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着镜子里那张16岁的脸,深吸了三口气。
16岁?不对,刚才系统说原主报了公务员岗位,16岁根本没资格报名。等等,我刚才是不是搞错了?伸手摸了摸脸颊,细腻得像剥了壳的鸡蛋,可记忆里沈糖的身份证明明是25岁—。
“难道是太紧张看花眼了?”我揉了揉太阳穴,转身翻抽屉找身份证。指尖触到硬质卡片的瞬间,心跳突然加速,这感觉太熟悉了,就像前三次裸考进考场前的慌乱。
身份证上的照片确实是镜中人,出生日期清晰地显示着25岁。原来不是脸变年轻,是这具身体本就保养得极好。我对着照片里笑出虎牙的自己叹气,25岁,卡在考公黄金年龄的尾巴上,报了个百里挑一的岗位,还只剩八天复习时间。
书桌上堆着半人高的资料,《行测5000题》的封面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申论范文集里夹着密密麻麻的荧光笔标注。看来原主不是完全摆烂,只是……这些东西在我眼里和天书没两样。
“八天,行测加申论,还要考第一……”我把脸埋进资料堆里,纸张的油墨味呛得人发晕。突然摸到个硬壳笔记本,翻开一看,第一页就写着“沈糖的备考计划”。
字迹娟秀,计划却写得横冲直撞:
“3月1日-3月5日:刷完行测所有模块真题”
“3月6日-3月8日:专攻数量关系弱项”
“3月9日-3月15日:每天一套行测+一篇申论”
今天是3月7日,原主的计划刚好卡在专攻数量关系的阶段。我盯着笔记本上“数量关系错题整理”几个字,突然想起自己前三次裸考,数量关系都是直接蒙c。
“不行,不能重蹈覆辙。”我猛地坐直身体,把行测教材翻到数量关系那章。排列组合、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跳出来,看得我眼皮直打架。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楼下传来早点摊的叫卖声。我摸了摸肚子,才想起自己从醒来到现在只灌了一大杯凉水。可一想到293个人里要考第一,这点饿根本算不了什么。
“先从最简单的开始。”我拿出草稿纸,对着教材上的例题一步步演算。第一道题算错了,第二道也错了,第三道好不容易对了,却花了快十分钟。
“这样下去不行啊。”我抓了抓头发,忽然瞥见桌角的计时器。原主居然还准备了这个?我把计时器调到十五分钟,“就练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后必须休息。”
集中注意力做题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等计时器响起,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做对了三道题。虽然速度慢得离谱,但总比全蒙强。
“有进步,有进步。”我给自己打气,起身去厨房找吃的。打开冰箱,里面只有牛奶和几个鸡蛋。看来原主为了备考,连买菜的时间都省了。
煎了个鸡蛋,热了杯牛奶,我边吃边想:申论怎么办?行测还能靠刷题找找感觉,申论完全是我的弱项。前几次考申论,我都是想到哪写到哪,分数低得可怜。
“对了,原主不是有申论范文集吗?”我三口两口吃完早饭,冲回房间翻出范文集。随便翻开一页,里面用红笔标注着“论点清晰”“论据充分”“结构严谨”。
“原来还能这么分析。”我学着原主的样子,在范文旁边写批注。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
中午简单吃了点面包,我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脑子里全是各种公式和范文套路,混乱得像一团浆糊。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妈”。
我心里咯噔一下,原主的妈妈?我该怎么应对?
深吸一口气,我按下接听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喂,妈。”
“糖糖,复习得怎么样了?”电话那头传来温和的女声,“妈今天炖了鸡汤,下午给你送过去?”
“不用了妈,我这边资料太多,不方便。”我下意识拒绝,说完又觉得不妥,赶紧补充,“等我考完试就回家喝您炖的汤。”
“那行,你自己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妈妈叮嘱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我突然觉得鼻子有点酸。上一世,我妈也是这样,每次我考公她都比我还紧张,却从来不敢给我太大压力。
“这次一定要考上。”我握紧拳头,不仅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也是为了不辜负这份期待。
下午继续刷题,傍晚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原主有没有报培训班?现在报肯定来不及了,但或许有网课资源?
我打开原主的电脑,果然在d盘里发现了一个叫“备考资料”的文件夹。里面除了历年真题,还有好几个G的网课视频。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兴奋地点开数量关系的网课,老师讲得深入浅出,比自己啃教材容易多了。
就这样,白天刷题看网课,晚上做套卷写申论,日子过得像上了发条。中间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尤其是看到行测分数一直徘徊在六十多分的时候。
但一想到293这个数字,想到系统那句“务必一定完成”,想到电话里妈妈温和的声音,我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第八天晚上,我做了最后一套行测真题,分数终于突破了七十分。虽然离第一名还有差距,但比起刚开始,已经进步了太多。
“明天就要考试了。”我把准考证和身份证放进透明文件袋,忽然想起自己还不知道沈糖这个名字为什么耳熟。
“算了,先考完再说。”我躺在床上,脑子里却异常清醒。这八天像过了八个月,漫长又充实。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努力过了。
这样想着,我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我走进了考场,下笔如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