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分,那家隐匿在梧桐深处的私房菜馆已是灯火通明。苏念跟在陆时砚身侧,指尖被他温暖的手掌妥帖地包裹着。她今日特意选了一件月白色改良旗袍,领口绣着疏落的兰草,既庄重又不失灵动。踏入包厢前,她不着痕迹地深吸了一口气,木质门扉开启的刹那,茶香与书香交融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包厢内是另一番天地。几位学界泰斗正围坐在紫檀木茶海旁,银丝边眼镜后是睿智而温和的目光。见他们进来,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笑着招手:“时砚,可算来了,就等你们开席呢。”
陆时砚从容地引着苏念入座,为她拉开椅子,动作自然流畅。他向在座的诸位颔首致意:“张教授,李教授,王老,抱歉让诸位久等。这位是苏念。” 介绍简短,却将苏念正式地带入了这个圈子。苏念微微欠身,露出得体的微笑,手心却因初入陌生环境而微微沁出薄汗。
话题很快转向陆时砚近期那篇引起广泛讨论的论文。张教授抚着茶杯,目光中带着欣赏:“时砚啊,你文中提出的‘青年视角下的历史活化’这一节,角度很是新颖,打破了我们这些老家伙惯有的思维定式。”
陆时砚侧首看了一眼身旁正小口啜饮菊花茶的苏念,眼底漾开一抹不易察觉的温柔,他坦然道:“张老过奖了。这个想法,最初确实是受念念启发。她在做文创策划时,常常能跳出既定框架,用更鲜活、更贴近当下的方式解读传统,让我受益匪浅。”
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苏念身上。她没料到陆时砚会如此直接地将功劳归于自己,脸颊倏地泛起红晕,像晚霞染上白玉。她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壁,有些羞赧地低语:“陆教授过谦了,我只是……随口提了些不成熟的想法。”
“诶,苏小姐不必过谦。”李教授笑着接过话头,“能给我们陆大才子带来灵感,这本身就说明你很有见地。现在像你这样既懂传统又懂年轻人的孩子,很难得。”
席间氛围融洽,侍者悄无声息地布菜,精致的瓷器盛着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苏念渐渐放松下来,偶尔在谈及古风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时,也能轻声发表几句自己的见解,虽不似教授们引经据典,却总能切中要害,带着实践者的敏锐。
聚会过半,苏念轻声对陆时砚说去一下洗手间。她沿着铺着青石板的回廊缓缓走着,欣赏着廊下悬挂的仿古宫灯,柔和的光线勾勒出庭院的竹影婆娑。正当她准备返回时,假山后隐约传来的低语却让她脚步滞住。
“……终究是太年轻了,时砚带她来这种场合,怕是有些欠考虑。”一个略显尖锐的女声说道。
另一个声音稍显温和,却带着同样的疑虑:“是啊,听说家境也普通。时砚这样的条件,多少名门闺秀等着,怎么就……唉,年轻人一时热情罢了,只怕长久不了。”
那些话语如同细密的冰针,瞬间刺穿了她方才积聚起的些许暖意和勇气。苏念站在原地,廊下的风掠过脖颈,带来一阵凉意。她下意识地环抱住手臂,指尖深深陷进臂弯的布料里。她一直都知道自己与陆时砚所处的世界有着看不见的鸿沟,也一直在努力追赶他的步伐,可当这样直白的评判砸向她时,委屈和难堪还是如潮水般涌上,眼眶不受控制地泛起酸涩的热意。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将那些情绪压下去,转身想装作什么都没听见匆匆离开,却一头撞进一个坚实的怀抱里。熟悉的清冽气息瞬间将她包裹。
“怎么站在风口里?”陆时砚低沉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带着显而易见的关切。他扶住她的肩膀,借着廊灯的光,敏锐地捕捉到她微红的眼眶和强装镇定的神色,还有那微微颤抖的指尖。几乎是一瞬间,他便明白了缘由。他的目光骤然沉静下来,像是凝了霜的湖面。
苏念慌忙低下头,不想让他看见自己的狼狈,声音闷闷的:“没什么,就是觉得里面有点闷,出来透透气。”
陆时砚没有拆穿她笨拙的谎言。他只是抬起手,用指腹极其轻柔地拭去她眼角将落未落的泪珠,动作珍重得仿佛在对待稀世珍宝。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清晰地回荡在廊下:“念念,看着我。”
苏念抬起朦胧的泪眼望向他。
“在这里,在我身边,你不需要刻意融入任何人,更无需在意任何人的眼光。”他的目光沉静而深邃,牢牢锁住她的视线,“你就是苏念,是独一无二的你。你的才华、你的真诚、你的所有,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能和你在一起,是我陆时砚的幸运,别人怎么说,半分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他的话语像暖流,缓缓注入她冰凉的四肢百骸。这时,假山后的两位女教授也走了出来,看到相拥的两人,脸上顿时露出尴尬和窘迫的神色。
陆时砚将苏念的手紧紧握在掌心,转身面向她们。他的表情依旧维持着礼节性的平静,但眼神却锐利如刃,语气是学术讨论时才有的严肃:“刘教授,陈教授。学术探讨贵在求真务实,私下对他人生活妄加揣测,似乎有违我们治学的初衷。况且,”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带着无形的压力,“我对苏念的感情,以及她自身的优秀,我非常清楚。我不希望再听到任何不尊重她的言论。”
两位教授面红耳赤,讷讷地应了一声,几乎是落荒而逃。
陆时砚没有再看她们,他牵着苏念的手,稳稳地走回包厢。他的手心温暖而有力,传递着无声的支持。重新落座后,他并没有松开手,而是就那样自然地将她的手覆在自己膝上,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像是在安抚一只受惊的鸟儿。
他环视一圈,神色已恢复如常,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刚才我们聊到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案例?正好,念念前段时间完成的一个宋代民俗文创策划案,将缠枝莲纹与现代生活美学结合,通过线上互动和线下体验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关注民俗文化,效果很不错。念念,不如你给大家详细讲讲?”
刹那间,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在苏念身上。但这一次,目光中的审视和疑虑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好奇与鼓励。苏念抬头望向陆时砚,他深邃的眼眸里是全然信任的暖光,仿佛在说:你可以的。
她深吸一口气,将方才的委屈和不安统统压下。当她开始讲述时,声音起初还有些微颤,但很快便稳定下来。她从宋代缠枝莲纹的吉祥寓意讲起,谈到如何将其简化、变形,应用于手机壳、帆布袋等日常用品;又如何设计二维码,链接到生动有趣的宋代生活小故事音频,让古老的纹样“开口说话”。她讲得条理清晰,眼中闪烁着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热爱与自信,整个人仿佛在发光。
包厢里静悄悄的,只有她清悦的声音在流淌。教授们听得十分专注,不时颔首表示赞同。当她讲述完毕,张教授率先击节称赞:“妙啊!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活化!让老古董走进新生活,苏小姐,你这个案子做得漂亮,有想法,有执行力!”
“是啊,比我们光是纸上谈兵强多了!”王老也笑着附和,“看来时砚说得对,我们是得向年轻人多取取经了。”
之前的阴霾被真诚的赞赏一扫而空。苏念腼腆地笑着,心里充满了被认可的喜悦和释然。她悄悄看向陆时砚,他正含笑望着她,桌下的手轻轻收紧,传递着无声的骄傲与鼓励。
聚会散场时,月色已铺满庭院。陆时砚婉拒了教授们同车而行的提议,坚持要陪苏念走一走。晚风拂面,带着不知名花草的清香,吹散了包厢内残留的喧嚣。
“陆教授,刚才……真的谢谢你。”苏念停下脚步,仰头看着他,月光在她清澈的眸子里洒下细碎的银辉。虽然眼眶还残留着一点微红,但嘴角已扬起明媚的弧度,“如果不是你,我可能真的会很难过,甚至怀疑自己。”
陆时砚也停下脚步,转身面对着她。他抬手,指尖轻轻拂过她的发丝,将一缕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动作温柔至极。“小傻瓜,为什么要谢我?”他的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低沉动人,“你所展现出的才华和光芒,本就属于你自己。我做的,不过是拂去尘埃,让明珠得以绽放。你要记住,你足够好,好到让我心生欢喜,好到值得所有的尊重。以后若再遇到让你不适的事,不要独自承受,记得告诉我,嗯?”
他的话像月光一样,温柔地洗涤着她心中最后一丝阴霾。他伸手,将她轻轻拥入怀中。苏念将脸颊贴在他微温的胸膛上,听着那沉稳有力的心跳,所有的不安都化为了乌有,只剩下巨大的安心感和满溢的幸福感。她伸出双臂,环住了他的腰。
“我知道了。”她在他怀里闷闷地说,声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我会努力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足以和你并肩,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陆时砚低笑,胸膛传来微微震动,下巴轻轻蹭了蹭她的发顶:“好,我等着。不过,不必太过着急,我们可以慢慢来。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是我最珍视的人。”
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紧密地交融在一起,仿佛再也无法分离。他们携手漫步在寂静的街道上,路灯将身影拉长又缩短,周遭的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彼此的呼吸和脚步声。这一刻,苏念深深地体会到,所谓偏爱,并非是将她护于羽翼之下隔绝风雨,而是坚定地站在她身边,赋予她勇气和力量,让她能够自信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而陆时砚,便是那个永远为她托底,并为她喝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