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首页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逍遥世子爷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大汉兵王大秦有盛世明朝第一航海家大唐再起我是混世魔王程咬金主宰江山宗明天下天命唯汉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00章 格局稳固,基业初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晨光穿透华夏城的箭楼时,最先苏醒的是工坊区的蒸汽声。铁匠坊的高炉率先喷出白雾,把“华夏铁器”的铭牌镀上一层金边;织布坊的机杼声像春蚕啃食桑叶,织出的棉布正被伙计们卷成捆,等着商队来运;连最偏僻的陶器坊都飘出釉料的香气,新出窑的青瓷碗上,“华夏”二字的印章清晰可见。两万常住人口的呼吸与器物的运转交织在一起,让这座城有了脉搏般的节奏。

一、工坊集群:从自给自足到货通四方

“这批犁铧得赶在春耕前送出去!”铁匠坊的老王头敲着铁砧,火星溅在“日产百件”的木牌上。牌上的数字还很新,上个月刚从“五十件”改过来——自打三个南方铁匠带着“灌钢法”的手艺加入,工坊的效率就翻了倍。旁边的学徒们轮着挥锤,把烧红的铁坯锻打成弧形,冷却后套上木柄,就是周边农户抢着要的“华夏犁”。墙角的账本记着:仅上月,就有二十支商队来订农具,最远的来自三千里外的漠北。

织布坊的热闹藏在细密的经纬里。李大姐踩着改良后的飞梭机,脚腕上的银铃随着动作轻响:“新来的姐妹们学着点,这‘万字纹’织在被面上,南边的商户给价高一成!”二十台织机整齐排列,织出的棉布分了三等:粗布供城内百姓做衣裳,细布染成靛蓝色卖给行脚商,最精美的提花布则用木箱装着,要送去京城的绸缎庄。库房里的账本堆得比人高,管事核对着发货单,笔尖划过“销往青州”“销往扬州”的字样,笑着说:“以前咱愁布不够穿,现在愁马车不够用!”

陶器坊的窑口刚打开,西域来的商人就凑了上去。“这批青瓷碗要五十箱!”商人操着生硬的中原话,指着碗底的印章,“有‘华夏’印的,在波斯能换两倍价钱!”陶匠老张头摸着胡须笑,手里的刻刀在新坯上刻下缠枝纹——这纹样是他跟新来的江南画匠学的,果然受欢迎。窑边的泥料堆得像小山,来自各地的陶土贴着标签:“骊山黏土”“太湖淤泥”“岭南红土”,都是商队们带来的“见面礼”,只求能优先拿货。

工坊区的石板路被车轮碾出浅痕,每天清晨都有商队在门口排队。管事们拿着“号牌”维持秩序,上面写着“铁器队”“布匹队”“陶器队”,轮到的商队就喊着号子卸货:“一、二、三——起!”把空木箱搬下来,再把装满的箱子装上去,车辙里的水洼映出他们汗湿的脸庞,也映出“华夏工坊”的匾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二、市议会:从临时议事到制度扎根

“上月赋税入库三千两,其中商税占六成。”议会堂里,账房先生把算盘打得噼啪响,面前摊着的账册分了“农税”“商税”“工坊税”三栏,每栏都用红笔标着“盈余”。议事的长椅上坐满了人:有农耕区推举的李大叔,手里攥着记录收成的账本;有工坊区的老王头,腰间别着铁匠锤;还有市集区的张屠户,油乎乎的围裙没来得及换。

“商税涨了,是不是该给守城的弟兄们加月钱?”张屠户嗓门洪亮,震得窗纸沙沙响。他刚当选市集代表,每次发言都替小商贩们说话。

“我同意!”李大叔接话,“上月修水渠,守城队帮着挖沟,手都磨破了,是该加钱。”

老王头点头附和:“工坊的学徒工钱也该调调,现在来学手艺的娃多了,得让他们能养家。”

坐在主位的老石匠敲了敲桌子:“加月钱的事定了,从本月起,守城队每人每月加二百文,工坊学徒加一百五十文。”他翻开另一本册子,“另外,学堂要扩修,东边的空地够盖三间新教室,大伙看怎么安排?”

“我捐十根木料!”老王头拍着胸脯,“铁匠坊出力气,免费打门窗铁活!”

“我捐五十斤红糖!”张屠户笑着说,“给孩子们当零食。”

李大叔也说:“农耕区捐五十袋新米,让先生们煮粥喝。”

不到半个时辰,扩修学堂的木料、人工、吃食就全凑齐了。账房先生在“民生支出”栏下记着:“学堂扩修,众议通过,本月动工。”

角落里的“民声箱”又被塞满了纸条。有商贩问“能不能在市集搭凉棚”,有农户说“河渠该清淤了”,还有孩童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想要蹴鞠”。负责开箱的小吏逐条念着,议会成员们边听边记,能当场定的就当场拍板,需要商量的就记在“待议”栏里。夕阳斜照进议会堂时,大部分纸条都有了着落,只剩下一张写着“想在城外种果树”的纸条,被老石匠标上“明日实地考察”。

三、学堂教化:从启蒙识字到文脉传承

“人之初,性本善……”清晨的学堂里,朗朗书声撞在梁上,又弹回来落在孩子们的发髻上。周先生站在讲台上,手里的戒尺轻轻点着黑板,上面用红粉写着《三字经》。底下的学生坐得笔直,有穿粗布短打的农家娃,有穿绸缎的商户子,还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是来补“扫盲课”的,手里的木牌上写着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都很认真。

“‘华夏’二字,怎么解?”周先生的问题刚出口,坐在前排的小柱子就举手:“我爹说,‘华’是花,‘夏’是大,合起来就是‘像花儿一样长大’!”惹得哄堂大笑。

周先生笑着摆手:“说得好!再听我说——华,是衣冠华美;夏,是礼仪之大。合起来,就是咱们讲究衣冠、懂礼仪的族群。”他指着墙上的地图,“你们看,从这里到东海,从这里到漠北,住的都是咱们华夏人,都要学礼仪、明道理。”

后院的成人班更热闹。张屠户正跟着账房先生学算账,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一斤肉卖三十文,十斤就是三百文……对不?”旁边的陶匠老张头在练写“华夏陶器”四个字,毛笔在纸上洇出墨团,他就用布擦掉重写,说“不能让外人笑话咱没文化”。最角落里,几个商队的伙计在学算术,他们要去远方送货,得会算路程、算价钱,先生正教他们“一千里路,每天走五十里,多少天能到”。

学堂的藏书阁渐渐满了。除了《三字经》《百家姓》,还有新来的先生带来的《农桑辑要》《营造法式》,甚至有西域商人送的《西域图志》。管事的先生把书分类上架,贴着“农事”“手艺”“地理”的标签,学生们可以自由借阅。小柱子借了本《百工图》,正缠着老王头问“这打铁的火候怎么看”,老王头就拉着他去铁匠坊实地教学,说“看书不如上手练”。

傍晚的操场上,孩子们在玩“投壶”,靶子是用陶罐做的,箭矢是木杆削的。周先生站在旁边看,忽然说:“投壶练的是心稳,就像做人做事,得沉得住气。”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投得更认真了。不远处,几个老人在教年轻人编草绳,嘴里念叨着“慢工出细活”,声音混着书声飘向远处。

四、城与人:基业藏在烟火里

华夏城的暮色总带着暖意。市集上,张屠户的肉案前还围着人,他麻利地切着肉,说“今天新杀的猪,给孩子做红烧肉正好”;李大叔挑着菜担子往家走,筐里的青菜沾着露水,是给学堂的先生们送去的;老王头的铁匠坊还亮着灯,他在给儿子打一把小匕首,说明天是孩子的生辰。

守城的卫兵换岗了,新上岗的卫兵接过长矛,老卫兵叮嘱:“西边的河渠边多看看,昨晚有孩子掉了只鞋。”商队的伙计们在客栈门口卸货,掌柜的端来热茶:“今晚住我这儿,给你们算便宜点,明天一早再赶路。”学堂的窗户还亮着,周先生在批改作业,红笔圈出“华夏”二字写得好的,旁边画个小笑脸。

老石匠站在城楼上,看着满城灯火,手里摩挲着新刻好的石碑。碑上写着“华夏城三百章”,底下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有最早来的拓荒者,有后来的工匠、农户、商人,还有刚入学的孩童。风从耳边吹过,带着织布坊的棉香、铁匠坊的铁腥气、市集的肉香,还有学堂飘来的墨香。

“爹,这碑立在哪儿?”儿子捧着油灯过来问,灯光照亮他年轻的脸庞。

老石匠指着城中心的广场:“就立在那儿,让每个人都看得见——这城,是大伙一砖一瓦建起来的;这基业,是每个人的日子堆起来的。”

夜色渐深,工坊的机器声慢了下来,学堂的灯一盏盏熄灭,只有议会堂还亮着最后一盏灯,账房先生在核对着新到的商户名册,笔尖划过纸面,留下“华夏城,人口两万一千七百五十六”的字样。窗外,巡逻的卫兵哼着新编的歌谣:“华夏城,城墙高,住满咱同胞;白天忙,夜里笑,日子节节高……”

歌谣声里,华夏城的轮廓在月色中愈发清晰,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根系扎在每个居民的日子里,枝叶伸向更远的天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仕途重任为所欲为者仙界第一赘婿小说全文免费阅读重生九零:腹黑辣妻宠上瘾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牧龙师洪荒第一鸦大圣传霸业长歌:我以霸业系统铸帝途影视现实双穿:我的明星女友陈飞宇苏映雪都市至尊仙医免费阅读全文天下无双网游:开局大秦,我反手举报玩家末世来临:开局强化蜡烛对抗诡异打穿诸天无敌手寻情仙使掌心雷名门隐婚:傅先生,娇妻宠上瘾!独尊星河太阳王之证
经典收藏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九灵帝君庶民崛起有个妹妹叫貂蝉开局替刘邦赴鸿门宴大唐极品傻王让你从军,你竟成了异姓王?穿越异世娶到美娇娘黑铁时代别问,我科举一穿越就成断案高手复国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英雌一天一选择,我成就无上帝皇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春秋:从荒野乞活到成为霸主长安之上
最近更新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石器革命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白衣盗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骏驰青霄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千秋一烬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
穿越1858年的澳洲 炸天帮炸子鸡 - 穿越1858年的澳洲txt下载 - 穿越1858年的澳洲最新章节 - 穿越1858年的澳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