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开战的消息后,朱由检也没顾得上刚刚散朝,旋即就派人将各个大臣给叫了回来,同时又召在京的中下层官员立即入宫听政。
这一消息,在经过朱由检的传播后,很快就传遍了京师的各个角落。
而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整个中枢高层瞬间就变了脸色,哪怕是以周延儒为代表的“不变”派也黑了脸。
因为,此次敌袭是打断了所有人的布局构想!
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张书缘瞬间就暗骂了一声操蛋,赶忙就从六科廊往乾清宫的奉天殿赶。
没错,方才他正准备去商业司大院询问商贸公务,并带人核算筹募资金给袁可立使用。
……
走在前往奉天殿的路上,张书缘是见到了不少人,但同样的是所有人的脸色都与他一样。
“张阁稍等,本阁有事相商。”
就在他刚经过建极殿时,就被温体仁从后面给追了上来。
“阁老是有何事?若是关于他处还请稍后再谈。”
见到温体仁疾步走了过来,张书缘就以为他是要趁机拉帮结派搞人。
“诶,无关他事,乃是关乎此役。实不相瞒,我户部眼下已捉襟见肘,若要大规模出兵,这实乃是要打断所有事项之进程。”
温体仁的脑子转的很快,尽管他是想要借机搞人,但他再想要搞人的前提下是要先保障好眼下之军事,若此事无法保障好,那等待他的结果绝对是会被朱由检给撸下来!
“唉,阁老之言,书缘心中有数,但我商司眼下……”
听到这话,张书缘也是吐了口浊气,因为他商业司的利润还是太少了。
“书缘要不这样?此后勤之事由你我二司牵头,以最快的速度征集银饷。”
二人是一边走着一边商议。
“可以,不过阁老,事先言明,你我二司主管不同,我司之海贸决不可受之影响。”
“书缘放心,本阁之意是要你部配合户部征集现银,海外贸易之事…本阁不触及。”
温体仁是严肃的开口。
而他的意思是这样的,户部是朝廷的征税衙门,但其想要以极快的速度征集到足够的现银,就需要商业司提供详实和确着的商户资产清单,以才可避免浪费精力去和商户们打交道查账。
pS:明清的户部是只管征税,对于商户的情况基本就等于是两眼一抹黑,只要人能交出来朝廷要的银子就行,所以他们也不会去管人在交完银子后,还能不能继续做生意。
“既然如此,那待大朝结束后,我便着毕际壮将南北商户清单交于阁老。”
见他没趁机将手伸到自己底盘的深处,张书缘就松了口气。
的确,这自从有了商业司后,户部便就不能在做那无所顾忌的强征之事了,因为它一旦开始强征,第一个收到损害的就是张书缘,因为一旦商人开始造反,但对国家来说,绝对是要比农民还要可怕的!
确定了两个合力搞钱之后,不多时便就抵达了奉天殿。
而此时的大殿内,朱由检是早已等待多时了。
随着大臣们的陆续回归,朱由检便就开起了大朝会。
“诸位爱卿,想必也知道了边关大事。对此,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便就左右看了起来。
“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应速速决断,派遣天军救援我大凌河城!”
这第一个出来说话的,乃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姚宗文。
虽然他姚宗文是与辽军有旧怨,但熊廷弼已死,再加上此役又事关国家大义,所以他姚宗文便就抛弃前嫌站到了大义这一边。
“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应大规模动员。若是大动干戈,其势必会影响到我朝改革的方方面面。故此臣紧奏,我朝应派使者与其沟通,若能使其退却,那与我朝而言便可不用大动干戈,消耗元气。”
随着姚宗文带头表示应战了,而那主和派的都察院御史兼巡按江西,陕西,对两地的范复粹就斗胆挺身而言了。
他范复粹的话很是简单,其一是若能不起大战的话,那就对他个人来说是就可建功立业,传名四方。其二是大战若起,那在他看来辽军是怎么也打不过建奴的,与其耗费百万粮饷,还不如将其投入到建设之中。
的确,范复粹想的没错,在历史上大凌河城一战,大明这边是惨败的,不但付出了大量粮饷,还死了不少将领和士兵,以至于此役过后,大明军队就再也没有勇气出城跟建奴野战了。
……
就在范复粹的话音落下之时,身为当朝兵部尚书兼四朝国柱的孙承宗就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此事臣以为当立即采纳袁大人之策,征招我北方各所之精锐,组成靡靡大军,进攻辽东腹地!而至于范御史之言,此乃祸乱军心之论,臣恳请陛下罢黜此论!”
孙承宗是有战略眼光的,虽然此时大动干戈是有泼天坏处的,可若是不动,那其后果也是不容小觑的,因为一旦朝廷选择安兵不动,不但大凌河城要丢,辽军的士气更会瓦解,并加速局势恶化。
所以照此长远看来,此战朝廷非但是要应战,而且还要打出个胜仗不可!
因为,这局势已经是没有比眼下更坏的了。
随着孙承宗的开口,在场的一些懂兵之人也陆续开了口。
可虽然是有不少懂兵之人,但那不懂兵事的人则是更多,而他则是把目光放在了国家内政之上,主张先清积弊,然后再讲作战。
的确,在此时的朝中,文官依旧是占据着强势地位,哪怕是此战有六成的把握,他们多数也不会选择去应战!
因为,这打仗是要花钱死人的,而且这整不好,花的钱还是要从他们兜里掏的!
听着满朝文武的言语,朱由检是烦心不已,只觉的此事是左右为难。
这还是那句话,战则损,不战则败,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对朝廷来说是一件伤及根本的要事!
“两位爱卿,谈谈你们的看法。”
聆听了半晌各种谏言,朱由检就深吸了口气,把脑袋转向了最重要的户部和商业司。
话音落下,张书缘就与温体仁对视了一眼。
而在这前一天,温体仁就看出了皇帝的心思,能大概猜出他的想法,而若非如此的话,他也不至于在入殿前找张书缘谈话了。
“启奏陛下,此战微臣赞同。而臣之所以赞同,原因有二!一是若我朝选择退避三舍,定然会使其膨胀,进而贪图更多之利。二不战,则我朝将会错失良机,陷入长久争斗之下,而若陷入此事之中,那我朝还如何专心注注的清理积弊?”
“故此,臣自袁老督师述职之后,便责令我户部展开了严算,若要行毕功于一役的话,按四个月为计算,我朝则需一百一十八万九千石粮草及十九万五千石草料供养,军饷则需三百四十万两。新式火器需十五万支(火器兵每人带三支枪轮替),弹药需四百二十万发。火炮则需一千八百门各色火炮,弹丸按每日十五发计算,四个月则需三百二十四万枚。”
温体仁准备的相当妥当,当即就开始向满朝文武报账了。
“嗯,冯爱卿,若照此清单,你工部可能供应?”
见温体仁是如此的懂事,朱由检便就慢慢靠向了主战派。
温体仁这清单看似挺大,但实际上却不是一下子让朝廷拿出来的东西,因为这军需物资需要调配。
“回禀陛下,如此军械我部难以供应,具体难处是我徐大人等创造的军械,造价高昂,若是按阁老之言来说,得需二百万两上下……。”
见皇帝过问,冯英这小老头就只得是口舌发苦的出来言语。
而冯英之所以发苦,主要是火炮的弹丸成本太大了,因为眼下的制造业并没有形成标准化,一枚炮弹的造价,可根据火炮种类的不同,而有天差地别的价格。
就比如大佛郎机炮这种大口径火炮,其一枚炮弹的价格是在两百文左右,而小虎蹲炮则也需要五十文左右。
听着工部的叫苦,朱由检就更加脸黑了,他就想不明白,自己妹夫生活的后世国度是怎么生产出那么多强大装备的?
虽然是对这预算心惊,但此时也容不得他再去计较了。
“嗯,既然是有如此计算,那此事户部可能完成?”
心算了一下预算,朱由检就捏着手看向了温体仁,那神色就很希望他能拍胸脯保证,能完成这五百多万两的军饷征收。
“启奏陛下,臣…无把握,但臣愿意一试!”
“好!不愧是我大明的首辅,既然如此,那此战军需就予你全权负责。若是有难尽可言明!”
随着朱由检道出此话,殿内的一众主战派瞬间就欣喜了起来,下意识就想给朱由检叩头喝圣。
“臣遵旨!”
“当然,光你户部办政还是不够的。”说到这,朱由检就抱歉了看了眼张书缘“张爱卿听旨,朕着你商司即刻配合户部征银,若有必要可暂缓海贸一事。另外,惠民坊之利润,需全权暂借户部,待战事结束,再行返还。”
“臣遵旨。”
对于大舅哥的吩咐,张书缘也没生气,他知道朱由检此时的压力有多大。
“嗯,爱卿等免礼。另外,除了你二司要保障军需之外。韩继思听命。”
“臣在。”
“朕着你,待衍圣公府之产到京后,例行造册交于户部。切记其产数额务必详实,不可懈怠作假!”
“臣韩继思遵旨。”
这为了能最大程度的帮到张书缘与温体仁,于是他朱由检决定不过了,将那还未送抵京师的赃银就散了出去。
而他这么处理也没错,因为银子不能变成粮食,而一旦开始征粮,其价格必然会高升,所以,为了以防户部搞不到足够的粮食,他朱由检就只能是选择用这批现银去提早购买了。
聊完了这些经济问题,这接下来自然就轮到了让谁领兵的问题。
对此,勋贵一系当仁不让的就站了出来。
经过一阵的讨论,最终决定由秦良玉率领,张世泽为副将领军出征。
随着人选的确定,满朝文武就对那铁娘子生出了别样的心思,有敬佩,有感叹,亦有攀附结交。
而张书缘对其更是敬佩的五体投地,旋即就决定等战后为她请奏封爵了。
定下了这诸多大计之后,众人本以为就这么散朝了。
而就在这时,张书缘却站了出来,要求礼部配合此次战役了。
对于他的请奏,这殿内的一群人是十分不解,就连朱由检都有些纳闷了。
可张书缘也是懒得跟他们啰嗦,旋即就当庭讲出了顾继申(顾炎武)的豪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虽然这话不是顾继申所写的原话,但其本意却是相同的。
而在场之人,无不是有大学识的,瞬间就被这话震惊了。
在听到这话后,朱由检是欣喜异常,连忙就要求周士朴配合此论行事了。
此次,朝会散去,各司各衙顷刻间就动作了起来。
工部采买,户部征收,商司寻觅大户,而军营卫所则也开始动员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