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冬天,寒风如刀,刮过克里姆林宫尖顶上那颗已经有些黯淡的红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站在窗前,凝视着漫天飞雪,手中那份来自华盛顿的“援助方案”轻飘飘的,却压得他喘不过气。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这是我们的最后机会。”财政部长瓦列里·帕夫洛夫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绝望的颤抖。他面前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催命符般的文件:外汇储备仅剩130亿美元,而外债总额高达1280亿;国库空虚,连下个月的进口粮食款项都凑不齐;工厂停工,商店货架空空如也,民众的不满像地火般在冰层下涌动。
戈尔巴乔夫没有回头,他能感受到那份文件上散发出的冰冷气息。他知道,这所谓的“援助”,更像是一份精心拟定的“卖身契”。条款中要求的“市场化改革”、“国有资产私有化”、“汇率自由浮动”,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为这个红色帝国量身打造一副镣铐。
“美国人想让我们做什么?”戈尔巴乔夫的声音疲惫而低沉。
“他们……他们希望我们接受萨克斯教授的‘休克疗法’。”帕夫洛夫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将国有企业股份化,分发给民众,并允许外资自由进入。”
“自由进入?”戈尔巴乔夫冷笑一声,“是来收割的吧。”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另一份情报。这是克格勃的绝密报告,关于一个代号“昆仑”的组织。报告上说,这个组织的首领叫白风,他似乎能预知未来。更可怕的是,他通过一种叫“REb”的兑换券,早已在苏联的经济肌体上挖出了一个个血洞。远东的轻工业被龙国商品摧毁,乌拉尔的科学家成批地带着技术叛逃,连布里亚特的牧民都在用REb购买龙国的奶粉和收音机。
“我们是在和魔鬼做交易。”戈尔巴乔夫喃喃自语,“一个想吞噬我们,一个想肢解我们。”
“可我们别无选择,米哈伊尔!”帕夫洛夫几乎是吼了出来,“如果不接受美国的贷款,下个月,莫斯科的面包和煤炭供应就会全面中断!到时候,不是改革,是革命!”
戈尔巴乔夫闭上了眼睛。他想起了几个月前,他在西伯利亚视察时,看到的那些眼神空洞的工人,那些在寒风中排着长队却一无所获的家庭主妇。他想起了乌克兰集体农庄里,因为缺少化肥和农机而大片荒芜的土地。这个曾经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如今像一头被慢慢放血的巨兽,正在无力地挣扎。
“通知美国大使,”戈尔巴乔夫睁开眼,做出了决定,“我接受他们的方案。但要告诉他们,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是,总书记!”帕夫洛夫如蒙大赦,快步走出办公室。
戈尔巴乔夫再次望向窗外。风雪更大了,几乎要将整个城市吞没。他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拯救还是毁灭,但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到了一个无法回头的悬崖边。
---
华尔街的灯火永远不眠。
高盛集团总裁罗伯特·鲁宾的办公室里,香槟的泡沫在水晶杯中欢快地跳跃。他手中拿着一份电报,脸上挂着志在必得的笑容。
“先生们,”他举起酒杯,对围坐在会议桌旁的银行家们说,“‘休克疗法’的第一针,已经打进了苏联的血管。接下来,就是我们收获的季节了。”
屏幕上,显示着卢布对美元的汇率曲线,那是一条近乎垂直的下跌通道。
“我们的人已经就位,”摩根士丹利的代表兴奋地说,“俄罗斯的‘七大寡头’都和我们达成了协议。他们会用我们提供的资金,在股市崩盘时以地板价收购那些核心资产——石油、天然气、军工企业。高盛的交易员已经开始做空卢布和俄罗斯国债,利润将高达百分之三百!”
鲁宾抿了一口香槟,冰凉的液体滑入喉咙,却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记住,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他放下酒杯,眼神锐利如鹰,“我们要的是控制。控制他们的经济命脉,让他们永远成为我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就在这时,鲁宾的私人电话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莱克。
“罗伯特,干得漂亮,”莱克的声音带着一丝赞许,“总统对你的计划非常满意。但记住,要快。我们的情报显示,龙国的那个‘昆仑’组织正在加大在中亚的活动。我们不仅要收割苏联,还要堵住王小天的路。”
“明白,”鲁宾沉声道,“我们会让卢布在一个月内崩溃。然后,整个苏联的财富,都将流入我们的口袋。”
电话挂断,鲁宾望向窗外的纽约夜景。他知道,一场比战争更残酷的金融掠夺,即将达到高潮。
---
西伯利亚的寒风,卷着雪沫,刮过一片简陋的勘探营地。
王小天站在一台卫星通讯设备前,屏幕上是贝加尔湖南岸的地质图,一个巨大的红点标记着稀土矿的位置。他的身后,是他的副手白风。
“美国佬动手了,”白风递过一份情报,“高盛和摩根正在联手做空卢布,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意料之中,”王小天的声音平静无波,“贪婪是资本的本性。他们以为自己是猎人,其实不过是更大的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我们怎么办?REb在远东的流通已经开始受到卢布暴跌的冲击,很多商人开始恐慌性抛售。”白风有些担忧。
王小天转过身,他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深邃的光芒。“通知我们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负责人,启动‘东风-2’计划。用REb收购当地的粮食和能源企业,告诉他们,龙国可以提供比美元更稳定的货币和更可靠的市场。”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从贝加尔湖到阿拉木图的弧线。“美国想要的是掠夺,我们想要的是共生。当他们的卢布变成废纸时,我们的REb会成为这些国家重建的基石。”
“可是,总书记同志,”白风犹豫了一下,“这样做,会不会让苏联的民众遭受更大的苦难?”
王小天沉默了。他想起了莫斯科那个用REb购买冰箱的家庭主妇伊琳娜,想起了乌拉尔那个为了赚取REb而叛逃的工程师阿列克谢。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无数普通人的命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王小天缓缓说道,“我们无法阻止它,只能尽力让它少一些血腥,多一些希望。去吧,按照计划执行。”
白风敬了个礼,转身离去。
王小天独自站在帐篷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他拿起桌上的一个相框,里面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他和一群科学家,站在兰州的戈壁滩上,背景是“科技城”第一块基石。
“我们究竟是在拯救历史,还是在毁灭它?”他轻声自问。
风雪拍打着帐篷,没有给他答案。
在遥远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在风雪中若隐若现,仿佛一颗即将熄灭的心脏。而在华尔街,交易大厅里一片欢腾,数字的跳动声如同胜利的鼓点。在西伯利亚的勘探营地,卫星通讯设备发出轻微的嗡鸣,屏幕上,贝加尔湖的冰层下,蕴藏着足以改变未来的力量。
三个男人,三股力量,在这个寒冷的冬夜,共同推动着一个帝国走向它既定的,却又被无数双手改变着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