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沿着泥泞的山路艰难前行,车轮碾过积水的洼地,溅起半米高的泥水。车窗外,南方山区的景象触目惊心——连日的暴雨早已冲垮了山间的土路,大片农田被浑浊的洪水淹没,只露出半截枯黄的稻穗,原本错落有致的村庄,不少房屋的一层被洪水浸泡,墙角爬满了青苔,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泥土的腥气。
“小诺博士,前面就是清溪村隔壁的望水乡!”开车的村支书老陈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语气沉重,“这场雨下了半个月,洪水把村里的稻田、菜地全淹了,粮食全泡烂了。现在洪水刚退,地里全是淤泥和积水,土壤碱化得厉害,村民们都愁坏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种庄稼!”
小诺推开车门,冰冷的雨水瞬间打湿了头发。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田间,浑浊的泥水没过脚踝,冰凉刺骨。脚下的土壤黏腻不堪,踩下去就陷出一个深坑,拔出来时还带着白色的盐碱结晶。几位村民正蹲在田埂上,望着被洪水糟蹋的田地唉声叹气,一位老农手里攥着一把发黄的泥土,声音沙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狠的涝灾,地都碱了,以后可怎么活啊?”
小诺弯腰抓起一把土壤,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盐碱结晶,沉声道:“大家别急,洪水退去后的盐碱地虽然难种,但有一种菜既能耐涝,又能改良土壤——耐涝空心菜和碱蓬!”
“空心菜我们知道,可碱蓬是什么?”老陈皱着眉问,“而且这盐碱地,空心菜能活吗?”
“这是改良后的耐涝品种,”小诺解释道,“耐涝空心菜根系发达,能在积水环境中正常生长,叶片鲜嫩,不仅能当蔬菜给人吃,还能作为饲料喂家禽;碱蓬更是‘盐碱地克星’,它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碱度,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美味的野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更重要的是,这两种作物生长速度快,二十天就能采收,正好能解决大家当下的粮食短缺问题,等土壤改良后,还能种其他庄稼!”
事不宜迟,小诺立刻部署:“第一步,组织村民挖沟排水,在田间挖出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把积水排出去,降低土壤湿度;第二步,把碱蓬种子和耐涝空心菜种子混合,撒播在整理好的田地里,碱蓬先发芽生长,吸收土壤盐分;第三步,用秸秆和腐熟的农家肥铺在田面,既能保温保湿,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可刚一开始行动,新的问题就出现了:部分村民担心种子撒下去后,会因为土壤碱化严重而无法发芽,不愿意白费力气。一位中年村民摇着头说:“这地都成这样了,撒了种子也是白扔,还不如等着政府救济粮呢!”
小诺没有强求,而是带着老陈和几位愿意尝试的村民,先在一片小面积的盐碱地进行试种。她亲自示范挖排水沟的技巧,沟深三十厘米,宽二十厘米,确保积水能快速排出。然后,她把混合好的种子均匀撒在田地里,再盖上一层薄薄的秸秆,用瓢舀起旁边河沟里的清水,小心翼翼地浇灌。“大家放心,”小诺擦了擦脸上的雨水,“这些种子经过耐碱培育,只要按方法种植,一定能发芽!”
接下来的几天,小诺每天都冒着零星的小雨,跟着村民们一起照料田地。他们顶着烈日清理田间的淤泥,加固排水沟,定期浇水。让人惊喜的是,播种后的第五天,田地里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碱蓬率先发芽,细小的叶片带着淡淡的紫红色,在泥泞的田地里格外显眼;第七天,耐涝空心菜也长出了翠绿的藤蔓,顺着地面蔓延开来。
那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村民,看到幼苗长势喜人,纷纷动了心。中年村民扛着锄头来到田间,学着小诺的样子挖沟撒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没想到这菜真能活!小诺博士,我们跟着你干!”
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大家分工合作,挖沟、撒种、盖秸秆、浇水,大片的耐涝空心菜和碱蓬在望水乡的盐碱地里扎根生长,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小诺又教大家制作简易的肥料,把家禽粪便和秸秆混合腐熟后,撒在田间,进一步改良土壤。
二十天后,田地里的空心菜长得郁郁葱葱,藤蔓爬满了田埂,碱蓬也长得肥厚鲜嫩。村民们拿着镰刀,欢快地收割着,一捆捆新鲜的蔬菜被运回村里,一部分炒菜、做汤,解决了当下的吃饭问题;一部分切碎后喂鸡、喂鸭,让家禽也重新有了食物。
老农捧着一把鲜嫩的空心菜,激动地对小诺说:“小诺博士,太谢谢你了!你带来的这些救命菜,不仅让我们有饭吃,还把这盐碱地给改良了!以后我们就能重新种庄稼了!”
小诺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土地是我们的根,只要选对作物、用对方法,再贫瘠的土地也能长出希望。”她从背包里拿出一袋种子,“这是改良后的水稻种子,耐涝性强,等土壤完全改良好,大家就能种水稻了,希望你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就在大家欢庆丰收的时候,小诺的手机又响了,是来自北方矿区的求助电话——那里因为过度采矿,土地塌陷、土壤污染严重,植被枯死,村民们想重新种植作物,却屡屡失败,急需能在污染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和技术支持。
小诺挂了电话,望着远处被夕阳染成金色的田野,眼底满是坚定。她知道,她的“归田园”之路,还有很长很长。不管是草原的蝗灾、高原的雪灾、沙漠的旱灾,还是山区的涝灾、矿区的污染地,只要有土地,只要有人需要,她就会带着种子和希望,继续前行,让每一寸困境中的土地都焕发生机,让人间烟火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