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啪啪啪啪......
云二听着屋外传来的啪啪响声,不耐烦的冲着门外骂了一句:“谁呀!大清早的干什么?”
云青宁脆生生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家主,这是裴夫人交代过的,说这个时辰得拍拍红被子,意味着家主和主母多子多福!”
“别拍了,再拍下去你们也不怕本家主一口气给你们生个二十来个少主!”
“嘻嘻嘻,家主,那最好了,最好一口气生二十个小侯爷!”
听着门外几人的嘻嘻声,青莲羞涩的俯卧在云二身上,娇嗔道:“羞死人,咱们该起了,要不会被府里人笑话。”
云二搂住她,捏了一把:“笑话什么笑话,现在你是主母,府里的事情都分给了青宁、青安两个丫头去打理,你起那么早做什么?咱们又没有长辈需要请安。”
看着犹犹豫豫的青莲,云二直接扑了上去,毕竟现在是正儿八经的新婚小夫妻,还得多研究研究硬件软化和软件硬化的生物学原理。
............
甘露殿内
李世民看着站在大殿内昏昏欲睡,眼窝发青的云二,当即脸色不悦道:“成何体统!你虽年轻,却正是需要看顾好自己精元的年纪,岂能如此贪欢!”
“噗哧~”
李承乾一个没忍住,当即笑出了声儿,看见父皇瞪了自己一眼,当即站直身体,深深的低垂着脑袋。
感受到腰间的酸痛,云二觉得李世民这过来人说的对,是的节制一下,嗨,怎么把孙思邈给忘了,他还给我送了一个什么百年人参来着。
瞧着云二眼珠子咕噜噜直打转,李二摆了摆衣袖:“还愣着干什么?朕叫你来是在这甘露殿发愣的?”
云二哆嗦了一下,这才回过神来,想必这李老二是想问问吐谷浑征战过程中,火器的实战表现:
“禀陛下,此番吐谷浑之战,前装火枪和改进的霰弹枪以及大炮,在战场上表现有好有坏!前装枪装填太慢,
但采用轮排齐射战术,仍旧能在两百六十步(一步约等于五尺,一尺约等于零点三米)内,对集群冲锋的敌军产生有效杀伤,
当然,这是对步兵的情况,对上敌军骑兵,特别是精锐骑兵,往往开不了几枪就会被敌人快速近身,臣此次就是对上了敌军五万披甲精锐,这才吃了大亏。
如果说前装步枪的优势是远距离射杀敌人,那么霰弹枪就是近战优势,由于霰弹是专门在机床上加工的模具,制造整颗弹丸。
因此省去了前装步枪繁琐的装弹方式,而且整颗的弹丸不惧怕雨水打湿,唯一不足的就是射击距离短,
但杀伤范围广,且威力大,一般的木盾近距离内,一枪就可以打出一个大窟窿!这次伏俟城大战,臣被冲破阵营,却能形成胶着局面,靠得就是霰弹枪死死压制住了敌人。”
云二使劲儿咽了咽口水,说了这么多,喉咙口水都被说干了。
“王德,给他倒一杯朕的茶来。”李二看着他直勾勾盯着自己桌案上的茶壶,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
“咕咚咚~咕咚咚!”
云二仰头将王德送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他砸吧砸吧嘴:“谢陛下赐茶,您的茶就是好,臣还是第一次喝到这么甜滋滋的茶叶。”
李世民给了他一个大白眼儿:“少拍朕的马屁!喜欢喝,待会儿让王德给你带上一些带回去,接着说下去!”
云二见好就收:“是,臣这就接着说,破虏大炮威力依旧,只是在这次战场上,臣还是发现了一个同样的弊端,那就是装填火药速度很慢!
所以臣在琢磨着,用麻布将定量的火药包裹起来,做成炮弹的底火,在战时只需将底火包塞进去,如此一来,就会大大缩短装填火药、炮弹的时间!”
不等李二发话,云二看着他说道:“陛下,这次虽然吐谷浑慕容顺交还了抢去的枪支,但势必此子绝对已经私藏了图纸!”
李世民点点头:“无妨,朕要给你看个东西,王德,把东西给朕拿来。”
在云二的疑惑目光下,王德拿出一把被长布包裹的步枪拿了出来。
李世民接过步枪,一把扯开了包裹的长布,赫然显露在云二眼前的就是自己所画的后世栓动步枪!!!
看着云二那副吃惊的模样,李世民将栓动步枪一把扔给了他。
看着手中的栓动步枪,云二激动不已!他娘的!要是这次去干吐谷浑,手中拿的是这把栓动步枪,还会被冲阵?老子五千人马绝对能压着那五万精锐揍他娘的!
“陛下!这是栓动步枪!阿良那小子什么时候做出来的?能不能让臣打两枪试试成色?”云二翻来覆去的查看着手中的步枪。
云二此话一出,不知无舌从那里窜了出来,那副虎视眈眈的模样像是从来没和云二认识一样。
“行了,无舌,给他拿五发子弹,让他过过瘾,他要是想对朕有什么想法,早就有无数的机会动手了。”李世民允了云二的要求。
众人兴奋的来到殿外广场上,一百步开外早有侍卫立起了靶子。
云二熟练的拉开枪栓,将五发子弹全部压入了弹舱内,随后咔嚓一声将子弹推上膛,随即举枪瞄准靶场。
“砰!”
“咔擦!”
“当!”
云二熟练的拉枪栓退弹壳,看着散发着热气的黄铜弹壳在地上弹跳了几下,他竟然一时之间感到有些恍惚,在后世自己都没任何机会摸到枪械,却在这一世摸到了枪炮!
云二扭头看见李承乾有些跃跃欲试的表情,当即对他说道:“太子殿下,您要不要来试两枪?”
李承乾眼底流露出一副渴望的表情,但他却在第一时间看向自己的父皇,李二自然听到了云二故意的对话。
“乾儿,想去就去试试,将来你也是要去战场上见识见识战争的残酷,为君者,要学的东西可比臣子多得多!”
李承乾躬身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