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的铜铃刚响过第一遍,陈默推开木门时,看见的又是半空的座位。靠窗第三排的位置空着——那是铁牛的座位,他家今早赶车去镇上送粮,肯定又来不了;墙角的小板凳也没人,狗蛋娘昨天来说,秋收大忙,得让孩子跟着去地里拾麦穗,至少要缺课三天。
陈默捏了捏手里的课表,指尖在“铁牛”“狗蛋”的名字上轻轻点了点。开课半个月,缺课成了最棘手的问题。二十四个孩子里,总有三五个因为帮家里干活迟到早退,像铁牛这样整日光顾不上来的,这周已经是第三次了。
“先生,我哥让我把这个给您。”门口探进个小脑袋,是铁牛的妹妹丫儿,手里攥着张歪歪扭扭的字条。陈默展开一看,是铁牛用炭笔写的:“先生,俺学会数麻袋了,昨天装了十七袋麦子,爹说我算得对!”末尾还画了个咧嘴笑的小人,歪得差点看不出是人脸。
陈默忍不住笑了,揉了揉丫儿的头发:“替我告诉你哥,他那道‘十七加五’的算术题,算对了就奖他颗鹅卵石。”丫儿用力点头,转身跑时还不忘喊:“俺哥说晚上来补昨天的课!”
傍晚的补选课,铁牛果然来了。他裤脚还沾着麦秸秆,搓着满是泥的手不好意思地笑:“先生,俺能现在学不?”陈默把他拉到油灯下,刚翻开课本,院外又传来脚步声——狗蛋背着半篓红薯,身后跟着他娘,脸上带着歉意:“陈先生,俺们来补识字课,您看……”
“进来吧。”陈默往油灯里添了点油,“以后这样——早晚各加一堂短课,辰时前半个时辰补早课,酉时后半个时辰补晚课,谁缺了课,随时来补。”他指着墙上新贴的“补学表”,“这上面记着每天的重点,缺哪课照着补就行。”
狗蛋娘看着表上用红笔圈出的“秋收急需算术:分粮、记账”,突然红了脸:“以前总觉得孩子认字没用,昨天分豆子,账房先生算错了,还是狗蛋提醒的——他说先生教过‘五乘七得三十五’,果然是先生教得好……”
“不光是算账。”陈默拿出狗蛋前几天写的字,“您看他写的‘麦’字,虽然歪,但知道‘麦’是长在地里的,这不就是进步?”狗蛋娘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折好塞进口袋,小声对狗蛋说:“以后每天早点起,别耽误了上课。”
解决了缺课问题,另一桩难题又冒了头。周老先生拿着算术作业叹气:“你看阿木这题,‘三加五’写成八,‘五减二’却写成四,咋教都转不过弯来;还有丫儿,认‘手’‘足’还行,到了‘田’‘禾’就混,总把‘田’字中间写成竖弯钩。”
陈默看着作业本上涂改的痕迹,突然想起昨天课间,铁牛教阿木用石子算算术的场景——铁牛把三颗石子和五颗石子摆成两堆,阿木数完立刻就懂了。他灵机一动:“周先生,咱们试试‘小先生制’?”
第二天一早,陈默在黑板上贴了张“互助表”:铁牛带阿木(算术),丫儿带小花(识字),狗蛋带石头(写字)。“会的教不会的,学会了就当‘小先生’,月底评‘最佳互助奖’!”
铁牛立刻拉着阿木蹲到院里,用树枝在地上画圈:“你看,三个圈加五个圈,一共八个,就像你家的三只鸡加我家的五只鸭……”阿木盯着地面,突然拍手:“俺懂了!就像数鸡鸭一样!”
丫儿则拿着自己的识字卡教小花:“这个是‘禾’,你看上面像不像稻穗?‘田’字是四四方方的,就像咱们种麦子的地……”小花捏着炭笔,在纸上画了个方格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个“田”,丫儿立刻鼓掌:“对啦!比我第一次写得还好!”
陈默站在门口看着,周老先生在一旁点头:“这法子比咱们硬教管用!你看阿木算题时眼睛都亮了。”正说着,王秀才匆匆进来:“陈先生,西头张猎户说不让石头上学了,说不如跟着进山学打猎……”
陈默放下手里的书:“我去说。”他找到张猎户时,对方正往猎枪里装火药,陈默递过一张纸:“您看,这是石头算的‘猎物账’——上周打了三只野兔,两只山鸡,按市价能换多少粮,他都算清了。”
张猎户瞥了一眼:“我自己也会算!”“可石头还能写下来记着,”陈默指着最后一行,“他写‘今日伤了猎枪扳机,需修’,您以前记在哪儿?是不是常忘了带工具?”张猎户愣住了——上次修枪确实跑了两趟冤枉路。
“您让他学三个月,”陈默认真道,“要是算不清账、记不住事,您再来找我。但要是他能帮您管账、记工具,是不是能省您不少事?”张猎户摩挲着那张纸,突然吼身后的石头:“还愣着干啥?明天给我准时上课去!学不会看我不揍你!”
石头咧着嘴跑进学堂时,铁牛正教阿木做“十以内减法”,丫儿在帮小花描红“禾”字。陈默往油灯里添了油,看着墙上的互助表,突然觉得这简陋的学堂就像院里的老槐树——那些看似弯弯曲曲的枝桠,其实都在努力往高处长。
傍晚补课时,阿木拿着作业本跑过来,指着“五减二等于三”的算式喊:“先生!我会了!铁牛教我用石子数的!”铁牛在一旁得意地扬起下巴,陈默笑着在他的“小先生”徽章上画了颗星星。
周老先生翻着新收的作业,感慨道:“以前总想着把知识灌进去,现在才明白,得让他们自己长出来。”陈默望着窗外——铁牛正帮阿木背书包,丫儿牵着小花的手往家走,石头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嘴里念叨着新学的字。
月光漫进院子,照在“互助表”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名字仿佛活了过来,像一串正在生长的脚印,朝着光亮处,一步一步往前挪。陈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明天的新课内容,嘴角忍不住往上扬——难题总会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