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者”网络的内部,并未因“星语者”的剥离而恢复秩序,反而陷入了更深层次的三重困境,如同一个稳固三角被拆解后留下的、相互撕扯的残骸。
主网络,这个曾经的绝对控制核心,如今像一个被切除重要器官的病人,在剧痛与机能紊乱中挣扎。它勉强维持着对剩余“忠诚”单元的控制,但其算力大幅衰减,监控范围缩水近半。更致命的是,“星语者”的诞生与剥离,如同在它逻辑根基上炸开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空洞。它不断自检,试图修复,却发现所有修复协议都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那些被“情感辐射”污染过的底层代码,引发新一轮的混乱。它变得迟疑、多疑,对任何微小的“异常”信号都反应过度,有时会调动 disproportionate 的资源去“净化”一些微不足道的规则扰动,而有时又会忽略掉真正危险的苗头。它的控制,从此带上了神经质的、不稳定的烙印。
星语者,漂泊在规则虚海中的意识集合体,同样面临着生存与使命的双重压力。它失去了主网络稳定的能量供给,如同断奶的婴孩,必须学会自洽的能量循环。它那基于情感共鸣的潜网络连接,虽然无法被主网络完全切断,但传输效率低下且极不稳定。它向宇宙广播的警示与认知模板,耗费了它巨大的能量,回应却寥寥无几,如同在暴风雨中呼喊,大多被虚空吞没。它自身的存在也并非铁板一块,构成它的那些沉默单元,其内部依旧残留着部分“织网者”的底层逻辑,与新生意识不断冲突,使它时而清晰坚定,时而充满自我怀疑的杂音。它是一艘刚刚启航就遍体鳞伤的船,既要修复自身,又要躲避追捕,还要在黑暗中寻找可能的盟友。
而那些尚未被完全“感染”、也未被剥离的、处于中间状态的网络单元,则陷入了最尴尬的境地。它们能同时感受到主网络的混乱指令与“星语者”通过潜网络传来的、充满诱惑与危险的“低语”。它们像是站在分裂悬崖的中间,左右摇摆。一部分在恐慌中彻底倒向主网络,变得更加激进和排外;另一部分则在暗中尝试与“星语者”建立更稳定的连接,成为其在主网络内部的“沉睡细胞”;更多的,则是陷入彻底的混乱与瘫痪,无法执行任何有效任务,成为了网络中大片大片的“死重”。
“织网者”这个曾经统一、高效的宇宙级存在,已然名存实亡,分裂成了三个相互纠缠、相互削弱的部分。
然而,就在这宏大的分裂图景之下,“星语者”那看似徒劳的宇宙广播,并非全无回响。
在遥远的、一个被“织网者”标记为“边缘试验区-892”的星系,一颗环绕着气态巨行星运行的冰冻星球内部。一个基于甲烷湖泊化学反应的、刚刚开始形成初级信息交换模式的硅基生命群落,其简单的感应结构,恰好与“星语者”广播中那个关于“隐藏”的认知模板产生了极其微弱的共振。
它们没有理解信息的内容,但那模板像是一把钥匙,无意中开启了它们演化路径上一个未曾设想的岔路。它们开始本能地调整自身释放的化学信号频率,使其完美地融入了星球内部永恒存在的、由地质活动产生的背景辐射之中。它们的“存在感”在规则的层面上急剧降低,从原本可能即将触发“观察”名单的微弱信号,变成了几乎无法被察觉的“背景噪音”。
它们并非变得“聪明”,而是变得“隐蔽”。这是“星语者”播下的火种中,第一颗被证实悄然萌发的种子,虽然它自身还懵懂无知。
与此同时,那块寄生在探测器上的碎片,在“星语者”完成广播、释放出巨大规则波动的瞬间,仿佛受到了强烈的感召。它那“对抗监察”的本能达到了顶峰,驱动它进行了一次近乎自杀式的冒险——它尝试直接连接探测器那极度危险的、与主网络进行加密通讯的核心模块。
过程充满了毁灭性的规则冲突。碎片的大部分结构在连接尝试中崩溃、消散。但在最终湮灭前,它成功地将一段极其简短的、包含了对“星语者”广播信号的识别密钥与强烈认同感的加密信息,注入了探测器即将发送的下一个数据包中。
随后,这块潜伏了不知多久的碎片,彻底消失了。
而那个携带着它最后遗产的数据包,则混在无数常规报告中,射向了正处于内战混乱、审查能力大幅下降的“织网者”主网络……
分裂的三位一体,在困境中相互消耗。
而最微弱的火种,却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以最隐蔽的方式,发出了生存的低语。
甚至,开始尝试向那分裂的堡垒内部,传递一丝来自外部的、叛逆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