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品?”李携耀若有所思。
“对。”陈默肯定道,“比如,我们可以考虑推出一款‘生椰拿铁’。”
“生椰拿铁?”李携耀和刚刚被叫来的乔雅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在当下,椰乳+咖啡的组合还远未像后来那样风靡。
陈默简单地描述了一下构想:
“就是用高品质的冷榨生椰乳替代常规的牛奶,搭配我们的意式拼配咖啡豆。
椰乳自带清甜和浓郁热带风味,能很好地中和咖啡的苦涩,口感顺滑新颖,而且符合健康植物基的消费趋势。
听起来可能有点另类,但我猜市场接受度可能会很高。
关键在于椰乳原料的供应链要稳定,品质要把控好,配方比例要调试到最佳。”
他凭着前世的记忆,将这款未来爆品的核心卖点清晰地道出。
李携耀和乔雅都是极其敏锐的商业精英,仔细一琢磨,眼前顿时一亮。
这确实是一个极具差异化创新潜力的大单品方向!
“妙啊!”李携耀猛地一拍大腿,“这个点子好!新颖、健康、有记忆点!乔雅,立刻安排研发和供应链部门跟进评估!”
乔雅也兴奋地点头:“好的李总!我马上安排!”
关键两人都是说干就干的主,直接在楼下便利店分别买了椰汁、椰乳,在公司茶水间就开始尝试着兑了起来。
两人分别尝试了兑出来不同比例的生椰拿铁,眼里的小星星更亮了。
这口感、这味道,妥了!
这很明显就是冲着抢奶茶店生意去的啊。
妈的陈默你还是人吗?连咖啡新品你都懂。
李携耀这种创业老江湖第一反应就是咖啡这条赛道更“性感”了,随后便是一阵庆幸和后怕。
要是半个月前自己没接受默总的建议,对方退出以后反手再弄出一家别的咖啡,然后直接借用瑞子的模式,再加上大单品的打法,那直接不得哭出来?
这次原本充满火药味的危机会谈,最终以达成整改共识并找到新的增长方向而告终。
也正是从这次会谈之后,瑞子咖啡的上市进程被主动暂缓,内部进行了数据核查与修正,同时全力投入到“生椰拿铁”等大单品的研发、测试和供应链优化中。
......
思绪收回,车辆已经平稳地停在了启皓中心楼下。
“陈总,到了。”林雨晴轻声提醒。
陈默睁开眼,深吸一口气,将工信部会议的波澜和半年前的旧事暂且压下,恢复了平日里的沉稳神态。
他下车,整理了一下西装,迈步走向瑞子咖啡总部的大门。
在前台小姐恭敬的引导下,陈默直接来到了李携耀的办公室。
李携耀和乔雅显然已经等候多时,见到陈默进来,立刻热情地起身相迎。
“陈总!恭喜啊!刚听说你在部里的汇报大获成功!这下华兴的‘渡河’可是成了国家级的标杆了!”李携耀笑容满面地握手,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敬佩和与有荣焉。
毕竟,陈默的实力越强,背景越深,对瑞子咖啡来说也是隐形的利好。
乔雅也笑着递上一杯刚刚做好的、标着“内部测试”标签的饮品:
“陈总来得正好,尝尝我们最新调试的‘生椰拿铁’3.0版本,还有新的“瑞纳冰”,快来看看口感对不对。”
陈默接过喝了一口,冰凉甜润的椰香与咖啡的醇厚完美融合,口感丝滑,几乎与他记忆中的那个爆款味道别无二致。
“嗯,非常不错!比上次的版本又优化了,甜度适中,椰香和咖啡的平衡点抓得很好。”
得到陈默的肯定,李携耀和乔雅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寒暄过后,三人落座,话题自然转向了推迟至今的上市计划。
李携耀首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兴奋和如释重负:
“陈总,半年前多亏了你当头棒喝,不然我们现在可能已经走在悬崖边上了。”
他这话说得真心实意。
“这半年,我们内部彻底捋顺了数据,砍掉了一切虚头巴脑的东西,全力聚焦精细化运营和产品打造。
结果,你猜怎么着?”
他卖了个关子,看向乔雅。
乔雅会意,立刻拿出准备好的平板电脑,调出最新的经营数据面板,眼神发亮地开始汇报,语速快而清晰,充满了激情:
“陈总,这是我们截止到六月底的真实数据:门店总数达到3912家,全部直营。
已经超过了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数。
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单店盈利能力在持续提升!”
“得益于‘生椰拿铁’的爆火。
这款产品上市三个月,销量占比已经突破了22%,而且利润率远高于传统拿铁。
以及我们推出的其他几款受欢迎的大单品,再加上持续的数字化运营优化和成本控制,我们的月度亏损额已经大幅收窄!”
她滑动屏幕,展示出一张令人振奋的图表:
“看,这是我们的亏损曲线。
从去年底开始,亏损额就在持续下降。
刚刚过去的六月份,按照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我们甚至已经非常接近单月盈亏平衡点了!
如果剔除掉为加速开店而投入的一次性前置成本,我们这个月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小幅盈利!”
这个成绩,远超前世同期的瑞子咖啡。
陈默仔细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眼中也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抛弃了造假捷径,专注于产品和运营的内功,反而走出了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轨迹。
李携耀接过话头,声音中气十足,充满了自豪:
“是啊!陈总,现在想想真是庆幸。
现在这样多好,精细化运营,扩张期的单店模型也是能挣钱的。
数据实实在在,心里踏踏实实。
虽然上市晚了几个月,但我们的底子更厚了,故事也更动听了。
资本市场要的不是虚假的繁荣,而是真实的增长潜力和盈利前景。
我们现在这两点都具备了!”
他越说越激动:
“我已经跟几个顶级的投行初步聊过了。
他们看了我们最新的数据,尤其是亏损大幅收窄和明星单品的爆发式增长,都非常感兴趣,评价极高!
认为我们找到了一条真正可行的规模化盈利的新消费品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