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朕只想做个昏君暴君登基横扫九州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秘战无声神魂至尊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盛唐华章摄政王今天又在哄王妃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21章 松风吹落半山晴,清泉石上漱秋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御书房的烛火被穿堂风掠得簌簌微颤,映着萧桓沉凝如渊的面容。近百册账册从御案堆叠至阶前,牛皮封面已被岁月磨出毛边,最上层那本《江南盐课总账》的纸页上,“损耗三成”四字被朱笔圈得触目惊心,殷红墨迹深透纸背,似要滴出血来。

萧桓指尖抚过账册上的朱砂印记,指节因用力攥紧而泛出青白。他随手掀开一页,目光骤然定格在“兴源粮行代存银五千两”的记录上,旁侧批注的“温侍郎亲嘱”四字小字,让他喉间骤然发紧——温良,那位由他亲自点拨、寄予厚望的吏部侍郎,竟成了贪腐网络的核心枢纽。

“陛下,户部加急奏报。”尚书令楚崇澜轻步入殿,见账册如山堆积,眉心不自觉地拧成川字。他躬身递上一本厚重账册:“周霖率人核查得实,仅天启十六年至天德十八年,盐课、漕运、河工三项要政,被截留的款项已达七十万两——这笔银钱,足够供西北边军半年军饷。”

萧桓捏着账册的指节已泛出死白,声音沙哑得像是磨过砂石:“江南堤坝垮塌,十二户百姓葬身洪流;西北军卒冬衣短缺,三人冻毙于戍楼——这账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百姓的性命、将士的热血。”他将账册重重拍在御案,铜制烛台被震得叮当乱响,“传朕旨意,三省六部即刻入殿议事!这张贪腐大网,必须连根拔起,绝不姑息!”

吏部尚书沈敬之捧着“官员升迁台账”匆匆赶来,恰见萧桓对着账册出神。他趋步躬身递上台账:“陛下请看,温良任内提拔的二十六名官员,均与涉案商号有隐秘银钱往来。这绝非孤立贪腐,而是一张勾连京官与地方的巨网。”萧桓抬眼时,眼底已凝起霜锋:“沈公,这张网,便由你我亲手撕开。”

山居禅意

松风吹落半山晴,清泉石上漱秋声。

竹影横窗人静坐,山月无言照心明。

紫宸殿内,三省长官垂首躬身于阶下,案上摊着萧桓御批的账册摘要,朱红批示字字如铁。楚崇澜率先出列奏报:“尚书省已拟妥核查章程,左仆射裴嵩统筹吏、户、礼三部,专查官员关联与银钱去向;右仆射邢湛执掌兵、刑、工三部,主理追讨军饷、审讯要犯、核验工程,确保权责分明,互不推诿。”

侍中纪云舟紧随其后:“门下省已核查近年相关诏令,发现三封阻挠盐铁改革的拟诏,均出自温良亲信之手,臣已尽数封驳在案。后续所有查案政令,门下省会逐字审核,确保于法有据,不授贪腐者狡辩之机。”萧桓颔首,补充道:“玄夜卫需全力配合。前指挥使因徇私庇护魏党余孽已被革职,现任指挥使陆冰,是朕从京营中破格提拔的忠勇之士,其性铁面无私,必能助你们查清此案。”

萧桓指尖重重点在账册上“七十万两”的字样:“这不是冰冷数字,是大吴的国本根基。楚崇澜,你总领全局,若有部门推诿塞责,可直接参奏;孟承绪,查案诏令须写得明明白白,让天下人都看清朕反腐的决心;纪云舟,你的封驳之权,便是阻断贪腐的第一道关卡;陆冰,玄夜卫的刀锋,要架在所有贪腐者与魏党残孽的颈上!”阶下陆冰玄色披风扫过地面,声如金石叩击:“臣,必不辱命!”

散朝之际,萧桓独留楚崇澜三人,指着账册中“鞑靼奸细”的朱批沉声道:“秦仲自边关奏报,涉案官员竟将漕运路线卖给鞑靼——这已不是贪腐,是通敌叛国!查案途中若遇通敌线索,不必奏请,可先斩后奏!”三人齐声领旨,殿外秋风卷着枯叶掠过,簌簌声响恰似呼应殿内的肃杀之气。

吏部文选司的档案房内,烛火彻夜不熄,沈敬之带着温庭玉、陆文渊逐册核对。“温良天启十五年任文选司郎中,”沈敬之指着升迁台账上的墨迹,“陈言当年因贪墨被弹劾,本应贬谪岭南,却在三月后升任户部主事,账册明确记载‘温宅纳银两千两’,这笔银钱的源头,正是兴源粮行。”

温庭玉虽与温良有堂叔侄之亲,却丝毫不避嫌怨,将从温良老宅搜出的“馈赠簿”双手呈上:“此簿详细记录其贪腐往来——‘刘启赠玉圭一方,求营缮司郎中缺’‘张彬送锦缎十匹,谋科举监考职’,每一笔都与升迁台账严丝合缝。”

陆文渊翻到苏州知府李董的举荐档案,眉峰微挑:“当年臣力荐李董,温良却百般阻挠,称其‘寒门出身无背景,难担地方重任’,如今看来,并非李董无能,而是他不肯同流合污。”他当即提笔拟奏:“请陛下提拔李董为江南查案副使,其久在江南,熟稔地方情弊,可助顾彦一臂之力。”

吏科给事中赵毅携新查线索匆匆闯入:“沈大人,温良还安插三名魏党残孽在地方任职,其中松江知县赵显,借赈灾之名强占百姓土地,账册记载他‘每年分润兴源粮行三千两’。”沈敬之面色一沉,当即下令:“速行文都察院,即刻将赵显革职拿问,押解回京受审!”

沈敬之将吏部核查结果汇总成册,深夜入宫呈给萧桓。萧桓凝视着“二十六名涉案官员”的名单,良久无言。“沈公,”他忽然开口,声音里满是沉痛,“这些人中,有朕当年亲点的进士,亦有你举荐的人才——是朕察人不明,也是你的失察。”沈敬之伏地请罪,萧桓却亲手将他扶起:“将这张网彻底查清,便是最好的赎罪。”

户部银库偏房内,周霖带着王砚、秦焕、方泽核对账册,烛泪堆成小山,彻夜未熄。“天启十七年江南盐课,账册标称‘实收十五万两’,但国库底账仅存十万两,”王砚用银簪轻轻挑起账册的涂改处,“这里竟是用米汤混墨涂改了数字,经火烘烤显影后,清晰可见‘兴源粮行代存五万两’的原迹。”

秦焕捧着漕运账册疾步赶来,脸色凝重如霜:“方泽大人,您看此处——漕运使王乘以‘河道淤塞’为由,申请‘疏通费’三万两,实则仅耗一万两用于治河,余下两万两尽数汇入他的私宅钱庄。账册背面的‘分润’记录上,还盖着温良的私章。”

方泽气得拍案而起,案上账册震得哗哗作响:“漕运是江南的生命线,王承竟敢在粮船上动手脚!”他立刻调阅漕运码头的收粮记录,“账册写着‘运粮十万石’,实际入库仅八万石,余下两万石被他高价卖给粮商,换成银钱私分——这便是去年江南粮价暴涨、百姓无米下锅的根源!”

户科给事中钱溥抱着百姓诉状闯入,声音因愤怒而发颤:“周大人,苏州百姓联名上告,兴源粮行竟用掺沙陈粮冒充赈灾粮,每石加价三倍卖给官府,账册明确记载‘赈灾银截留四万两’,这些民脂民膏全流入温良与粮商的腰包!”周霖勃然大怒,当即拟折:“请陛下下旨,即刻查封兴源粮行,冻结所有涉案钱庄账户!”

萧桓看到户部奏报时,正对着一碗清粥出神。“十五万两盐课,截了五万两;十万石漕粮,卖了两万石,”他缓缓放下碗筷,声音抑制不住地发颤,“百姓吃着掺沙的陈粮忍饥挨饿,贪官却在府中酒肉山珍。传旨周霖,限三日内查清所有银钱去向,一文都不能少!”

御史中丞虞谦带着钟铭、顾彦赶赴江南查案,临行前陆冰亲送玄夜卫令牌:“虞大人,陛下特旨,玄夜卫江南分舵听你全权调遣,若遇地方官阻挠查案,可持此牌先拘后奏,无需请旨。”虞谦接过令牌,见上面“肃贪”二字刻得入木三分,郑重点头:“有陆指挥使这句话,江南查案便无后顾之忧。”

顾彦带着衙役撬开兴源粮行的地窖石板,刺眼的金光瞬间晃花人眼——百两金条整齐码放如墙,旁侧堆积着与各官员的往来密信。一名粮商亲信见状欲趁乱烧毁书信,被随行玄夜卫当场按倒,铁链锁身的声响震彻地窖。“虞大人,按陆指挥使吩咐,粮行所有人员已尽数控制,无一漏网。”玄夜卫小旗上前回话,将搜出的密信双手呈上。

钟铭以巡抚南畿之职亲赴松江,很快查到赵显的罪证。“账册记载赵显‘强占良田百亩’,”他带着受害百姓指认土地,“这些都是百姓祖祖辈辈的基业,他以‘赈灾购地’为名强买,每亩仅给十文钱,转头便以百两白银一亩卖给兴源粮行。”百姓围着他哭诉求情,钟铭当即下令抄没赵显家产,悉数返还百姓。

右都御史梁昱携地方政绩月报赶来:“虞大人,浙江布政使秦仲上报,温良亲信林知县在杭州贪墨农桑补贴,账册明确记录‘截留补贴两万两’,尽数用于给温良送礼。秦仲已先斩后奏将林知县革职,正等候朝廷发落。”虞谦赞许点头:“秦仲识大体、有担当,可加派他协助核查地方账册。”

虞谦将查获的金条、密信、供词汇总成册,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萧桓翻看金条清单,忽然问楚崇澜:“这些金子,够多少农户购置新麦种?”楚崇澜低头核算片刻:“足够江南一万农户种一季庄稼。”萧桓闭上双眼,良久才睁开,语气坚定:“查抄的所有赃款,全部用于江南农桑补种与堤坝修缮,务必给百姓一个交代。”

刑部大堂上,气氛肃杀如冰,刑部尚书郑衡端坐主审位,大理寺卿卫诵、御史中丞虞谦分坐两侧,案上账册、书信、金条等证物堆积如山。温良被押上堂时,仍强撑着朝廷大员的架子:“臣乃堂堂吏部侍郎,朝廷命官,尔等无凭无据,竟敢擅自拿问!”

郑衡一声冷笑,令卫凛呈上证物:“这是从你老宅搜出的‘馈赠簿’,详细记录你收受刘启玉圭、张彬锦缎,为其谋官的龌龊勾当;这是兴源粮行的流水账,你的私宅钱庄与粮行往来银钱高达数十万两,难道也是旁人诬陷?”温良的脸色瞬间从青白转为惨白,双腿微微发颤。

王承被押上堂时,还在百般狡辩:“截留漕运银实为疏通河道急用,臣绝无贪墨之举!”刑部主事宋昭将漕运账册与收粮记录重重摔在他面前:“账册写明你仅花一万两治河,却虚报三万两;运粮十万石仅入库八万石,余下两万石高价售予粮商——铁证如山,你还想狡辩?”

卫诵起身宣读大理寺复核意见,声音掷地有声:“温良牵头组织贪腐网络,涉案金额七十万两,更通敌泄密,为主犯;王承截留漕运银与军饷,致江南粮荒、边军受冻,罪加一等;张彬借科举监考之机舞弊,败坏选贤风气,同为主犯——三人罪证确凿,无可辩驳。”

萧桓特命内侍省总管冯谦监审,当听到“通敌”二字时,冯谦拍案怒问:“你将漕运路线卖给鞑靼,收受多少好处?还有哪些官员参与其中?从实招来!”温良见所有罪证已被掌握,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瘫软在地招供:“是魏党残孽赵康指使臣做的,他许诺事成后助臣入阁……还有兵部主事李嵩,也参与了通敌之事!”

兵部尚书秦昭接到冯谦密报,即刻带着邵峰、裴衍核查军饷账册。“西北边军天启十八年军饷,账册标称‘足额发放’,但孙越的督查奏报明确写着‘欠饷三个月’,”秦昭指着账册上的签字,“这是李嵩的亲笔签名,他当时分管军饷发放,此事必与他有关!”

边将孙越星夜赶回京城,将边军欠饷册双手呈给秦昭:“蒙帅查实,李嵩与边将李虎相互勾结,截留军饷五万两,更将军粮卖给鞑靼,换得白银三万两分赃。账册上的‘军屯损耗’,实为李虎故意让军屯减产,好将粮食私卖牟利。”

裴衍捧着军需账册赶来,气得浑身发抖:“李嵩还虚报军需开支,账册写着‘采购军衣一万件’,实际仅发放六千件,余下四千件的衣料款全被他贪墨。去年冬天,西北三名士兵就是因缺衣少食,冻毙在戍边岗楼!”

秦昭即刻入宫奏请萧桓,派禁军副统领林锐抓捕李嵩。林锐带着禁军闯入李嵩府中时,正撞见他在书房烧毁账册,火星溅得满地都是。“人赃并获,你还想销毁罪证?”林锐令士兵将烧焦的账册残片收好,“这些残片足以佐证你的罪行,随我回刑部受审!”

萧桓得知军饷被截、军粮私卖的真相后,龙颜震怒,案上的御笔被扫落在地:“军饷是戍边兵卒的性命,军粮是西北边防的根基!传旨蒙傲、赵烈,即刻彻查西北边军,凡参与通敌、贪腐者,无需押解回京,就地斩首!”秦昭领旨后,当即制定“军饷公开制”,规定军饷发放需将领、士兵代表、兵科给事中三方签字确认,杜绝贪腐空间。

工部侍郎冯衍带着卢浚、江澈赶赴江南,核查堤坝工程账册。“刘启主持修建的堤坝,账册记载‘用石一万方、石灰五千斤’,”冯衍蹲在堤坝缺口处,捡起一块一捏就碎的劣石,“实际仅用六千方劣石,石灰里还掺了大量沙土,这便是去年堤坝溃决、百姓遭殃的根本原因!”

江澈带着老工匠丈量堤坝,拿出工程记录:“账册写着‘工期半年’,实际仅三个月便草草完工,刘启为贪墨工程款,一味催促工匠赶工,根本不顾工程质量。附近百姓说,修堤时还亲眼见他把上好石料拉回自家宅院,用于建造私宅。”

卢浚查到刘启的亲信监工,审得实情:“账册标称‘工匠工钱三万两’,实际仅发放一万两,余下两万两被刘启与监工私分。工匠们稍有不满,刘启便以‘抗旨怠工’相威胁,扬言要将他们充军边疆,故而无人敢告发。”

工科给事中程昱带着新拟的《工程追责令》赶来:“冯大人,这是陛下御批的追责令,明确规定工程主持者需终身负责,即便离任也难逃追责。刘启修建的堤坝出此大错,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也必被抓回问罪!”

冯衍将工程账册与堤坝垮塌的死伤记录一并呈给萧桓,声音沉重:“陛下,江南堤坝溃决,十二名百姓葬身洪水,千亩农田被冲毁,这些损失都该算在刘启头上。臣已令江澈重新修缮堤坝,所用皆为上等石料,费用从查抄赃款中列支。”萧桓点头,眼中满是痛惜:“务必修一座能挡百年洪水的坚堤,告慰死去的百姓。”

御史大夫魏彦卿接到温良供词,即刻入宫面圣,萧桓召来陆冰共同议事。“前玄夜卫指挥使因收受赵康贿赂,对其行踪视而不见,朕已将他打入天牢,”萧桓看向陆冰,目光满是信任,“你从京营百户凭军功一路升迁,朕知你清廉刚正。赵康现藏于法华寺,寺中方丈是他旧部,你带玄夜卫即刻前往,务必将人犯与罪证一并带回。”陆冰沉声应道:“臣即刻启程,若有差池,愿提头来见!”

陆冰亲率玄夜卫精锐突袭法华寺,玄色劲装的卫士如鹰隼般围堵寺院各出口,甲叶碰撞声惊得寺内鸦雀无声。赵康正在佛像后焚烧账册,听到院外动静欲翻墙逃窜,被陆冰掷出的铁链当场缠住脚踝,重重拽倒在地。“赵康,你勾结温良贪腐通敌,还想逃吗?”

陆冰一脚踩住他的手,俯身捡起未烧尽的“复辟计划书”,“有此罪证,足够你株连九族!”魏彦卿随后赶到,踹开佛像检视罪证,怒声道:“以贪腐动摇新政根基,以钱财招揽魏党旧部,以通敌换取鞑靼支持,待时机成熟拥立魏党后裔登基——好恶毒的阴谋!”

赵康被押回京城,面对计划书仍拒不招供。季文彬带着《肃奸录》赶来:“你当年陷害忠良的罪行,沈修都记在《肃奸录》里了;你给温良的密信,我们也找到了,上面有你的笔迹。你以为能瞒多久?”

苏明远将赵康与各地魏党残孽的通信呈上来:“这些信里记着你派人参透武试考题、安插奸细在兵部,还有你让温良克扣军饷,就是为了煽动边军哗变。这些证据,足够定你的谋逆之罪。”

萧桓亲自提审赵康:“魏党倒台已有十年,你还不死心?前玄夜卫指挥使收你好处,纵容你招兵买马,你真当朕一无所知?”赵康冷笑:“大吴的江山,本就该是魏党的!”萧桓怒喝:“陆冰听旨!将赵康凌迟处死,诛其三族!率玄夜卫布控全国,通缉所有魏党残孽,举报属实者赏银百两,包庇者与赵康同罪!”陆冰高声领旨,押着赵康退下,玄夜卫的脚步声震得殿阶发颤。

李董升任江南查案副使后,带着钱溥逐户核查赈灾银发放情况。“账册记着‘苏州发放赈灾银五万两’,但百姓实际只拿到三万两,”李董指着百姓手中的领银凭证,“剩下的两万两被林知县和粮商分了,我们已经追回,现在重新发放。”

秦仲在浙江设立“农桑学堂”,用查抄的赃款购置新麦种。“账册记着林知县截留的农桑补贴两万两,”秦仲将新麦种递给百姓,“现在把这些钱换成麦种,教大家新的耕作技术,今年的收成肯定能翻一倍。”百姓们捧着麦种,激动得热泪盈眶。

顾彦在杭州审理林知县,百姓们围在府衙外请愿:“顾大人,一定要严惩贪官!”林知县见民怨沸腾,终于招供:“是温良让我截留赈灾银和农桑补贴,说这样才能保住乌纱帽。我对不起百姓,求大人饶命!”

钟铭在松江府将赵显的家产分给百姓,指着账册说:“赵显强占的百亩良田,现在还给大家;他贪墨的银子,换成了农具和种子,每户都能领一份。以后谁再敢欺负百姓,朝廷绝不轻饶!”百姓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声音传遍街头。

李董将江南的查案结果上报,萧桓看着“追回赃款三十万两,百姓满意度九成”的记录,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李董、秦仲、顾彦,”他提笔写下嘉奖令,“你们为百姓做主,就是为朝廷分忧。江南的清风,就靠你们守护。”

贪腐案审结后,楚崇澜牵头制定《三省协同查案制》:“以后凡涉及跨部门贪腐,尚书省统筹、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确保查案高效、政令合规。”他将制度草案呈给萧桓,“这样能避免部门推诿,让贪腐者无处遁形。”

沈敬之在吏部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凡提拔官员,需将家产、收入公示三个月,接受百姓和御史监督;还设立‘廉政档案’,贪腐记录终身留存,影响升迁。”他举例道,“以后像温良这样的贪官,再也不能靠隐瞒财产蒙混过关。”

周霖在户部建立“专项账户制”:“盐课、漕运、河工、军饷等款项,都纳入专项账户,由户部、六科给事中、地方官共同管理,支出时三方签字。”他翻开新的账册,“每一笔钱的去向都清晰可查,想截留都难。”

虞谦在都察院设立“跨部门监察组”:“由六科给事中轮流担任组长,定期督查各部门工作,发现贪腐苗头及时查处。”他解释道,“贪腐网络跨部门,监察也得跨部门,这样才能形成震慑。”

萧桓在紫宸殿召见百官,将新制度的抄本放在御案上:“贪腐之所以能成网,是因为制度有漏洞。现在我们把漏洞堵上,再加上百姓的监督,就能让贪腐者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大吴的新政,要在清廉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江南新麦丰收,李董带着百姓在江澈修的堤坝前祭拜。“这堤坝用赃款修的,结实!这麦种用赃款买的,饱满!”一位老农捧着新麦,对着京城方向磕头,“感谢陛下,感谢清官,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西北边关,蒙傲、赵烈带着士兵加固烽火台。“军饷足额发放,军粮充足,”赵烈指着公示的军饷账册,“士兵们都有干劲,鞑靼再也不敢轻易犯边了。”蒙傲点头:“这都是朝廷反腐的功劳,只有内部清廉,边防才能稳固。”

京城的兴邦阁新增了李董、顾彦、江澈等人的名字,与蒙傲、沈敬之等功臣并列。阁前的“民为本”石碑前,百姓们带着新麦、丝绸前来祭拜,孩子们围着石碑认字,听长辈讲反腐的故事。

萧桓带着百官登上城楼,望着京城内外的繁华景象——商旅往来不绝,孩童在街头嬉戏,百姓脸上满是笑容。楚崇澜感叹道:“陛下,贪腐清则吏治明,吏治明则百姓安,这就是盛世啊。”

萧桓接过内侍递来的新账册,上面记着“盐课收入增五成,军饷足额发放,江南粮价稳定”。他轻抚账册,眼底的沉郁终于散去:“这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是百官同心、百姓支持的结果。大吴的清风,才刚刚开始吹。”

片尾

大吴吏治清明,四海升平。江南漕运畅通,盐课收入较三年前翻了一倍;西北边防稳固,鞑靼年年遣使朝贡;河南新麦推广至全国,粮食亩产稳居高位;南疆汉夷同心,学堂里的孩童能用汉夷双语诵读“民为本”。

温良贪腐案成为大吴反腐的里程碑,此后三年,全国贪腐案减少九成。钱溥主持的“廉政学堂”培养了数百名清廉官员,他们奔赴各地,将清风正气带到基层;沈修的《肃奸录》传遍天下,忠良事迹被百姓传颂,贪腐者闻之丧胆。

李董升任浙江巡抚,任内修了三十条灌溉渠,建了六十所农桑学堂,浙江百姓称他“李青天”;江澈升任工部尚书,主持修建的通济河连通南北,成为大吴的“黄金水道”;王砚推出的“民生财政”让国库充盈,百姓赋税却逐年减轻。

中秋佳节,萧桓与百官在兴邦阁设宴,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万家灯火上。远处传来百姓的歌谣:“大吴官,清又廉,粮满仓,边无尘;陛下明,百姓安,盛世景,万万年。”萧桓举起酒杯,对百官说:“这歌声,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

卷尾

大吴之治,历贪腐之劫而愈坚,盖因帝有沉郁之痛,而后有雷霆之策;官有担当之心,而后有破网之举;民有期盼之愿,而后有同心之力。萧桓览账册而心沉,非独为银钱之失,更为民心之伤——此痛,化为反腐之锐刃,终破贪腐之巨网。

贪腐之祸,在私权凌驾公权,在部门壁垒成障,在制度漏洞为隙。温良之流以“同僚相护”为盾,以“暗箱操作”为术,妄图将公器化为私囊,终被三省协同之制、百官执剑之举戳破——此乃大吴治世之启示:治国者,既需铁腕惩腐,更需制度防腐;为官者,既需洁身自好,更需勇斗奸邪。

兴邦阁的功臣名录,一半是破腐之勇,一半是守廉之心;“民为本”的石碑,刻的是百姓期盼,更是百官准则。大吴的盛世清风,从来不是天赐,而是“帝明、官清、法严、民安”四者同心之力。此理传之后世,便是:盛世之基在清廉,清廉之要在制度,制度之魂在民心——这便是大吴留给华夏的治世箴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凤临天下:摄政王的宠妃洪荒第一鸦修仙伏魔记重生后,全家追着我宠我在大明当暴君医圣传征服世界,从鉴宝捡漏开始我和22岁美女老总名剑英雄传网游之青城剑仙鬼市玄医传人网游:开局大秦,我反手举报玩家不正经宗门之说好的一起无情道呢清末:新秩序傅先生,偏偏喜欢你赵原柳莎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体坛全能天王快穿守则:黑化男神,狠狠撩(我家宿主超级萌)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经典收藏复国九灵帝君两界当倒爷,皇帝找我借钱打仗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魅影谍踪晚唐:归义天下大汉奸臣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大明:开局上交双穿门考古学家在秦朝北宋不南渡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幕府将军本纪重生南朝别问,我科举掠爱:错上王爷榻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刺客信条:梦华录唐朝小白领穿越异世娶到美娇娘
最近更新骏驰青霄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谁说神罗不算罗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世子去哪了?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解差传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晚清三杰恩仇录天下一帝秦始皇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