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年的最后几周,学校彻底被一股混合着焦虑、专注与淡淡离愁的氛围笼罩。复习周的到来,让平日里充斥着颜料味和穿着各种华丽演出服的学生们的校园,多了一股图书馆咖啡因过量和熬夜背诵的“知识发酵”气息。
花筝坐在窗明几净的专业教室里,面前摊开的不仅是厚重的《西方现代艺术史》和各种例如英语语文等等的文化课课本,还有她那个刚刚完成最终答辩、获得高度评价的《蚀·生》公共艺术装置的全套设计文本和精致模型照片。模型的“新芽”部分,最终依靠温砚介绍的精密加工技术得以完美呈现,其纯粹依靠设计、材质和工艺所展现出的破茧力量感,更何况那一丝丝被注入的微弱灵力,震撼了评委。这份沉甸甸的大作业成果,算是为她跌宕起伏的大一专业学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苍天啊!为什么设计概论要考这么多名词解释!‘解构主义’、‘极简主义’、‘后现代性’……我感觉我的脑子已经是一团被解构了的浆糊!”王诺哀嚎着把脸砸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声音闷闷的。
钱章章头也不抬,笔尖在重点清单上快速划过,冷静地吐槽:“根据你过去十六周的出勤率和课堂大作业的完成度分析,你现在的痛苦属于可预见的。建议优先掌握近五年高频考点。”
王诺痛苦地起身挠头,在零食袋里掏出三罐不同口味的功能饮料,默默地放在每人桌角,言简意赅:“战略储备。大家加油!”
而作为宿舍里唯一纯艺专业的梅黎,手握着雕塑刀神情癫狂。“花花,我的专业大作业你能不能也给输送点灵力。让我也速通啊啊啊啊!
花筝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复习资料中抬起头,揉了揉因长时间阅读而有些干涩的眼睛。只送了一个白眼给她。
其实,相较于应对黑羽组织、疏导地脉、净化精怪那些生死一线的“课外实践”,眼前这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虽然繁琐,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平凡”质感。她珍惜这种可以心无旁骛,只为学业奋斗的纯粹时刻。
她环顾身边三位性格迥异却同样可爱的室友,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一丝温暖的笑意。正是这些日常的、充满烟火气的瞬间——一起熬夜赶稿、互相抽查重点、分享零食和八卦——构成了她拼命想要守护的,属于“普通”女大学生的生活底色。
终于,最后一场考试的结束铃声,如同天籁般响彻教学楼。刹那间,压抑已久的欢呼声、尖叫声、以及行李箱轮子迫不及待滚过走廊的咕噜声,汇成了一曲热烈的暑假序章。
“自由啦——!!!”梅黎第一个冲出考场,双臂高举,仿佛要拥抱整个炽热的天空,“沙滩!阳光!购物!不,先睡他个三天三夜!”
王诺已经拿出手机,开始筛选本市几家心仪动画公司的暑期实习招聘信息。钱章章则平静地整理着行李,心里盘算着给爷爷奶奶带什么特产。
花筝也长舒一口气,感觉肩上的重担卸下了大半。她计划着尽快收拾行李,默默在心里盘算,先买回青岚山的机票。山间清冽的空气、师父、小纸人、还有大白小白和小黑猫,她都十分想念。那熟悉而令人安心的青岚山灵域,是她修复身心、沉淀这纷繁一年的最佳归处。然后再回家陪她可爱的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