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离咱们这儿几千里地,锦花她一个姑娘家,从未出过远门,她怎么去啊?”
“路上要是遇到歹人可怎么办?这……这太冒险了!”
一直低着头的何锦花,此刻却猛地抬起了头。
她的眼睛还红肿着,但是眼神却闪过一丝坚定。
何锦花擦了一把眼角,却坚定地开口道:“爷,娘,我可以的!我愿意去京城找小五!”
去京城的路上虽然有未知的危险,但至少有一线生机,有弟弟可以依靠!
这时,一直憋着没说话的何三郎猛地跳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急切。
“爷!我陪锦花妹妹一起去!”
“我在路上能保护她,更何况我也想去京城见识见识,像四郎那样!”
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是何三郎却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何三郎的亲娘张氏一听就急了,连忙拉住儿子。
“三郎,你瞎凑什么热闹!”
“你年纪也不小了,眼看就要说亲事了,这节骨眼上跑京城去,一去还不知道多久,你的亲事怎么办?”
何三郎满不在乎地撇撇嘴:“娘,娶媳妇有什么意思?”
“整天围着锅台转,我才不要!”
“我想去看京城的大世面,我想去看看四郎说的那些新鲜事儿!”
他说着,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何四郎,寻求支持:“对吧,四郎?你不是也说京城好吗?咱们男人就该多出去闯闯!”
然而,此时的何四郎却不知为何,眼神飘忽,脸色微红,完全没了之前吹嘘京城时的神采飞扬。
他听到三哥的问话,像是被吓了一跳声音小的像蚊子哼哼起来。
“额……这个……其实……”
“其实娶亲……也挺好的……成了家,也能……也能安稳……”
“啊?”
何三郎瞪大了眼睛,像是第一次认识自己这个堂弟,满脸的不可思议。
“四郎?你没事吧?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你去沅县之前还跟我说,男人志在四方,要多去几个地方多见见世面。”
“怎么去了一趟沅县,回来就变成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何三郎纳闷地看着何四郎:“你中邪了?”
何四郎被问得满脸通红,更加窘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是他只能含糊地摆手:“没……没有……就是……就是觉得……”
“唉,跟你说不明白!”
他心里想的,全是那个红衣女子的身影和“负责”的念头,哪还有心思去想什么闯荡世界!
何见山老爷子没理会小辈们的嘀咕,他看着眼神坚定的何锦花和主动请缨的何三郎。
何见山沉吟片刻,最终重重一点头:“好!就这么定了!老大,你赶紧的,今天就去县里。”
“打听打听最近有没有可靠的去京城的商队,多花点钱也要找个稳妥的!”
“让三郎陪着锦花一起去,路上也有个照应!”
“哎,爹,我这就去!”
何有田闻言,立刻就往院子外面走。
何四郎说道:“大伯,我认识一个商队,我和你一起去吧。”
何三郎也连忙道:“我也一同去!”
“好!”
何有田带着何四郎、何三郎一起匆匆离开了。
陈氏心中虽然忐忑不已,但是确实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便应下来,拉着何锦花就去收拾东西。
一路上远着呢,总该带点东西在路上用。
何有田不敢耽搁,匆匆赶往沅县。
何四郎凭借着与张猛等人的交情,很快就在县城的骡马市和车行聚集地找到了门路。
他先是寻到了相熟张猛的人,张猛为人仗义,道上兄弟众多。
何四郎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跟张猛是拜把子兄弟的商队头领。
姓王,是个面色黝黑,眼神精明的中年人。
听何四郎说了何家的难处,看了何四郎给出的京城地址,又掂量了何家愿意出的佣金,便点头应承下来。
他们正打算三日后启程去京城。
于是双方约定了在武县县城东门外的十里长亭汇合。
那里是几条官道的交汇点,更方便集结货物和人手。
回到石塘村,消息传开,何家立刻忙碌起来,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离愁别绪。
陈氏一边强忍着眼泪,一边翻箱倒柜地为女儿收拾行囊。
几件半新不旧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裳,一双厚底布鞋。
几包路上吃的东西,还有家里陈氏存下来的银钱,被她用布包了又包,悄悄塞进包袱最底层。
陈氏拉着何锦花的手,千叮万嘱:“锦花,路上一定要小心,跟紧三郎,别走丢了。”
“到了京城,事事听你弟弟的话,千万记得就捎个信回来……”
陈氏话语哽咽,满是为人母的不舍与担忧。
张氏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既担心儿子从未出过远门,又怕他莽撞惹祸。
不过好在儿子总归比闺女皮实点。
张氏也给何三郎收拾了一个大大的行囊。
厚厚的烙饼、咸菜疙瘩、水囊,还有一柄让他防身的短刀。
张氏反复叮嘱:“三郎,路上机灵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钱财藏严实了!”
“照顾好锦花,她是姑娘家,等到了京城,见了小五,有点眼色!”
“他是举人老爷了,事务繁忙,你们别天天缠着他。”
“自己能想办法的就自己想办法,别给人添麻烦!听见没?”
何三郎听得不耐烦,却也知道轻重,拍着胸脯保证:“娘,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我肯定把锦花妹妹平平安安送到小五那儿!到了京城,我也找个活干,绝不让五弟养着!”
“说不定还能混出个名堂呢!”
何四郎也凑过来,将一张仔细写好的纸条塞给何三郎。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三哥,我认得字不多,也就会写这几个。”
“这是小五现在住的地址,就在五味楼附近,好找。”
“到了京城,直接让商队送你们到这个地方,准没错。”
“好,我记下了。”
何三郎郑重地把这个纸条放到贴近胸口的衣服夹层里。
三日转瞬即逝。
出发这日,天还未亮透,晨雾弥漫。
石塘村口已聚满了人,何家几乎全员出动来送行了。