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的时候,苏暖暖终于问清楚了白云家的具体位置。
原来是在茶山公社的白头村。
白云的父亲叫做白铁头,母亲叫高小兰。
苏暖暖和楚明州也算是白云的老师,空着手登门不太合适,两人决定带一些吃的过去。
下午,苏暖暖、楚明州、熊力和希轮就往白头村的方向走去。
白头村在深山之中,山路陡峭,不适合骑自行车。四人就决定步行。
穿过热闹的县城,在县城与村庄的交界处,这段路还算平坦,苏暖暖四人就租了一辆牛车。
牛车很稳当,一路上,苏暖暖和楚明州两人也欣赏了南省的美丽风景。
到了走山路,几人才从牛车上下来。
这个年代的路,是靠村民走出来的。
蜿蜒的山路又窄又陡,只能容纳两个人前行,下面就是看不见底的悬崖,看上去很是吓人。
好在这段时间天气干燥,没有雨水,不然路会更加难走。
四人都是心理素质强大的人,没有被这小小的山路吓到。
不过,在走山路的过程中,熊力和希轮还是牢牢地将苏暖暖和楚明州护在了里侧。
保护楚明州是任务;保护苏暖暖,单纯是因为这段时间许多美食的投味。
自从楚明州来到苏暖暖身边,生活质量呈现断崖式地上升,熊力和希轮两人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所以,保护苏暖暖,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重要的是,在和苏暖暖相处的这段时间,苏暖暖将两人以前训练和做任务时留下的暗伤,都治好了。
两人也是十分感谢苏暖暖。
走了大概大半个小时,苏暖暖几人才在山涧中看见村落。
顺着白云给的位置,苏暖暖四人找到了白头村。
四人一进村子,就吸引了大爷大妈们的注意。
他们的衣着很有特色,外面是蓝色,里面是黑色打底,腰间别着许多各色各样的小葫芦,有的女人头上还带着银饰。
这极具民族特色的打扮,一看就是少数民族。
看着和白云穿的差不多的村民,苏暖暖就知道没有找错人。
有一个扛着铁锹的大叔,从山腰走来,见到苏暖暖,就问道。
“你们来我们村找谁?”
虽说是在询问苏暖暖,但是他的眼睛一直放在苏暖暖身后的三个男人身上。并且,大叔把手里的铁锹握的死紧。
苏暖暖估计,只要他们有不好的想法,大叔这一铁锹就会落在他们身上。
除了大叔,苏暖暖还发现,他身后的几个村民眼神警惕地看着他们,手摸着腰间的几个小葫芦,像是随时要放出什么东西似的。
苏暖暖看到这一幕,眼皮抽了又抽。
她记得前世看过的一个小视频,一个苗族女孩直接让一条长虫从自己嘴里钻出来,又钻进去,老吓人了。
苏暖暖不知道苗族有没有传说中的蛊,但是肯定有虫。
一想到那多脚、乱动、还有毒的小玩意,苏暖暖就一阵头皮发麻。
楚明州三人也感受到气氛的紧张,将苏暖暖护在了身后。
三人一动作,对面的村民就更紧张了。
他们向前一步,眼见有人就要打开腰间的小葫芦,苏暖暖赶紧开口,道。
“同志们,你们好呀。我们是鲁山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来白头村,是来找白云的家长白铁头和高小兰的。”
听到熟悉人的名字,一些村民放松了警惕。
但是,领头的大叔还没有放下手里的铁锹,他依旧警惕地问道。
“你们找铁头家干啥?”
这人是白头村的大队长,名叫白大善,和白铁头是堂兄弟的关系。
虽然苏暖暖准确说出了白铁头一家的名字,但在没有弄清楚苏暖暖几人来村里的原因之前,白大善是不会放苏暖暖几人进村的。
苏暖暖见此,也没有气恼。
她笑着对白大善说道。
“我们除了是医生,还是鲁山县赤脚医生的培训老师。我们听白云同学说,她家里有茶树苗,我们想要换两棵回去。”
说完,苏暖暖还将手里提着的东西,打开给白大善看。
麻袋的口子很大,白大善抬眼,就看见了袋子里的一罐奶粉和一大袋杂粮面。
看见粮食的瞬间,白大善眼睛都瞪直了。
只粗略地看一眼,白大善就估算出袋子里的杂粮面少说就有五十斤。
这些粮食在外面看,不算是什么。但是,在白头村可不得了。
白头村就位于山里,每年粮食产量极少。他们每天吃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山里的蘑菇和地里的野菜。
粮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放开吃。
可想而知,苏暖暖带来的那么多杂粮面对高大善的冲击力有多大。
在来的时候,苏暖暖和楚明州就讨论了。
根据打听到的白云家的情况,她家里肯定很穷,而且很有可能到了吃不上饭的程度。
因此,两人决定拿一些粮食,半送半换给白云一家。
考虑到白云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弟弟,苏暖暖又拿了一罐奶粉出来。
看着那么多好东西,后面听完全程对话的村民,就忍不住开口,道。
“我家也有茶树苗,你跟我换就成。”
高大善听到后,眼睛往身后开口的人一瞪,道。
“就你话多!没听见,人是过来找铁头的。”
说完,高大善就把手里的铁锹往旁边一扔,换上一个和善的笑容,对苏暖暖道。
“女娃子,我是白头村的大队长,白大善。你是来找铁头的吧。我知道他们在哪里,你跟着我来就成。”
话是对着苏暖暖说的,但是白大善的眼睛一直看着苏暖暖和楚明州手里的袋子。
这前后反差巨大的两幅面孔,让苏暖暖抽了抽嘴角。
同时,她也是深刻地感受到白头村是多么的贫困。
她点了点头,道。
“行,大山叔,劳烦你带路了。”
白大善笑得那叫一个慈眉善目。他拨开人群,领着苏暖暖几人往村中央的方向走去。
边走,他还不忘驱赶身后跟来的村民。
苏暖暖走在中间,敏锐的五感,让她能够清楚地听见被驱赶村民的小声议论声。
“老狗腿!不跟就不跟。”
“凭啥我们不能去,我家也有茶树苗。”
“早知道前几年就让我家娃也竞选大队长了!”
“又想着铁头一家,大队长真不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