便少不了要为璟瑟再度加封的。
真到那时,璟瑟作为皇后嫡女,自然只能封为固伦公主,除非弘历那臭小子胆大包天,非得和富察氏、祖宗规矩、大清会典过不去。
不过,他真能有这样的胆子吗?
璟瑟如此,永琏就更是了,从来只听说过往上提待遇的,再没听说过自家老子登基,日子反倒过得比先前还差的了。
——皇帝这算盘打得实在是响,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宝亲王一时半会儿倒没有想得那么远,浑然不知自家皇阿玛为了保障孙子孙女的将来,已经开始从他的兜里掏好处了。
他膝下子嗣少,永琏、璟瑟又是嫡福晋所出,在他看来,本就金贵得不得了,无论他日后会有多少个庶子庶女,可他们就算绑一块儿,也比不得永琏、璟瑟这两个的。
再加上两个孩子生性聪慧,给他这个当阿玛的涨了不少脸面,就是老爷子有时候想骂他,也或多或少会看在两个孩子的面子上,稍微放他一马。
因此,他对长子长女本就是珍之重之,爱护得紧。
如今眼看着两个孩子身上有利可图,宝亲王待永琏璟瑟的态度自然愈发和煦,立志要当一个人人称颂的好阿玛,也好跟着沾一沾孩子们的光。
如此,无论是府内还是府外,永琏和璟瑟的身份地位都堪称超然,倒也无怪吕氏会那样恭敬卑微了——她就算是再得宠,又如何与已经在帝王跟前挂钩,备受宝亲王看重,就是在朝臣中也颇有声望的大格格相提并论呢?
更别说,姬妾与子嗣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姬妾可以时常更换,可孩子难道也能这样吗?
吕氏不想自讨没趣,自然知道要小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