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十,北京城内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正阳门外的街道上,散落着破碎的瓷器与染血的衣物,几家绸缎庄的门板被劈得稀烂,里面的绫罗绸缎早已被洗劫一空。两名大顺军士兵正踹开一家粮行的大门,把粮袋扛在肩上,粮行老板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却被一名士兵一脚踹翻,额头撞在门槛上,鲜血瞬间流了满脸。
“都给老子动作快点!大王说了,明日一早就撤往西安,值钱的东西都得带上!”一名腰挎弯刀的大顺军小校高声呵斥,声音里满是不耐。街道两旁的百姓们紧闭门窗,透过门缝惊恐地看着这一切——自李自成三月十八日攻克北京以来,这样的劫掠已经持续了三日,昔日繁华的帝都,如今已成人间炼狱。
皇宫内的武英殿里,李自成正坐在崇祯帝曾经的龙椅上,面前的案几上堆满了金银珠宝。他身着一件明黄色的龙袍,却因身材魁梧,显得有些紧绷;腰间悬着一柄镶嵌着宝石的弯刀,是从皇宫内库中搜出的珍品。然而,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得意,反而布满了焦虑——就在半个时辰前,斥候传回消息,李虎率领的北伐大军已攻克保定,正朝着北京疾驰而来,预计三日内便可抵达城外。
“大王,这是从户部银库中搜出的金条,共五千两,还有从官员家中抄没的珠宝,装了足足五十箱!”一名亲兵躬身禀报,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李自成却摆了摆手,语气烦躁:“知道了,都装车吧。对了,刘宗敏呢?让他立刻来见我!”
不多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身材魁梧的刘宗敏大步走进殿内。他身着黑色铠甲,脸上带着一道狰狞的刀疤,正是他当初攻克北京时被明军士兵砍伤的。“大王,您找我?”刘宗敏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李自成从龙椅上站起身,走到刘宗敏面前,沉声道:“北伐军已过保定,三日内便到北京。这城,我们守不住了。”
刘宗敏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大王!我们有二十万大军,北京城墙坚固,为何要弃城?末将愿率军死守,定能挡住北伐军!”
“死守?”李自成冷笑一声,伸手从案几上拿起一份密报,扔到刘宗敏面前,“你自己看!多尔衮已率十万清军抵达山海关,吴三桂已降清,若我们与北伐军死战,清军定会趁机入关,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连西安都回不去!”
刘宗敏捡起密报,快速浏览一遍,脸色渐渐变得凝重。他知道,李自成说得没错——大顺军虽有二十万兵力,但其中十万是刚招募的流民,未经训练,战斗力低下;真正的精锐只有十万,且在攻克北京后士气大减,早已没了当初的锐气。而北伐军不仅装备精良,还有蒸汽火炮车这种可怕的武器,若真要决战,大顺军必败无疑。
“可是大王,北京是大明的帝都,就这样放弃,未免太过可惜!”刘宗敏仍不甘心,“我们可以把劫掠的财物留下一部分,引诱北伐军进城,然后设下埋伏,出其不意地攻打他们!”
“糊涂!”李自成厉声呵斥,“北伐军主帅李虎久经沙场,岂会轻易中计?再说,我们携带的财物是日后重建大顺政权的根基,怎能留下?”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一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回到西安,凭借陕西的险峻地形,再招兵买马,总有一天能卷土重来,夺回北京!”
刘宗敏还想再说些什么,却看到李自成眼中的决绝,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躬身道:“末将遵命!”
“好!”李自成点了点头,“你立刻传令下去,全军明日清晨在西门外集结,除了必要的武器与粮食,所有劫掠的财物都要带上。另外,派人去焚烧皇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还有北京城内的粮仓——我们带不走的,也不能留给北伐军!”
刘宗敏心中一震,焚烧皇宫与粮仓,这无疑是断了北京百姓的活路。但他深知李自成的脾气,不敢违抗,只能应道:“末将这就去办!”
当晚,北京城内火光冲天。太和殿的屋顶被点燃,火焰窜起数丈高,照亮了整个夜空。殿内的金丝楠木梁柱噼啪作响,珍贵的书画与瓷器在火中化为灰烬。负责焚烧的大顺军士兵们脸上带着麻木的表情,他们知道,这一把火,烧掉的不仅是大明的百年基业,更是北京百姓最后的希望。
与此同时,大顺军士兵们正忙着搬运财物。一辆辆马车从皇宫内驶出,车上装满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与古玩字画,朝着西城门的方向驶去。街道两旁的百姓们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愤怒与绝望,却无人敢上前阻拦——大顺军士兵手中的刀,早已让他们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住在崇文门外的王老汉,看着自家隔壁的粮行被大顺军点燃,火光映红了他的脸。粮行里储存着他今年刚买的粮食,是他一家五口的救命粮。他想冲过去救火,却被老伴死死拉住:“你不要命了?大顺军的刀可不长眼啊!”王老汉看着燃烧的粮行,泪水顺着脸颊流下,口中喃喃道:“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次日清晨,北京西门外已是人山人海。二十万大顺军士兵列队整齐,身边是数千辆装满财物的马车。李自成身着龙袍,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看着眼前的大军,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这一撤,或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大王,都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刘宗敏来到李自成身边,躬身禀报。李自成点了点头,拔出腰间的弯刀,指向西方:“出发!回西安!”
随着一声令下,大顺军士兵们开始向西进军。马车的车轮碾压过路面,发出隆隆的声响,与士兵们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悲壮的乐曲。李自成回头望了一眼北京城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策马跟上大军,消失在西方的天际线上。
大顺军刚撤离不久,一支北伐军的斥候小队便抵达了北京城外。领队的斥候校尉看着城内仍在燃烧的火光,以及西门外散落的马蹄印,心中一紧,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向李虎禀报。
两日后,李虎率领的北伐大军抵达北京城外。当他看到城内的火光与街道上的狼藉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传令下去,立刻进城灭火,安抚百姓!”李虎高声下令,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
北伐军士兵们迅速入城,有的提着水桶灭火,有的帮助百姓清理街道,有的则四处巡查,防止残余的大顺军士兵作乱。张勇率领一队士兵来到皇宫外,看着燃烧的太和殿,心中满是惋惜——这座历经数百年的宫殿,就这样毁在了大顺军手中。
“将军,火太大了,太和殿已经救不回来了!”一名士兵跑来禀报。张勇叹了口气,下令道:“放弃太和殿,全力扑救中和殿与保和殿,还有宫内的其他建筑,绝不能让火势继续蔓延!”
与此同时,李虎来到正阳门外的街道上。王老汉正坐在自家门口,看着北伐军士兵们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疑惑。李虎走到他面前,温和地问道:“老人家,大顺军已经撤离了,您别怕,我们是北伐军,是来收复北京,为百姓解难的。”
王老汉抬起头,看着李虎身上的铠甲与腰间的尚方宝剑,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将军,您说的是真的?大顺军真的走了?”
李虎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袋粮食,递给王老汉:“这是我们带来的粮食,您先拿着。我们已经下令开仓放粮,很快就能让百姓们都有饭吃。另外,我们会派人修补房屋,让大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王老汉接过粮食,泪水再次流下,这一次却是喜悦的泪水。他跪在地上,对着李虎连连磕头:“多谢将军!多谢北伐军!你们真是百姓的救星啊!”
李虎连忙扶起王老汉,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收复北京只是第一步,要想让百姓们真正过上安稳的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日傍晚,北京城内的火势终于被控制住。李虎在皇宫内的文华殿召开军事会议,将领们纷纷汇报情况——大顺军已撤离北京,朝着西安方向逃窜;城内的百姓们情绪稳定,正在北伐军的帮助下清理家园;粮仓虽被烧毁一部分,但仍有部分粮食被百姓们偷偷藏了起来,加上北伐军带来的粮草,暂时能够满足百姓们的需求。
“很好。”李虎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帐内的将领,“张勇,你率五万步兵,留守北京,负责安抚百姓,修补城池,同时派人侦查大顺军的动向,随时向我禀报。”
“末将遵命!”张勇躬身应道。
“周毅,你率三万后军,负责押运粮草与物资,明日清晨出发,前往北京与济南之间的通州,设立粮站,确保大军的后勤供应。”
“末将遵命!”周毅领命。
“其余将士,随我休整一日,后日清晨出发,追击大顺军!”李虎的声音坚定,“李自成虽已撤离北京,但他手中仍有十万精锐,若不趁此时机将其剿灭,日后必成大患!我们必须追上他,在他回到西安之前,将其彻底击溃!”
“剿灭大顺军!击溃李自成!”
将领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文华殿。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虽历经战火,却仍闪烁着微光——就像这座帝都,虽曾陷入黑暗,却终将在北伐军的努力下,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