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碎片的星尘成分确认后,实验室的氛围多了几分复杂。一方面,古外星物质与虫洞的关联让调查有了明确方向;另一方面,火球区废弃工厂的阴影、穿蓝色工装的神秘人,都暗示着2010年的时空异常或许并非单纯的“自然爆发”,背后可能藏着人为干预的痕迹。而在所有线索之外,叶晓云眼中挥之不去的、对当年外婆的牵挂,让团队有了一个特殊的决定——尝试一次“非干预性时空传讯”。
此次的穿越媒介,是一只泛着陈旧光泽的铝制保温瓶。瓶身呈银灰色,表面有几道轻微的磕碰痕迹,瓶盖内侧刻着一个模糊的“叶”字,是叶晓云外婆年轻时常用的物件。早在半年前的媒介筛查中,团队就发现这只保温瓶能与1975年外婆家的厨房产生时空共鸣,当时还成功传递了一小把晒干的茉莉花,验证了它“锚定家庭场景、传递小型物品”的特性。
实验室的东北区域被改造成“时空传讯区”,核心设备是一台“时空传讯舱”——它比穿越舱更小巧,呈长方体,内部铺着一层能增强能量共鸣的星尘涂层,舱底嵌着一个与保温瓶底部完全契合的凹槽。传讯舱的侧面连接着能量调节仪,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保温瓶的能量波动曲线,以及目标时空的锚定进度。
“选择保温瓶,一是因为它的‘家庭场景锚定’特性最稳定,能精准定位到2010年晓云外婆家的厨房;二是它的能量波动温和,不会引发时空紊乱。”老陈正在调试传讯舱的能量输出,手指在键盘上轻点,“但传讯和实体穿越、记忆同步不同,我们要传递的是‘信息’,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伦理边界。”
他顿了顿,看向叶云天和林月瞳:“如果我们传递的信息过于明确,比如直接说‘下午会有虫洞,不要坐101路’,很可能会改变历史轨迹。一旦晓云真的没上车,后续的公交车穿越事件、我们现在的调查,都可能消失,引发时空悖论。”
林月瞳点点头,指尖萦绕着淡淡的蓝色水光,轻轻拂过保温瓶的瓶身:“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非干预性’原则。信息不能提及‘穿越’‘虫洞’‘时空异常’这些超出2010年认知的词汇,只能用模糊的‘天气异常’来暗示,建议‘推迟出行’,把选择的权利留给当年的晓云和外婆。这样既传递了预警,又不会强行改变历史,即便预警没起到作用,也不会引发时空悖论。”
叶云天看着手中的纸条,那是一张普通的白色宣纸,上面用黑色墨汁写着一行简洁的字:“2010年3月15日下午,城郊路段可能出现天气异常,建议推迟出行。”字迹是林月瞳写的,工整而温和,没有任何多余的信息。他反复确认了几遍,才将纸条折叠成小巧的方块,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瓶的内胆——团队特意改造了保温瓶的内胆结构,留出了一个密封的小夹层,既能保护纸条不被损坏,又不会影响保温瓶的能量共鸣。
“这样应该可以了。”叶云天将保温瓶放进传讯舱的凹槽里,保温瓶底部与凹槽的能量触点贴合,瞬间亮起一道微弱的银蓝色光芒,“即便外婆或晓云看到了,也只会觉得是某个好心人的提醒,不会怀疑到时空穿越上。”
叶晓云站在传讯舱旁,目光紧紧盯着那只保温瓶,眼眶微微泛红。这只瓶子她太熟悉了,小时候外婆常常用它给在学校的她装排骨汤,瓶身的磕碰痕迹,还是有一次她不小心摔在地上留下的。“不知道外婆看到纸条后,会是什么反应。”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如果……如果她真的能劝我推迟出行,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林月瞳轻轻握住她的手,语气温柔却坚定:“晓云,我们不能强求改变过去。但这次传讯,至少能让你知道,当年我们拼尽全力想要保护你;也能让你外婆的牵挂,有一个落点。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对现在的一种慰藉。”
叶云天也点头:“而且,即便预警没来得及传达,这张纸条也可能成为一条线索,印证2010年的异常并非偶然。”
一切准备就绪。老陈按下控制台的启动键,传讯舱的能量调节仪开始输出稳定的银蓝色能量,顺着凹槽的触点流入保温瓶。保温瓶的瓶身逐渐亮起,表面的磕碰痕迹仿佛被能量填满,泛着温润的光泽。它的能量波动曲线与传讯舱的能量曲线逐渐重合,屏幕上显示“时空锚定率99%,目标场景:2010年3月15日上午11点,叶晓云外婆家厨房”。
“能量稳定,传讯准备就绪,倒计时10秒!”老陈的声音响起。
叶晓云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着传讯舱。
“10、9、8……3、2、1,传讯启动!”
随着指令落下,传讯舱内爆发出强烈的银蓝色光芒,保温瓶被能量包裹,瞬间变得透明,随后缓缓消失在凹槽中,只留下一道淡淡的能量轨迹,很快便消散无踪。控制台的屏幕上跳出绿色提示:“传讯成功,保温瓶已抵达目标时空,能量残留正常。”
2010年3月15日上午11点,叶晓云外婆家的厨房。
这是一间老式的土坯厨房,墙壁被烟火熏得有些发黑,屋顶挂着几串风干的辣椒和大蒜,灶台是用青砖砌成的,上面放着一口铁锅,锅里还残留着早上煮面条的痕迹。阳光透过厨房的小窗户照进来,在地面上投下一块小小的光斑。
突然,厨房的八仙桌中央,空气微微扭曲,一道银蓝色的光芒闪过,那只铝制保温瓶凭空出现,稳稳地落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咚”声。光芒散去,保温瓶恢复了原本的模样,仿佛一直就放在那里。
没过多久,外婆端着一盆刚洗好的青菜走进厨房,准备做午饭。她一眼就看到了八仙桌上的保温瓶,愣了一下——这是她的瓶子,早上明明放在堂屋的柜子上,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厨房?
她走过去,拿起保温瓶,感觉和平时没什么两样,沉甸甸的,似乎装着东西。她拧开瓶盖,里面没有排骨汤,也没有热水,只有一张折叠的纸条,卡在内胆的夹层里。
外婆疑惑地取出纸条,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工整,写着“2010年3月15日下午,城郊路段可能出现天气异常,建议推迟出行”。
“这是啥呀?”外婆喃喃自语,眉头皱了起来。她不认识字,但能认出上面的日期“2010年3月15日”,也能猜到大概是提醒注意天气的。她拿着纸条,走出厨房,找邻居家的识字老人看了看,确认了纸条的内容。
“会不会是哪个好心人知道晓云下午要去城里,特意提醒的?”邻居老人猜测道,“最近天气多变,城郊那边又是荒原,容易起雾,推迟出行也稳妥。”
外婆心里咯噔一下。晓云中午吃完饭就要坐101路去城里,她本来就有些担心,现在看到这张莫名出现的纸条,更是心神不宁。她虽然觉得奇怪——好好的纸条怎么会出现在保温瓶里,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真的出什么事,她可怎么活?
午饭时,外婆几次想跟晓云说纸条的事,但看着女儿明亮的眼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知道晓云盼这次城里之行盼了很久,是去参加一个重要的面试,要是因为一张莫名的纸条让她推迟,晓云肯定会不高兴。而且,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纸条的来历,总不能说“瓶子里凭空出现的”吧?
纠结之下,外婆最终还是没说。她只是反复叮嘱晓云:“路上一定要小心,到了城里赶紧打电话,要是天气不好,就先找个地方躲一躲,别着急赶路。”
晓云笑着答应:“知道啦外婆,您放心吧,我到了就给您打电话。”
中午一点,晓云背着红布包,拿着车票,告别外婆,踏上了去车站的路。外婆站在门口,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口,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下午五点,外婆实在忍不住,拿起老旧的翻盖手机,拨打晓云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却是“您所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音。她又打了一遍,还是一样的结果。她想起纸条上的“天气异常”,想起邻居说的“城郊容易起雾”,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外婆每隔十分钟就打一次电话,电话始终无法接通。她坐立难安,先是去找了林月瞳的祖母打听,又去村头的车站询问,得到的都是“没看到晓云回来”“101路下午好像没从城郊过来”的消息。
夜深了,外婆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纸条,眼泪无声地滑落。她不知道晓云到底出了什么事,只能一遍遍地祈祷:“老天保佑,我的晓云一定要平平安安的。”
后来,这张纸条被外婆小心翼翼地夹在了家里的旧相册里。相册里都是晓云从小到大的照片,有刚出生时的襁褓照,有上学时的红领巾照,还有20岁那年在粮仓前拍的照片。外婆觉得,这张纸条是提醒她要好好等着晓云回来,是她的精神寄托。
时间一晃,十六年过去。
2026年4月,叶晓云在叶云天和林月瞳的陪伴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外婆家。外婆已经去世三年了,房子是亲戚帮忙照看的,里面的陈设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晓云想把外婆的旧物整理一下,留作纪念,尤其是那本旧相册。
她在堂屋的柜子里找到了相册,封面已经泛黄,边角有些磨损。她轻轻翻开,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勾起了无数回忆。翻到中间一页时,一张折叠的白色纸条掉了出来,落在了桌面上。
晓云愣了一下,弯腰捡起纸条,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2010年3月15日下午,城郊路段可能出现天气异常,建议推迟出行。”
这熟悉的字迹,这精准的日期——叶晓云的身体瞬间僵住,脑海中轰然一响。她猛地想起,2010年3月15日,正是她失踪的那天!这张纸条,难道就是当年团队通过保温瓶传递的那张?
叶云天和林月瞳也凑了过来,看到纸条上的内容,都明白了过来。
“这……这就是我们当年传递的纸条?”晓云的声音带着颤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外婆她……她当年看到了这张纸条,是不是很担心我?”
她想起了2010年中午外婆反复的叮嘱,想起了外婆晚上焦急的电话,想起了外婆夹在相册里的牵挂。十六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失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以为外婆只是单纯地担心她的安全,却没想到,外婆当年还收到了这样一张来自未来的预警纸条,承受着双重的煎熬。
“外婆肯定是看到纸条后,心里一直不安,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跟我说。”晓云哽咽着,手指轻轻抚摸着纸条上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外婆当年的温度,“她把纸条夹在相册里,就是盼着我能回来,盼着这张纸条的预警只是一场虚惊……”
林月瞳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眼眶也红了:“你外婆一定很爱你。她虽然没能把预警传达给你,但她的牵挂,一直都在。”
叶云天看着泣不成声的妹妹,心中五味杂陈。这次时空传讯,没有改变历史,没有阻止晓云的失踪,却意外地让晓云知道了外婆当年的牵挂,解开了她心中多年的结——她一直愧疚于自己的失踪让外婆伤心,却不知道外婆当年还曾为她默默祈祷,为她承受了更多的担忧。
“别哭了,晓云。”叶云天递给她一张纸巾,声音温和,“外婆如果看到你现在平安回来,看到我们正在努力查清当年的真相,一定会很欣慰的。这张纸条,不仅是我们传递的预警,更是外婆爱你的见证。”
晓云擦干眼泪,紧紧攥着纸条,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嗯。我一定要查清当年的真相,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外婆。那个火球区废弃工厂,那个穿蓝色工装的男人,还有那些星尘粉末,我一定要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让我遭遇那场时空风暴。”
团队带着这张意义非凡的纸条回到了实验室。虽然传讯没有改变历史,但它印证了保温瓶穿越方式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它让叶晓云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愧疚,坚定了与团队一起追查真相的决心。
“接下来,该轮到老铜镜了。”叶云天看着能量罩中那面镜面模糊的老铜镜,眼神锐利,“它曾反射过2070年的未来影像,这次我们反向操作,用它回溯2010年的博物馆场景,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个穿蓝色工装男人的更多线索,以及罗氏家族与虫洞的关联。”
实验室的灯光下,那张泛黄的纸条被妥善保存在透明的展示盒中,与那块含星尘成分的金属碎片并列摆放。它们一个承载着亲情与牵挂,一个隐藏着科幻与谜团,共同推动着时空回溯计划向前迈进,朝着2010年那场时空异常的核心真相,一步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