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听了茅塞顿开,这确实是个再好不过的办法。
爷爷退休前在县城教了三十多年语文,讲课深入浅出,总能把枯燥的古诗词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连以前最顽皮的自己,听爷爷讲课时都能安安静静坐一上午。
他立刻起身往爷爷家走,刚到门口就看到院子里一派忙碌景象:
爷爷正帮着奶奶把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白茶摊在竹制晾架上,嫩绿的茶叶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现在张凡没事就会从空间里摘些品质上乘的白茶,让奶奶按照传统工艺炒制,家里的茶从来都没断过,还成了招待客人的特色饮品。
张凡把请爷爷当孩子们老师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爷爷放下手里的茶筛。
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早就该这样了!以前村子里冷清,没几个孩子,我这教书的手艺都快荒废了。”
“现在年轻人都回来了,孩子多了,确实得好好引导他们学点东西,不能让他们在假期里瞎混。”
两人一拍即合,当场约定:
以后周末和学校放假时,上午八点到十一点,由爷爷在村子活动室的临时教室里给孩子们讲古诗、教语文,监督他们写作业,中午回家吃饭休息,下午再让孩子们自由玩耍。
看着爷爷干劲十足地开始琢磨要讲的课程内容,张凡心里乐开了花,这下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放假“放羊”了,还能让爷爷发挥余热,真是一举两得。
敲定好孩子的学习安排,张凡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也没再过多操心其他事,转而把精力放在了出海捕鱼上。
他心里盘算着,封海期就快到了,按照规定,封海期间禁止渔船出海捕鱼,得趁着最后这段宝贵的时间再出趟海。
既能多捕捞些新鲜的海货,换点小钱,也能给家里和村里的乡亲们添点食材。
也顺便看看近海的鱼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为下一次开海做准备。
他先去找了大哥张平,此时张平正在自家院子里修理一张破旧的渔网,渔网有些地方磨破了,他正拿着针线仔细地缝补着。
张凡蹲在旁边,帮着递剪刀、穿线,笑着问道:
“大哥,我打算两天后出趟海,赶在封海前最后捞一波,你跟我一起不?”
张平抬头看了看张凡,手里的活也没停,笑着说:“正好我这渔网也快修好了,没问题,到时候咱们早点起,争取赶在潮水最好的时候出海。”
随后张凡又去了六叔家,张凡说明来意后,六叔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
“行啊凡子,这事儿没问题!我这两天就把渔船好好检查一下,看看发动机、渔网啥的有没有问题,保证到时候跟你一起出海,咱们争取多捞点好东西。”
出海前一天,张凡想起自己已经好久没去后山看看林溪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了,心里有些惦记,便叫上对后山情况熟悉的张毅,一起往后山走。
后山的小路两旁长满了翠绿的野草和不知名的野花,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歌,空气清新宜人。
刚到林溪边,就看到李教授和王教授正蹲在溪边的石头上,专注地观察着溪水的水质,李教授手里拿着一个玻璃试管,里面装着溪水样本,旁边还放着几个贴着标签的水样瓶和检测工具。
张凡连忙加快脚步走上前,脸上带着些许歉意,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歉:
“李教授、王教授,最近村里事情实在太多了,又是建育苗池,又是筹备民宿,一直没顾上来看你们,连你们来了都不知道,实在抱歉。”
李教授站起身,拍了拍手上沾染的泥土,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摆了摆手说:
“不用在意这些,我们都知道你忙,村子发展是大事,你肯定分身乏术。”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自然保护区的审批手续马上就要下来了,过不了多久就能正式挂牌了!现在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后山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你看这水里的鱼虾都比以前多了不少,水也更清澈了。”
王教授也站起身,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补充道:
“核心保护区是不能对外开放的,但外围的旅游线路设施也该动工了,我们已经结合林溪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把初步的规划方案做好了,设计了几条不同难度的徒步线路,还会在沿途设置观景台和休息区。”
“等你出海回来,咱们再详细商量具体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
张凡听了这个消息,心里十分高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太好了!真是辛苦二位教授了,为咱们村子的发展操了这么多心。等我出海回来,咱们就召集村里的干部和施工队负责人一起开会,好好研究一下方案,争取尽快把旅游线路建起来,让更多人来咱们村感受自然美景。”
从后山回来,张凡没有回家,直接去了村委办公室找村长,把旅游线路打造的事情跟他详细说了一遍,包括李教授和王教授的规划方案以及自己的想法。
村长坐在椅子上,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最后说道:
“这事儿确实得抓紧时间推进,现在村里有不少返乡青年,劳动力充足,正好可以利用起来,既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能加快项目进度。”
这时二哥张清从外面办事回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