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邦一边引着大家往堂屋走,一边扯着嗓子朝屋里喊:“老婆子,快,泡茶!把咱家那最好的茶叶拿出来!”虽然大娘已经在张罗了,但他还是忍不住又吩咐一遍,兴奋得像个孩子。
众人刚在堂屋坐下,板凳还没坐热,郑安邦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翻找着号码,嘴里念叨着:“得赶紧告诉你大哥,他兄弟回来了!”电话接通,他声音更是提高了八度:“开泽!你在哪儿呢?赶紧回来!开叶回来了!对对,带着姿姿和孩子们,盈盈也回来了!……啥?在县里开会?……开完会赶紧回来!……好好,路上注意安全啊!”
挂了电话,郑安邦乐呵呵地对郑开叶说:“你大哥在县里,说马上就往回赶!”
郑开叶笑着点头,心里也盼着见到大哥,他接过林姿递过来的湿毛巾,擦了把脸,又接过闵盈盈递上的茶水,环顾着这间熟悉又亲切的堂屋,墙上还挂着他和哥哥们年少时的黑白合影,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了。
“大爷,身体还好吧?地里的活别太累了。”郑开叶关切地问。
“好着呢!硬朗得很!这点菜地,活动活动筋骨。”郑安邦拍着胸脯,又看向闵盈盈,“盈盈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闵盈盈放下茶杯,认真地点点头:“不走了,大爷,学完了,该回来了。”
“好!好啊!”郑安邦连声说,“回来好!咱们国家现在正需要你们这样有本事的人才!你爷爷……闵老要是知道你现在这么有出息,不知道得多高兴……”提到闵东风,老人的声音低沉了一下,带着无限的感慨和怀念。
提到恩师,郑开叶和闵盈盈的眼神都暗了一下,随即又都化为一种坚定的光芒。郑开叶轻轻拍了拍盈盈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家喝着茶,聊着家常,主要是听郑安邦和大娘讲镇里、村里的变化,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办了新厂,也问及郑开叶在省里的工作,关心林姿和孩子们在首都的生活,堂屋里充满了久违的、热闹的家族温情。
大约过了四十多分钟,院子外传来急促的刹车声,很快,一个沉稳朴实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正是郑开叶的大哥,现任t县副县长的郑开泽。
“开叶!”郑开泽一进门,目光就锁定在弟弟身上,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喜悦。
“大哥!”郑开叶站起身,迎了上去,兄弟俩用力地拥抱了一下,互相拍打着对方的后背,虽然平时电话联系不少,但见面机会终究难得,这份兄弟情谊并未因身份地位的差异而有丝毫减退。
“姿姿,盈盈,你们也回来了!好,太好了!”郑开泽又跟林姿和闵盈盈打招呼,然后蹲下身,一手一个抱起了扑过来的安心和开心,“让大爷看看,又长高了,重了!”
一阵热闹的寒暄后,众人重新落座,郑开泽的到来,让家里的气氛更加热烈,他详细问了郑开叶的近况,虽然郑开叶只是简单说“还行,挺忙的”,但郑开泽能从弟弟略显疲惫但眼神坚定的状态中,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这次回来能待几天?”郑开泽问。
“就周末两天,周一还要回省里开会。”郑开叶答道,“主要是陪盈盈回来看看,她也想去给爷爷、奶奶上柱香。”
“应该的,应该的。”郑开泽点头,随即像是想起什么,拿出手机,“我跟你大嫂说一声,让她晚上早点来,哦,对了,还得跟小锋说一声,他三叔回来了。”
郑开泽走到一边,拨通了大儿子郑锋的电话,郑锋此时正坐在安市市长的专车副驾驶位上,跟随市长刘博安前往市产业园区调研,电话接通,郑开泽的声音带着笑意:“小锋啊,忙不?跟你说个事,你三叔、三婶回老家了,盈盈姑姑也回来了,你晚上要是有空……”
郑锋听到父亲的话,心里一喜,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三叔回来了?……哦,好,我知道了爸,我现在跟领导去调研的路上……我看看工作安排,尽量下班就回去!”
他这边电话刚挂,坐在后排一直闭目养神的刘博安就睁开了眼睛,看似随意地问道:“小郑,家里有事?”刘博安年纪不到五十,能在中原省这样一个重要地级市担任市长,能力背景都不俗,嗅觉自然也敏锐,他早就知道郑锋是郑开叶的侄子,平时对郑锋也颇为赏识和栽培。
郑锋对这位一直很关照自己的领导没什么隐瞒,转过身略微恭敬地答道:“市长,是我三叔……他回t县老家了,我父亲问我晚上能不能回去一起吃个饭。”
“郑省长回来了?”刘博安眼中精光一闪,坐直了身体,他早就想找机会结识这位如日中天、以实干和改革着称的邻省省长,无论是出于个人政治网络的拓展,还是考虑未来两市甚至两省可能的合作,这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而且,郑开叶是t县人,这层乡土关系更是天然的纽带。
心思电转间,刘博安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对司机吩咐道:“老李,不去园区了,改道,去t县岗镇。”
司机愣了一下,但立刻应道:“好的,市长。”方向盘一打,车辆在前方路口改变了方向。
郑锋也愣住了:“市长,这……这怎么好意思,您还有调研……”
刘博安摆摆手,语气果断却带着温和的笑意:“调研可以推迟,郑省长难得回老家一趟,我这个家乡的父母官,于情于理都该去拜访一下,正好,我也一直想向郑省长请教一些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方面的经验,郑锋,你给你父亲回个电话,就说我们大概……一个多小时后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