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新加坡,椰风拂面,阳光炽热。明远楼海外拓展部东南亚小组的5名成员,顶着烈日穿梭在乌节路商圈的街头,手里拿着选址评估表,时不时驻足记录.
商铺面积、租金成本、人流量、周边业态,每一项数据都标注得格外详细。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考察、20余次选址对比,他们终于锁定了目标:乌节路临街一栋3层商铺,这里将成为“3年十国开店”战略的首站——明远楼新加坡门店。
作为东南亚市场的“敲门砖”,新加坡门店的筹备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标杆示范”的意义。
团队早在去年年底就成立了专项筹备组,由海外拓展部经理张伟带队,成员涵盖选址、法务、设计、运营等多个领域,核心目标是选好址、做好设计,确保门店既贴合当地消费需求,又能凸显豫菜文化特色,为后续东南亚门店拓展打下基础。
选址过程堪称“精挑细选”。筹备组最初划定了新加坡3个核心商圈:乌节路(高端消费区)、滨海湾(旅游商务区)、牛车水(华人聚集区),每个商圈筛选5-8个备选商铺,从“区位、成本、客流、适配性”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区位评估:乌节路是新加坡最繁华的商业街,日均人流量超10万人次,周边聚集了IoN orchard、义安城等高端商场,以及数十栋写字楼、高档居民区,既有高端商务客群,又有家庭消费客群,与明远楼“高端体验+大众消费”的定位高度契合;滨海湾虽旅游客群多,但租金过高(比乌节路高30%),且淡季客流波动大;牛车水华人密集,但以传统小吃为主,缺乏高端餐饮氛围,不利于品牌形象打造。
成本测算:最终选定的乌节路商铺,总面积300平方米,月租约8万新元(折合人民币42万元),低于商圈平均租金10%;商铺自带独立厨房和排烟系统,无需额外改造,可节省装修成本20%。筹备组还测算过,按日均客流200人次、人均消费100新元计算,门店月营收可达60万新元,6-8个月即可实现盈利。
客流验证:筹备组连续一周在备选商铺门口进行客流统计,早高峰(8:00-10:00)以写字楼上班族为主,日均约3000人次;午高峰(12:00-14:00)客流达5000人次,以商务简餐客群为主;晚高峰(18:00-21:00)及周末,家庭客群和旅游客群占比超60%,与门店“午做简餐、晚做宴席”的运营规划完全匹配。
适配性考量:商铺临街且有独立出入口,便于设置招牌和吸引路人;二层空间可规划为VIp包厢,满足商务宴请需求;三层可作为员工休息区和食材储备区,空间利用率高。更重要的是,周边500米内无大型豫菜馆,仅有2家小型中餐馆,市场竞争压力小,存在品类空白。
“选定这个位置,就是看中它‘客流稳定、成本可控、定位适配’。”
张伟拿着选址评估报告,向李明远汇报,“我们还和房东谈好了3年租约,每年租金涨幅不超过5%,为门店长期运营提供了保障。”
李明远当场拍板:“就定这里!新加坡店是首站,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
选址确定后,筹备组立刻启动门店设计工作,成立了由陈静雅牵头的专项设计小组,成员包括河南本土设计师、新加坡当地设计顾问、豫菜文化专家,核心思路是“融合中原文化与新加坡本土特色,打造‘一眼识豫菜,一眼融本地’的独特形象”。
设计小组首先做了当地消费习惯调研:新加坡消费者偏好“明亮、通透、有文化氛围”的餐饮空间,对色彩搭配接受度高(尤其喜欢红色、金色等喜庆色调);家庭客群注重座位舒适度和儿童友好设施;商务客群则关注私密性和高端感。同时,新加坡对餐饮门店的消防、卫生、排烟等要求严格,设计需提前合规。
基于调研结果,设计小组初步确定了三大设计方向:
外观设计:外墙以明远楼标志性的朱红色为主色调,搭配新加坡娘惹文化特色的彩色瓷砖拼花(如凤凰花、热带植物纹样),既凸显中原红的厚重,又融入本地的鲜活;招牌采用“明远楼”书法字体+英文“Yuanlong Lou”+马来文“Restoran Yuanlong”的组合,下方标注“正宗豫菜”,确保不同语言背景的消费者都能识别。
内部布局:一层规划为散客区,设置20张餐桌(含4张儿童友好餐桌),中间留出宽敞过道,便于服务员走动;二层设置6个VIp包厢,分别以河南地级市命名(如“郑州厅”“洛阳厅”),包厢内悬挂当地非遗画作(如汴绣牡丹、洛阳龙门石窟素描);一层与二层之间的楼梯墙面,用浮雕工艺呈现豫菜发展历史(从商代宫廷菜到现代豫菜),打造“豫菜文化长廊”。
细节设计:灯光采用暖黄色为主,搭配红色灯笼造型吊灯,营造温馨喜庆氛围;桌椅选用实木材质,桌面雕刻牡丹纹样,椅子靠背融入娘惹藤编元素;餐具定制为红底金纹,边缘印有“牡丹+凤凰花”图案(牡丹代表中原,凤凰花代表新加坡);店内还将设置“豫菜食材展示柜”,陈列焦作山药、开封花生等河南特色食材,配文介绍产地和营养价值。
“设计不能只讲好看,还要兼顾实用性和合规性。”
新加坡当地设计顾问林先生提醒,“新加坡要求餐饮门店厨房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30%,排烟管道必须安装油烟净化器,这些都要在设计中提前考虑。”
设计小组立刻调整方案,将厨房面积扩大至100平方米(占总面积33%),选用新加坡认证的环保排烟设备,确保设计合规。
3月初,设计小组完成了门店设计初稿,通过线上会议向李明远、王建业等管理层汇报。初稿中,中原红墙与娘惹瓷砖的碰撞、豫剧脸谱吊顶与藤编桌椅的搭配、豫菜文化长廊与本地植物装饰的融合,得到了管理层的一致认可。
“这个设计既保留了明远楼的品牌基因,又融入了新加坡的本土特色,很有新意。”陈静雅说,“下一步,我们要细化施工图,对接当地施工团队,争取4月份正式动工。”
筹备组的法务专员也同步推进证照办理工作,已向新加坡食品局提交了食品经营许可申请,准备了门店平面图、食材采购渠道说明、卫生管理制度等材料。
“新加坡的证照办理流程比较规范,预计45天内可完成所有手续。”法务专员说。
3月中旬,筹备组在新加坡门店现场举行了简单的“启动仪式”,张伟和设计小组成员一起为门店挂上“明远楼新加坡店筹备中”的横幅,不少路过的华人驻足询问:“什么时候开业?能吃到正宗的河南烩面吗?”
张伟笑着回应:“预计今年9月开业,烩面、胡辣汤、牡丹燕菜都有,还有融合本地特色的豫菜,欢迎到时候来尝鲜!”
新加坡乌节路的灯光渐渐亮起,筹备组的成员们站在门店前,想象着几个月后这里宾客满座的景象,脸上满是期待。
作为“3年十国开店”的首站,新加坡门店承载着明远楼豫菜出海的初心与梦想——未来,这里将成为中原文化与新加坡本土文化交流的窗口,让更多人通过一道道豫菜,感受中原大地的饮食魅力,也让明远楼的全球布局,从这里迈出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