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退回十天前。
自从盖州之战打响以来,无数的战败军报是如雪花一般的涌入盛京王宫,搞的一众建奴底层文臣是忧心忡忡的,就好似是他后金不日后就要亡国了一般。
面对这诸多的战败战报及海面上的情况,皇太极及范文程等高层却并没有慌乱,他们知道,这眼下的一城一地之得失,不过是局部的得失罢了,其根本就灭不了自家所在。
的确,眼下的大明想要彻底灭掉皇太极是一件极不现实的事!
因为,一是他建奴所占据的地盘很大且还贫瘠,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的步军长期征战。二是明廷的大军因地形、补给等因素根本就无法在野外与他建奴厮杀。
“都说说吧,我大金眼下该如何行事?!”
盛京王宫里,除了阿拜、汤古代及阿巴泰三人不在盛京之外,其余高级将领及权贵是齐聚在了一堂。而皇太极则是独臂抖了抖战报看着他们问道。
听着大汗的问话,以莽古尔泰为代表的武勋贝勒一系就互相交换起了眼神,好似是在确认着彼此的看法。
而文官那边,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高鸿中、杨方兴、高士俊等数人也是在交换着彼此的眼神确认局势判断。
“怎么?昔日里不是都挺能说吗?怎么到了眼下反倒是没话了?啊?!”
瞧见诸臣子是在不断的左顾右盼,皇太极顿时就眯起了眼睛,留下的独臂更是忍不住的敲了敲面前的桌子。
“禀奏大汗,臣代善以为,其敌多如虫蚂定不可克我鞍山之屏障。所以臣以为我军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克我盖州之敌,倘若让其得逞,其定会克通与锦州之要路!”
见亲弟弟问话了,代善便就只好是开口言语了。
“是啊我大贝勒所言不错,敌之锋芒看似是朝我都城而来,但我都城之地却也是易守难攻之所在,这想要攻克我都,其人力物力耗费绝对巨大,搞不好他明廷还会因此爆发内乱!”
“不错,大贝勒与三贝勒所言极是。大汗臣以为我军防务并非要加以侧重,反而要抽调精锐与我南部守军结合从我短错江一隅出发,克复我大金之海岸!若是战局良好,还可趁此攻克敌之复州、金州!”
见自己的大哥说话了,莽古尔泰与阿敏也就起身言语了。
的确,这想要进攻到盛京城下,那大明那边是绝对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才可,甚至他可能还没打到盛京,他明廷内部就会发生动乱了。
“启奏大汗,臣锡翰不赞诸位贝勒之言。”
瞧见一帮人是想摒弃京都去守三义関一线了,身为后金工部参政及领军主将的锡翰便就站了出来反对。
没错,自从皇太极仿照大明典设立了六部之后,旋即就让多尔衮领了吏部、德格类领了户部、萨哈廉领了礼部、贝岳托是统兵部、济尔哈朗则领刑部、工部则是由阿巴泰统领。
而这锡翰虽是他们叔父巴雅喇的五子,但因其聪智及善读汉书的缘故,就被皇太极给委任到了工部做参政了。
“哦?锡翰你这是何意?难不成你不知我都城之地险要?不知我大金的海岸重要?”
瞧见叔父家的孩子出来说话了,代善旋即就对其鄙夷了起来。
说实在的,这不是他锡翰看不清局面,而是他此言乃是由地位及身份而道出的,毕竟这说什么他都是工部的人,这自然就要考虑到建设的问题。
而眼下的后金还不存在“防汉”这种问题,所以他们自然便就敢大胆的搞建设。
“回禀大汗、大贝勒。臣锡翰之所以如此言语,一乃是因我都城南部聚集着超过三万人的大军,虽说我都城之防硬实,地形险阻,但其如此聚众,倘若突入我腹地,这后果……”
说着,锡翰便就走到殿中跪倒在了当场。
“起来吧,锡翰所言也不无道理,你们的看法呢?”
见武人贵族这边是意见不统一,皇太极便就瞧向了范文程等文官那边。
“启禀大汗,臣等的意见是海岸之要不亚于我朝之都,故此臣等以为应当派遣我主力大军防守三义関阻绝其勾连之策。”
这范文程一行还是有很强的能力的,仅是依靠着漫天的战败奏报便就分析出了明军的策略之要。
的确,这漫天的战报看似繁杂,但若细看的话就能得出,其兵锋所指正是来自盖州方向!
“嗯,既然诸位臣公的意见相左,那就听听本汗的意见如何?”
看着殿内的两派人马,皇太极便就单手摆弄着茶盏,且语重心长的开了口。
“这按照眼下战报来看,其兵峰所指应当是我三义関无疑。至于我都城屏外之敌无异于笼中困兽,那毛文龙一部及其后军虽是庞大,但其应当是无法在这糟糕的雪季中穿越那无尽山脉突入我都城。”
“故此,我朝之要应当是放于三义関及锦州方向,而在这两者间,本汗认为其锦州当为我朝行之重点。只要锦州一破,那这漫漫战线便可迎刃而解了!”
皇太极不愧是一雄主,他能够从这诸多斥候的回禀中看出敌军的部署所在。
这在他看来,眼下的辽南一隅,明廷绝对是部署了超过十万人的大军,而倘若是没有这个数字,那他毛文龙绝对是疯了才敢以三万不到的人马冲击汤山一带。
所以,这与跟他在大山里耗着,这还不如以自己的速度优势去玩一出围魏救赵的好,只要攻破了锦州,这必定是会使其大军回防宁远或山海关。而至于毛文龙一部的存活与否,这在他看来就完全不是那么重要了。
毕竟,那毛文龙一部早在先前就遭遇过了自己的打击,而其若是不死,哪怕是再回到皮岛后也要面临明廷与他争权的局面了。
的确,若是大明军队不回援山海关的话,那他就要再来一次己巳之战了,而且这搞不好,他还会因为其不回援的问题,能使得他皇太极打进大明京城呢!
“我汗聪慧,敌之部署应当如此,臣范文程赞同此议!”
听到皇太极是这般看法后,范文程及宁完我几人一思量便就感觉此决议是正确无比了。
“大汗,这若是攻其锦州的话,那我三义関如何处置?就按前天来的奏报,敌在锦州一线的布置绝对是不少于十万人。而如此人众这岂能攻不破我大関,使我都城门户洞开?!”
听着皇太极的言语,阿敏旋即就抓住了他言辞中的漏洞,进而就起身言语三义関的重要性了。
“二哥所言极是,不过他明人可来一场笼中计,那为何我大金不可?要知道三义関一隅乃地处平原之所在,哪怕是任凭其夺下也无法在短时内复刻当年之战备。当然,三义关方向也不得不防,故此依本汗看来,我军可适当放弃些城池要点,专注于盘山、大清堡、广宁、海州的城堡。”
“只要我军能以急速攻克锦州,进我大金可趁其大军在外冲击明都,退我大金可封锁海岸将其大军给围堵于我大金腹地!”
见自己的堂哥出来反对自己了,皇太极想了想便就决出了对策。
“好计策!如以此来,那此战我军便化被动为主动了!”
听到这里,这在场的所有人便就眼中一亮,觉得此略可以试试!
而他皇太极此举也是与大明相当都属于是在赌国运,只要赌赢了那是要什么有什么,而倘若是赌输了,那他们双方的领土内就绝对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权力斗争及叛乱!
“好!既然诸位臣公都同意本汗之略,那我大金就要与那朱由检赌一赌!”
“传令!”
“臣等在。”
“大兄,本汗予你一万三兵甲,务必要使我南方之敌窘困于岫岩一隅,不得前进一步!”
“臣遵旨!”
“二兄,本汗予你一万二兵甲严守我盘山、大清堡、广宁、海州之地,没有本汗之令不得退却或进攻半步!”
“臣遵旨!”
“五兄,本汗予你六千兵甲携我百姓及各部落之守军严防我通远堡一隅!至于毛文龙之部能斩则斩,若不能斩就放其回去!”
“臣遵旨!”
“还有,再给阿拜、汤古代、阿巴泰三人传令,让留守两千步军追击深入之敌,其余之部全速到盘山一带汇合!”
“是!”
而此时的何太善、吴襄、高见、张宏业四人是带兵冲击到了广宁(北镇)以西的六十里外的罗罗堡,并被阿拜、汤古代及阿巴泰三人给围堵在了这里。而为了能够施行大破锦州的计策,皇太极就只好是叫他们回来了。
说干就干,分配好大概的任务后,这三大和硕贝勒就带着人下去研究细节问题了,而皇太极也没闲着,一边同范文程等汉臣研究大战略的细节,一边又动用王族的权力开始强征各部落的壮劳力编入八旗军队了。
仅仅六天不到,皇太极一行便完成了诸多工作,代善更是先行一步前往了岫岩去支援冷僧机了。
……
时间缓缓流逝,大概又过了七天,皇太极一行便冒着大雪风霜集结到了盘山城中。
刚一抵达盘山,皇太极就要来了这里的战报。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他就有些麻了,这除了得知祖大寿失踪在了大业堡(王满沟)一隅外,他还得知了明军的进一步进展。
据守卫盘山的务达海禀报,眼下明廷的锦州方面大军是已攻破了大凌河南段的流水堡、小凌河堡、开州堡、团山堡、狗河塞等九处堡垒,村镇丢失了二十余处。
而明军眼下已行至大叶堡一域,估计再有四天不到就能抵达龙王庙堡了。
听到如此战报,皇太极旋即就坐不住了,看样子这明军的动作很快。
于是他下意识就询问起了敌军的将领及规模了。
“额…大汗,眼下敌领军之人乃其英国公之子,其军将多兵广,据臣判断应当是有十二万上下。”
面对这一问题,守卫盘山的务达海旋即就麻了,心说敌军兵众人广,他一时间也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
“十二万上下?罢了,即刻传令,命阿济格、多尔衮等率我正白镶白二旗出城迎敌,务必要将其给拦截在大凌河以东,不得使其越过绕阳河进攻盘山!”
“是!”
说罢阿济格与多尔衮就出列领命了。
“其余人等休整两日,后天随我出征锦州!”
“末将遵命!”
一声令下,众人就去收拾调配军队了。
很快,两日光阴就过去了。
见大军整备好了之后,皇太极就亲自领兵前往了大凌河。
由于张世泽正率领大军猛攻,所以皇太极所亲率的两万大军就避其锋芒,选择了走盘锦北部的坑沿堡城前往锦州了。
而这一绕,这时间就多花了两天。
等他抵达了大凌河城后,这时间就已是来到了十一月的十八日。
抵达了大凌河城后,见此城的南部是遭遇到了大明勋贵的猛攻,苏布地是正在率人亲自作战,并打算将张世泽给拦腰斩断堵截在南二营子以西。
见此情景,皇太极二话不说就派萨哈廉带三千人去协助苏布地作战了。
在派人去帮助友军了之后,皇太极也并未歇着,反而是带领剩余的大军奔赴到了锦州城下!
此时的锦州城下,由于开始完成袁可立所制定的战略了,所以这锦州以东的周遭就很是空虚,只有不到万余人拱卫在锦州以东的双羊堡一带。
别看这人数很多,但这在建奴的骑兵铁蹄之下却如同是纸糊的一般,皇太极仅用了两天不到就攻克了此地!
……
随着皇太极大军的抵近,袁可立就带着白须凝霜出现在了锦州城上,而他的身后只有赵率教和一万二关宁守军。
老督师,探马来报,皇太极亲率一万九八旗,眼下已至我城下十里之外了。
听到赵率教的禀报,袁可立没回头,只是抚着垛口,凝望着城外夜色,就好似他能穿过这浓浓的夜色与白霜,能够看到那吞噬过无数明军的铁色。
一万二对两万,是个好买卖。
“督师,眼下我城兵卒不足,这是否要叫何总兵他们回来。”
“回来?若叫回来那这一役岂不是要白费?”
看着身旁的老将,袁可立笑了笑,而那笑声就像两块石头在摩擦一般。
“这……”
“这什么?赵将军你听着!”转身看着赵率教的眼睛,袁可立就突然拔高了声音,亦如老龙长吟一般说道,城外是皇太极,其父是拿十三副铠甲起兵、灭了咱们辽东不知多少儿郎的后金大汗。可…咱们是谁?!
咱们是关宁军!是朝廷不知投入了多少所练出来的兵!是守着这条辽西走廊、让鞑子拼了命也过不来的关宁军!
袁可立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了自己的官名令牌。
一万二对两万,哼,听着是吓人。可咱们背后是什么?是锦州,是宁远,是山海关,是万万人的大明!
皇太极想玩围魏救赵,迫使我大军回防,那得先从老夫的尸首上踩过去!
老督师所言极是,既已如此,末将愿为我朝大计赴汤蹈火,还请督师准许末将出城迎敌与其周旋!”
袁可立的这番话很动人,听得赵率教是既感动又决绝,旋即就拔刀出鞘,映着月光就向袁可立请命了。
不用。袁可立说着就走到赵率教的身旁,并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并将手中的命牌递了给他道你守城,我出城。
“老督……”
诶,老夫今年六十九了,若不出意外也就在这几年了。可你们还年轻些,说不准还能看见大明翻身的那天。记住,城在,人在,城亡,你亡。老夫就将这一城老小交给你了!
虽然赵率教的年龄也是挺大的了,但与袁可立的高龄相比,他却也是只能算个“晚辈”,因为他赵率教今年才不过六十有三,是足可在锦州再坚守个近十载的光阴。
袁可立说罢之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去披挂准备了。
“督师……”
看着袁可立离去的苍然背影,赵率教顿时就不知该说什么了。
也许,倘若换做是他也会选择如此吧。
因为,他们这些老将是绝不容许后辈死到自己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