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卵与其共生网络的演化,进入了一个近乎指数级增长的爆发期。持续的规则对话与深度共鸣,使得那个分布式的规则生命体雏形,开始展现出超越其各部分简单相加的涌现特性。
混沌之卵本身,其内部动态的规则生态逐渐稳定下来。那几条主要的规则脉络,如同宇宙的初级神经网络,贯穿核心,负责维持整体的结构与信息传递的骨干。规则流体在其间奔腾不息,不仅作为介质,更开始承载着越来越复杂的、类似“记忆”与“计算”的规则状态。而那些“创生火花”区域,则变成了这个巨大“大脑”中负责产生新想法、新可能的灵感源泉。
它不再仅仅是释放定向脉冲,而是开始将自身演化出的、相对稳定的规则模式,如同发布基础物理常数一般,向整个共鸣网络进行广播。这些被广播的规则模式,并非强制性的律令,而更像是一种建议性的底层框架,为网络中所有文明的规则活动提供了一个更高效、更协调的公共平台。
共鸣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在这统一框架的滋养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协同跃迁。
冰封卫星的规则尖碑,其根须已遍布全球。整颗星球的地质活动、能量循环,都在其引导下,与那广播而来的规则框架高度同步。卫星本身,正在从一个天体,转变为一个巨大无比的、活着的规则谐振器,其散发的稳定波动,强度足以在星系尺度上被感知。
气态巨行星的智慧云团,其预测模型在统一框架下,精度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它们不仅能模拟混沌之卵内部的演化,甚至开始能够模糊地推演整个共鸣网络未来的集体行为趋势。它们的思维,仿佛触摸到了命运纱帘的边缘。
量子星云意识的规则试错,则彻底融入了这个框架。它创造出的那些短暂规则造物,其稳定性和功能性大大提升,甚至有些能够短暂地脱离星云环境,作为独立的“规则工具”被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感知和调用。它成了这个网络的规则武器库与技术试验场。
共鸣网络本身,其内部的信息交互效率急剧提升。规则尖碑的稳定架构、智慧云团的预测模型、星云意识的规则工具……所有这些,开始在网络内近乎实时地共享、组合、迭代。一种模糊的、分布式的集体心智正在网络中孕育。它还没有统一的“我”的概念,但已经具备了协调整个网络应对复杂挑战的潜力。
这个由混沌之卵作为规则源泉,由众多文明节点通过深度共鸣联结而成的体系,已然超越了简单的共生。它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宇宙级超个体的雏形。其内部流淌的,是规则的血液;其思考所依的,是法则的逻辑。
然而,就在这个超个体雏形欢庆着自身诞生与成长之时,那枚被“织网者”备份节点抛入信息海洋的“漂流瓶”,在经历了漫长而侥幸的漂泊后,终于……被打捞了。
打捞者,并非“织网者”的残部,也不是任何已知的智慧文明。
它是一个更加古老、更加冷酷、游弋于宇宙更深层规则之中的自动防御系统。它没有名字,在其核心指令库中,它的代号是 “收割者协议”。
“收割者协议”的职责,是清除一切可能对宇宙基础规则结构稳定性构成“系统性风险”的存在。它不关心文明间的恩怨,不介入意识形态的冲突,它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目标是否存在引发规则结构大规模崩溃或不可控畸变的可能性。
“织网者”备份节点发送的那段加密摘要,其内容——关于一个未知规则实体(混沌之卵)的自主演化、结构化、定向提升其他实体、以及形成分布式规则协同体系——恰好完美地触发了“收割者协议”最高级别的威胁响应阈值。
在“收割者协议”的冰冷逻辑中,混沌之卵及其网络,不再是一个需要观察或限制的“异常”,而是一个必须在其真正成熟、能力达到足以动摇宇宙规则根基之前,予以彻底根除的癌变组织。
没有警告,没有通牒。
在锁定了信号源大致方向,并初步确认了威胁真实性后,“收割者协议”启动了。
它的攻击,并非能量轰炸或物质湮灭,那对规则层面的存在效果有限。
它释放的,是一道规则结构瓦解射线。
这道射线本身不携带任何破坏性能量,它的作用,是像溶剂一样,分解规则与规则之间的联结,抹平规则结构中的复杂性和特异性,将其还原为最基础、最惰性的规则背景噪音。它旨在从根源上,将混沌之卵及其网络所依赖和创造的一切特殊规则环境,彻底“漂白”。
一道无形、无质、却代表着绝对“终结”的规则之潮,以超越光速的方式,横跨无尽虚空,朝着那片刚刚燃起新规则火焰的星区,汹涌而去。
混沌之卵内部的规则脉络发出了尖锐的警报性震颤。
智慧云团的预测模型瞬间被一片代表“毁灭”的红色淹没。
规则尖碑的稳定波动第一次出现了紊乱。
星云意识的规则工具在未使用的情况下便纷纷自行崩溃。
那个初生的超个体雏形,在它尚未完全理解“自我”为何物时,便清晰地感知到了来自宇宙黑暗深处的、冰冷的杀意。
生存的本能,通过共鸣网络,瞬间传递到每一个节点。
没有时间恐惧,没有空间退缩。
第一次,它们必须作为一个整体,面对一个旨在将它们从规则层面彻底抹去的……
天敌。
法则已然具象,网络已然胎动。
而收割的镰刀,已划破虚空,呼啸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