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踏着晨露走上城墙,手里捏着刚送来的《全城运转日报》,纸页上的字迹还带着油墨的清香。远处工坊的烟囱正排出淡灰色的烟,在晨光里散开成温柔的雾;学堂的方向传来朗朗书声,一句句“人之初,性本善”顺着风飘过来,和工坊叮当的打铁声奇妙地融在一起。他低头翻开日报,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今日民生物资储备:粮食够全城食用三个月,铁器库存较上月增长四成,其中农具占比达六成;学堂出勤率98%,学童识字数平均提升50个;工坊纠纷投诉量连续七日为零……”
议会:从“纸上决策”到“落地有声”
议会大厅的木墙上,那张《全城运转流程图》已经被密密麻麻的红笔标注填满,每个节点旁都写着“已完成”“持续跟进”。新成立的“快速响应组”正围着沙盘讨论,组长是曾在市集摆摊的张婶,此刻她手里拿着根细木棍,指着沙盘上的“西坡梯田”说:“根据学堂报上来的学童家庭统计,西坡住了三十户人家,却只有一口井,得再加凿一口。工坊那边说这周有空闲的凿井器械,协调部已经排了日程,三天内开工。”
旁边的文书快速记录,另一个组员补充:“昨天收到工坊的《军需转民用申请》,他们新造的一批铁锅质量超标,军用用不上,想转成民用低价售卖。我查了民生需求表,城南正缺铁锅,已经批了,让他们贴上‘惠民价’标签,今天下午就能在市集上架。”
天宇走过去时,张婶正把一块写着“完成”的小木牌插进沙盘的“北坊水渠”位置。“天宇大人,您看!”她指着沙盘,“上周议会决议的‘水渠拓宽工程’提前两天完工了,现在北坊的稻田灌溉效率提高了一倍,农户们说今年收成肯定错不了。”
沙盘旁的公告栏上,贴着最新的《民生反馈表》,上面是百姓用红笔写的留言:“井水够喝了”“铁锅比以前厚实”“孩子课本的纸不卷边了”……天宇拿起一张,上面歪歪扭扭画着个笑脸,旁边写着“谢谢议会的大人们”。
工坊:从“各自为战”到“供需精准”
工坊的哨声准时在卯时响起,不再是以前乱糟糟的哄抢工具,工匠们按照新贴的《分工表》,有条不紊地走向各自的工位。铁匠区,王铁匠正抡着锤子打犁头,他的工位旁挂着块“技能五级”的木牌,阳光下闪着光。“赵大哥!”他举起刚打好的犁头喊,“这是今天的第二十个,尺寸全按学堂送来的‘农田标准图’做的,保准好用!”
薪资核算棚里,赵大哥翻着考勤本,对旁边的学徒说:“记上,王铁匠这个月全勤,技能评级保持五级,月底奖金加倍。”他指着墙上的《生产进度表》,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军需”“民生”“储备”三类订单,“军需的箭头弩箭完成七成,民生的铁锅完成九成,剩下的明天赶完,刚好赶上市集的‘惠民日’。”
角落的“废料回收区”里,几个学徒正把碎铁屑装进麻袋。“这些能回炉重炼,比新买铁矿省三成料。”负责回收的老李头念叨着,把数字记在小本子上,“昨天算错了,碎铁屑里混了铜渣,今天得挑干净,不然影响铁器质量。”
工坊的仓库里,新上任的库管正拿着账本核对:“军需的铠甲部件放左边,民生的镰刀锄头放中间,储备的钉子铁丝放右边。”他指着贴在货架上的标签,“这样议会来调货,一眼就能找到,不用像以前那样翻半天了。”天宇走过去时,他正把最后一箱铁锅贴上“惠民价”的红纸条,笑着说:“这锅厚实,百姓准喜欢!”
学堂:从“混乱课堂”到“书声有序”
学堂的院子里,启蒙班的孩子们正跟着周先生念《三字经》,声音脆得像银铃。周先生手里拿着新做的“识字卡片”,卡片上画着简笔画——“山”字旁边是三座小山,“水”字下面是波浪线。“看这张!”她举起画着锄头的卡片,“这是‘锄’,农民伯伯用来种地的工具,跟我念:锄——”
“锄——”孩子们齐声回应,小胳膊小腿晃悠着,像一群刚出壳的小鸡。
进阶班的教室里,李先生在黑板上画着算筹,讲解“春耕分粮”的算法:“李家有六亩地,张家有四亩,两家合买了十袋种子,该怎么分?”底下的学童们立刻拿出自己做的小算筹,噼里啪啦摆起来,王二柱举着算筹喊:“李家六袋,张家四袋!”李先生笑着在他额头贴了朵小红花,引得其他孩子更起劲了。
预备班的张先生正领着学童们参观工坊的图纸室,指着一张织布机的结构图讲解:“你们看这个齿轮,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三圈,这就是咱们上周学的‘比例’。”学童们凑近了看,眼睛亮晶晶的,其中一个小声说:“先生,我以后想造比这更厉害的机器!”张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到。”
放学铃响时,天宇站在学堂门口,看见学童们排着队出来,手里拿着新做的识字卡片,有的还在念叨刚学的算术题。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跑过来,把一张画着笑脸的纸条塞给他:“先生说,这是谢礼!”纸条背面,歪歪扭扭写着“学堂真好”。
民心归稳,根基渐牢
天宇走在回家的路上,市集的喧闹声裹着饭菜香扑面而来。卖包子的张叔笑着喊:“天宇大人,尝尝新做的菜包!面粉是新磨的,菜是西坡收的,可新鲜了!”旁边买布的妇人拿着花布比划:“听说议会要在东坊开新学堂,我家娃明年就能去啦!”
工坊的晚班哨声响起时,天宇刚好走到城墙下。他抬头望去,工坊的灯火像一串星星,学堂的窗户亮着暖黄的光,议会的灯笼在夜色里轻轻摇晃。三大体系的光芒交织在一起,把整座城照得暖暖的。
他摸出怀里的《全城运转日报》,最后一行写着:“三大体系联动顺畅,民心稳定度92%,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天宇折好报纸,迎着晚风笑了——这场磨合,终究是成了。从混乱到有序,从各自为战到同频共振,这座城,终于像一台精准咬合的机器,正朝着更稳、更远的方向,缓缓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