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巴黎十三区的 “江南药膳馆” 正式开业,店堂的装修融合了江南与法式风格 —— 木质的门窗刷成奶白色,墙上挂着江南水乡的油画,角落里摆着法式花瓶,插着新鲜的薰衣草(从西域通过通道运来的),连菜单都是中法双语的,封面印着软桃设计的 “桃花与薰衣草” 图案,既有江南的柔美,又有巴黎的浪漫。
林晓月站在店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手里握着软桃写的 “亲子体验区” 方案,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之前在皮埃尔餐厅的体验点,亲子客群反馈很好,所以这次正式开店,软桃特意让她设了 “亲子体验区”,希望通过孩子,让更多巴黎家庭接受江南药膳。
体验区设在店堂的角落,摆了五张迷你桌子,每张桌子上放着卡通化的厨具 —— 圆头小勺子、带手柄的迷你砂锅、彩色的食材卡片,还有软桃寄来的 “中法双语步骤图”,上面画着煮莲子羹的步骤:“1. 泡莲子 2. 煮莲子 3. 加冰糖 4. 装碗”,简单明了,孩子一看就懂。
开业当天,林晓月推出 “亲子体验活动”—— 家长带孩子到店消费,就能免费参加 “迷你莲子羹” 制作,还能获得《童蒙药膳启蒙手册》法语版小册。活动一推出,就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家庭,住在附近的杜邦夫妇,带着四岁的女儿莉莉来尝试,莉莉看到迷你砂锅,立刻拉着妈妈的手说 “我要做这个!”
林晓月先给莉莉和其他孩子讲 “莲子的故事”:“这是来自中国江南的莲子,长得圆圆的,像小珠子,我们要先把它泡软,再煮成甜甜的羹,吃了能让我们睡得更香哦。” 她一边说,一边拿出泡好的莲子,分给每个孩子,让他们摸一摸:“你们看,泡软的莲子摸起来软软的,像一样……”
莉莉好奇地捏着莲子,突然问 “为什么这个珠子里有小棍棍?”,林晓月笑着说 “这是莲子的芯,有点苦,我们要把它去掉,羹才会甜”,然后教孩子们用小牙签去芯:“像这样,从莲子的一头轻轻一推,芯就出来了,小心别弄破莲子哦。”
杜邦夫人看着女儿认真去芯的样子,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笑着对林晓月说:“以前莉莉从来不爱碰食材,今天居然这么专注,你们的活动太有意思了,还能让孩子了解中国的食物,真不错。”
煮莲子羹的时候,林晓月教孩子们 “用小勺子搅拌,别让莲子粘在锅底”,莉莉力气小,搅拌的时候总把汤溅出来,林晓月赶紧递过纸巾,帮她擦干净,还鼓励她:“没关系,慢慢来,你看,这样轻轻搅,汤就不会溅出来了。” 莉莉跟着学,慢慢掌握了技巧,看着锅里的莲子羹慢慢变稠,开心得拍手说 “我做到了!”
莲子羹煮好后,孩子们把自己做的羹端给家长,杜邦夫人尝了一口,甜糯的莲子混着淡淡的桂花香(软桃特意加的桂花蜜),忍不住赞道:“比我以前吃的甜品清爽,没有那么腻,莉莉也能多吃点,不用担心她蛀牙。”
除了亲子体验区,林晓月还按软桃的要求,和周边的三所小学合作,开展 “药膳文化日” 活动。每周四下午,学校会组织三四年级的学生来店里参观,林晓月带他们看透明厨房,教他们认江南的食材(春笋干、莲子干),还让他们用彩笔给食材画 “卡通画像”,优秀的作品会贴在店堂的 “儿童创意墙” 上。
有次,圣马丁小学的学生来参观,十岁的艾米丽画了一幅 “莲子的旅行”—— 画面里,莲子从江南的荷塘出发,经过大船运到巴黎,最后变成一碗甜甜的羹,旁边还写着 “江南的味道,巴黎的甜”。林晓月把这幅画贴在创意墙的正中央,艾米丽的妈妈看到后,特意带全家来店里吃饭,笑着说 “没想到我家艾米丽能画出这么有想法的画,还要谢谢你们给她这个机会”。
开业一个月,分店的亲子客群占比达到 40%,不少家长都是冲着 “亲子体验” 来的,有的甚至从郊区开车过来。林晓月给软桃发去数据,软桃笑着回复:“亲子体验不仅让孩子喜欢上药膳,还让家长了解了江南文化,这就是‘以膳传情’,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管用。”
林晓月看着店堂里开心的孩子和家长,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巴黎分店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融合药膳的口味,更因为这份 “亲子间的温暖”—— 就像软桃说的,药膳从来不是冷冰冰的食物,而是带着爱与温度的载体,能把江南的温情,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