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首页 >> 大唐储君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郭嘉秘战无声天命唯汉明帝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我只会抄诗真不会打仗锦衣当国大汉兵王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7章 唐商赴倭 开设商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博多湾的晨雾还没散尽,王元宝已站在刚租下的铺面门前,指挥着伙计卸下最后一箱蜀锦。铺面是仿长安西市的样式,青瓦灰墙,门楣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宝昌号”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是他特意请长安的书法名家题写的。

“东家,这博多湾的人气,可比咱们预想的旺多了!”伙计小李擦着汗,指着街上往来的人群,“你看那倭国武士,腰间挂的佩刀鞘,竟是用咱们大唐的鲨鱼皮做的;还有那妇人,头上插的珠钗,分明是登州的样式!”

王元宝捋着胡须笑了。他在长安西市做了二十年生意,靠着丝绸和瓷器发家,是出了名的“活算盘”。去年听说倭国平定内乱,又与大唐联姻,当即断定“海东必有商机”,带着十万贯本钱和五十名伙计,坐着楼船直奔博多湾。

果不其然,船刚靠岸,就有倭国商人找上门来,捧着黄金求购蜀锦。王元宝摸准了他们的心思——如今倭国上下追捧唐物,贵族们以穿唐衣、用唐器为荣,连太学的学子都要模仿唐人喝 tea(茶),这生意,稳赚不赔。

“宝昌号”开业那天,博多湾的百姓挤破了门槛。王元宝特意摆了个“唐物展”:橱窗里挂着蜀锦、吴绫、越罗,货架上摆着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角落里堆着龙井、普洱,连伙计们都穿着长安最时兴的圆领袍,引得倭人啧啧称奇。

“这蜀锦多少钱?”一个穿着唐式襕衫的倭国贵族挤到柜台前,用生硬的汉语问道。他是中大兄天皇的远亲,听说来了长安大商,特意带着家丁赶来。

王元宝指着一匹绣着牡丹的锦缎:“大人好眼光!这是蜀地贡品,一尺要一贯钱。不过您是头客,算您八百文。”

贵族眼睛都不眨:“给我来十匹!再要两柄邢窑的酒壶,我要送给二皇子做贺礼。”

这样的场面,王元宝每天都能遇上。不到一个月,带来的蜀锦就卖出去大半,白瓷更是供不应求。他赶紧让人回长安补货,特意嘱咐:“多带些《女诫》《千字文》,还有教唐话的册子,倭人现在就认这些。”

博多湾的唐商不止王元宝一家。登州的张五郎开了家“唐味楼”,卖长安的胡饼、洛阳的水席,连店小二都得会说几句倭语;明州的李大夫则开了家“回春堂”,用针灸和汤药治病,门口天天排着长队,据说连奈良的贵族都慕名来求医。

最热闹的要数“唐市街”。这条街原本是博多湾的旧码头,如今被唐商们租下来,清一色的唐式铺面,酒肆、茶馆、绸缎庄、书坊应有尽有。每到傍晚,街上就飘起胡饼的香气,传来唐商与倭人讨价还价的声音,偶尔还有醉汉唱着长安的小曲,活脱脱一个缩小版的长安西市。

王元宝的“宝昌号”很快成了唐市街的核心。他不仅卖货,还做起了“代购”生意——倭国太学要《十三经注疏》,他让人从长安国子监抄来;乐师要大唐的七弦琴,他托人从扬州定制;甚至有贵族想求一幅吴道子的画,他也敢应下来,说“三个月内必到”。

“王东家,这是太政官的订单。”中臣藤原的管家送来一张单子,上面用汉文写着:“需蜀锦二十匹、青瓷百件、茶叶五十斤,用于招待新罗使者。”后面还特意注明,“要最好的,钱不是问题。”

王元宝接过单子,心里乐开了花。如今的倭国朝廷,办公用品几乎全是唐物:天皇的案几是紫檀木的,大臣的笏板是象牙的,连盖印的印泥,都要从长安的“一得阁”采购。他算过一笔账,光是给倭国朝廷供货,一年就能赚回本钱。

生意越做越大,王元宝索性在博多湾买了块地,盖起唐式宅院,把家眷也接了过来。宅院仿照长安的布局,有正房、厢房、花园,甚至挖了个小池塘,种上从江南带来的荷花。倭国百姓路过,都要扒着门缝往里看,说“这是长安的小皇宫”。

他的儿子王二郎在院里开了个“唐话班”,教倭人说汉语、写汉字。来学的有商人、武士、甚至还有贵族小姐,课堂上“之乎者也”的声音,与院外的倭语叫卖声交织在一起,竟格外和谐。

“爹,昨天有个倭国武士,想用他的佩刀换咱们的《孙子兵法》。”王二郎拿着本倭人写的汉字作业,笑着说,“我说‘书不卖,但可以借你抄’,他高兴得给我鞠了三个躬。”

王元宝点点头:“做得对。生意不只靠钱,还得靠情分。你看这博多湾的倭人,以前见了唐商还躲着走,现在见了就喊‘唐兄’,这就是进步。”

奈良的贵族们也常来“宝昌号”串门。二皇子和安乐县主甚至微服私访过一次,指着货架上的《农桑辑要》说:“王东家,能不能多进些这样的书?太学的学子都抢着看。”

王元宝当即拍板:“殿下放心!我已让人在长安开了家书局,专门印刷倭人需要的典籍,以后每月送一次货。”

安乐县主笑着说:“那我替太学的孩子们谢过王东家了。对了,他们想学大唐的算盘,你能不能捎些来?”

“没问题!”

随着唐商越来越多,倭国的“唐物热”也烧到了民间。博多湾的渔民开始学着做唐式鱼丸,山南的农夫用起了唐式曲辕犁,连街头的乞丐,都能哼两句《秦王破阵乐》的调子。有个倭国小吏在日记里写道:“晨起饮唐茶,午食唐饼,暮读唐书,不知是在倭国,还是在大唐。”

王元宝把这日记拿给伙计们看,感慨道:“咱们来倭国,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把大唐的日子过给他们看。日子过得好了,谁还愿意打仗?这生意,做的是买卖,结的是善缘。”

年底盘点时,“宝昌号”的账本上记着:全年销售额达五十万贯,盈利二十万贯,比在长安时翻了一倍。更让王元宝得意的是,他促成了三桩唐倭商人的联姻,还帮着博多湾建了座唐式码头,连薛仁贵路过时都特意来看他,说“你这商铺,比水师的楼船还能安人心”。

消息传回长安,西市的商人们炸开了锅。张五郎的弟弟、李大夫的表亲,都带着本钱往倭国赶,说“要去博多湾分一杯羹”。李承乾听说后,笑着对裴炎说:“商人逐利,却也能载道。他们把丝绸卖过去,把安稳日子也带过去了,这比朕派十队宣讲使都管用。”

他下旨,在博多湾设立“唐商公所”,由王元宝担任所长,负责协调唐倭商人纠纷,还赐了块“海内存知己”的匾额,挂在公所大门上。

春日的博多湾,“宝昌号”的伙计们正在卸货,最新一批货里,有安乐县主要的江南丝绸,有太学要的《史记》,还有倭国工匠订的唐式工具。王元宝站在门口,看着街上往来的唐商和倭人,忽然觉得,这海东的海,和长安的河,真的连在了一起——用丝绸、瓷器、茶叶,用商铺、酒肆、书坊,用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唐商,一点点连起来的。

夕阳落在“宝昌号”的匾额上,金光闪闪。王元宝知道,他的生意还会做大,还会有更多唐商来倭国,把大唐的烟火气,带到这片海东的土地上。而这,或许就是最温柔的征服——不是靠刀枪,是靠日子,靠那些让人想起来就觉得温暖的烟火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仙界第一赘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不正经宗门之说好的一起无情道呢鸿蒙圣王影视现实双穿:我的明星女友网游之青城剑仙寻情仙使极品老师俏校花重生之凤仪天下:宜修传简行诸天名剑英雄传重生九零:腹黑辣妻宠上瘾武灵圣尊救世主模拟器我在大明当暴君一颗水灵珠,驾驭全球海洋长夜行太古圣尊三国:先虐吕布,再虐关张陈飞宇苏映雪都市至尊仙医免费阅读全文我的绝色女邻居
经典收藏世子无双让你从军,你竟成了异姓王?中华灯神辛亥大英雄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秦镇王侯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窃国小相爷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大明:我一定红透半边天的!抗战游击队魅影谍踪大唐山门异类我主明疆两界当倒爷,皇帝找我借钱打仗考古学家在秦朝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穿越异世娶到美娇娘
最近更新大楚风云传宋骑天下明末另类书生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带着DeepSeek闯大明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柴周神医:开局被退婚风起荆南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血玉传承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这些列强,欺朕太甚奇葩皇帝合集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