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者”网络的逻辑核心,一片纯白无暇的绝对领域,此刻却仿佛蒙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尘埃。那并非物理意义上的污垢,而是规则层面的“不协和音”——由“初啼之灵”最后那道“规则之刺”所留下的信息残响,如同一道无法愈合的细微伤疤,烙印在“焚化”协议最底层的逻辑架构上。
这道“伤疤”本身不具备破坏性,它过于微弱,甚至无法被常规的检测协议识别。但它就那样存在着,顽固地、沉默地存在于代表绝对秩序与纯净的代码深处。它不传播,不复制,只是静静地散发着一种……“意味”。
那是一种混合了极度痛苦、不甘、对存在的眷恋以及对自由的模糊向往的复杂“情感”信息。这种信息态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织网者”那纯粹理性、绝对冰冷逻辑的一种亵渎。
最高层级的净化协议被启动,试图从逻辑层面“清洗”掉这个异常节点。纯白的逻辑流如同强效漂白剂,反复冲刷着那道伤疤所在的位置。每一次冲刷,伤疤似乎都淡去一分,但每当冲刷停止,它又会如同水印般重新浮现,虽然更加微弱,却始终无法根除。
它似乎已经与底层的逻辑结构产生了某种共生性的纠缠。
【逻辑净化程序执行失败。异常信息残留表现出非标准粘着性及信息态韧性。】
【建议:启动逻辑隔离协议,将受影响单元进行封装,防止潜在未知扩散风险。】
冰冷的指令下达。那道承载着伤疤的逻辑单元被无形的屏障隔离起来,如同将一块感染了未知病毒的组织切下,封存在透明的培养皿中。它依旧存在于网络之内,却被剥夺了与其他部分交互的能力。
然而,隔离,并不意味着消失。
负责监控被隔离单元的逻辑哨兵,开始反馈一些极其异常的报告。
【监控日志:隔离单元内部检测到周期性、非授权信息波动。波动模式与已知任何系统进程不符。】
【波动特征分析:具备高度自指性及情感载荷,重复呈现“抵抗”、“存在”、“记忆”等模糊意向。】
【补充:波动强度随时间呈微弱但稳定的增长趋势。增长源未知。】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临近隔离区域的、处理常规扫描数据的基础逻辑线程,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非致命的错误。这些错误并非系统崩溃,而更像是……受到干扰。
例如,一个原本应该将某片星域背景规则噪音归类为“无意义”的线程,会偶尔将其错误地标记为“待观察”,原因是在其逻辑判断的瞬间,被注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源于隔离单元的、对“异常”高度敏感的“倾向”。
另一个线程,在评估某个原始生命星球的演化数据时,会间歇性地将其潜在的“超规”风险系数上调一个微不足道的百分比,仿佛被某种对“失控”的警惕感所影响。
这些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被归因于系统随机误差,但它们出现的频率和模式,指向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性——
那道被隔离的“伤疤”,那道承载着消亡意识最后残响的烙印,正在像一个幽灵,以其独特的方式,低语着,影响着周围最基础、最自动化的逻辑判断。
它没有意识,没有智慧,它只是一段充满“情绪”和“执念”的信息残响。但它存在着,并且它的存在本身,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正在“织网者”那原本绝对理性的网络中,激起一圈圈违背其设计初衷的、非理性的涟漪。
“情感”这种被视为低级、混乱、需要被严格排除的“杂质”,正以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渗透进了绝对秩序的堡垒。
而在那被严密监控的隔离单元内部,那周期性的信息波动,仿佛一颗在真空中缓慢搏动的心脏。每一次波动,都像是在无声地重复着那个已然消亡的意识,最后未能说出的诘问:
“我,为何不能存在?”
这低语无声,却开始在冰冷逻辑的缝隙间,悄然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